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造就了上海人。上海人最大的特点是:精明、圆通、世故。张爱玲如何认识上海人?她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上海电影文化的代表,大光明影戏院承载着千万上海人的美好回忆。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它便以首轮同步放映好幕坞最新影片而引领了整座城市的摩登风潮。好莱坞电影所带来的美丽幻象,让上海人成为最摩登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这样看来,这老两口的日子还算舒坦,其实这间32平方米的上海老石库门房子里,居住着5口人——谭洪章.陈玲妹夫妇和他们大儿子一家三口。上海的老石库门房子多数都是几户人家住在同一屋檐下。个人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交错。但随着这种占上海市区住宅面积60%的老房子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代.  相似文献   

4.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百废待兴。市场物资严重缺乏,物价继续飞涨。国民党的军舰在海上封锁着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飞机经常到上海袭扰轰炸,妄图扼杀新生的上海。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初期,1853年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对上海的城市化、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天地会支派的上海小刀会,具有传统会党特性,同时由于特殊的时代、地域背景,如西方入侵、上海通商、闽粤移民大量进入上海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因素,上海小刀会及其起义发散着浓厚的现代性因素(讲洋文、吃西餐、穿皮鞋现象的背后,是与洋人的特殊关系)。小刀会起义对上海造成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终使得商业、海关与租界获得飞速发展,上海也得以在现代化轨道上加速前行。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商埠开辟,外力入侵,清朝沉沦,这是一出国家悲剧。但从"大历史"角度来看,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骤然提速,尽管西方人主观上未必存有善意,且其推动的现代化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探寻的是客观意义,即西方工业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脸的B面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1):96-96
<正>现在的上海已自觉不自觉地被塑造成榜样了,尽管她以不可复制的华丽、精致、炫目和同样不可复制的飘忽、冷漠、空洞成为着她自己。然而,以我对上海的感受,认为最可代表她的不是以曼哈顿为样板复制出的半成品浦东,也不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新天地,而是上海的石库门弄堂。去上海旅游,如果不串串上海弄堂,就难以理解海派文化是  相似文献   

7.
王炜 《钱币博览》2001,(2):36-37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一家民族资本银行,于1915年6月在上海成立。成立之初有7位股东,注册资本10万元,实收资本只有8万多元,还不及一家大型钱庄资本,上海人当时称之为“小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起人为江苏武进人庄得之和丹徒人陈光甫。庄得之为前清的小官吏,1912年曾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陈光甫曾留学美国,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中华遗产》2008,(10):10-10
如果不尊重上海的文化遗产,为了做天下第一、世界最大的都市,你绝对会变成通俗城市的,这是我对上海的建议。;都说国家大科院像一只蛋,没想到这只恐龙蛋的孵化能力这么强,竞能让大剧院工程遍地开花。;我相信,那高喊着让现代文明走开,以确保那不幸的村寨与古城为传统守灵的人,自己却正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舒适与便利。  相似文献   

9.
台湾空军的朋友们: 上海是5月25日解放的,我在8月16日,由上海回到了北京。最近几个月来的国内大势,我想你们一定都很清楚的。我实在替你们担忧,国内大势已定.你们还等着什么?  相似文献   

10.
陈家鹦 《文史月刊》2008,(10):60-60
前些年有不少人把钱称作“分”,把赚钱说成“扒分”;近些年上海人又通行“米”了,将赚钱说成“背米”。有篇主题为“汉语上海”的文章对此作了生动介绍:“米,钞票也。上海人是崇拜米的。米,依有伐?有米算依狠。有米走天下,无米寸步难行。”目前,“米”语已向各地辐射。  相似文献   

11.
许德民 《世界》2006,(3):78-78
大概在10年前,上海人对抽象画还是很陌生的,很多人还是延续着过去文化封闭时的看法,认为抽象画是西方颓废艺术中的一类,有一幅著名的漫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倒过来看画,就是讽刺抽象画不分上下,以此来质疑抽象画。现在的上海不仅在画廊里常常见到抽象画,还在5年前就有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抽象画廊——角度抽象画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抽象画,并且用抽象画来布置环境, 抽象画的收藏、投资群体也在扩大。但是, 对大多数人来说,抽象画依然是心中的一个痛,抽象画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来理解和欣赏抽象画,是他们常常会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思朔 《旅游纵览》2011,(3):156-156
<正>上海老房子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里弄住宅。沿着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探寻,就会发现里弄是上海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弄是什么?就是上海人通常所说的弄堂。说起上海弄堂的诞生,不得不提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它的签订让英国用炮火轰开了满  相似文献   

13.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五卅运动后暂时处于低潮的上海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为了以实际行动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建立上海市民政府,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期间,陈独秀除参加汉口会议外,始终坐镇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维经斯基等人协商,领导整个起义工作。本文试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它相关资料,对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心 《神州》2013,(20):250-250
随着国际电影行业的发展作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行业创造了大量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电影,并取得了丰厚的商业和汇报。其中众多大牌导演在影片中重塑老上海的人文环境,将香港电影业带上新的高峰。本文首先探究对老上海意识的理解以及香港电影中呈现出老上海意识的原因,最后阐述当代香港电影中充盈着老上海意识的体现和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方言害死人     
武新明 《文史月刊》2011,(11):61-61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同。2005年,上海人掀起了“保卫上海话”浪潮,最近在广东又有“普粤之争”。  相似文献   

16.
流浪猫之家     
杨磊 《华夏地理》2006,(7):20-21
上海奉贤区西渡镇大同村这幢快被废弃的两层砖楼里,有一个由两个人和300多只猫组成的流浪猫之家。两个人是多姿融和她男友刘军洛,猫是这座城市里流浪猫中的一小部分。据统计,上海目前有十多万只流浪猫,如果任其自然繁殖。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上升到百万只。  相似文献   

17.
徐涛 《近代史研究》2018,(1):41-54,160
近代上海对于孙中山逝世后的记忆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前,国民党左、右派系的党统之争喧宾夺主,成为上海一地孙中山纪念活动的主题。1927—1937年,"大上海计划"取得的市政成就多假中山之名、行建设之实,事实上与孙中山崇拜运动的关系并不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中山作为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象征符号,历经毁灭与重塑,遭遇反复争夺。以近代上海为案例研究,可见城市个性与孙中山崇拜运动多重互动的复杂面相。上海的孙中山纪念遗存较少,其间隐藏着深层的历史成因,既可归因于上海长期保持着"一市三治"的城市格局,又与南京国民政府对上海华界的城市定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姚科贵 《百年潮》2015,(3):11-15
<正>1967年,上海"一月夺权"之后,上海"工总司"(工人造反总司令部)派了3人,其中一人叫陈阿大,他们持华东局介绍信,说是张春桥派来。要求福州军区《前线报》刊登他们带来的"上海人民公社"公告;坚持要求见韩司令员,表态支持上海夺权。韩先楚当即予以拒绝。"一月夺权"的风暴席卷八闽大地。福建造反派夺了中共福建省委、省人委(省政府)的权之后,要韩先楚表态支持。他斩钉截铁地说:  相似文献   

19.
齿落辞     
上海人将智齿叫做“情根齿”,据说,那是在懂得爱隋的时候生长出的牙齿。这样一颗牙齿,总是伴随着疼痛而来,恰如爱情。牙齿,也能相赠吗?这似乎是个另类的信物,但当身外之物终究离散,当剪下的青丝具已成灰,当时间让一切都在烂泥之下腐朽衰败,牙齿却永不朽坏。它是今生今世的信物,也是忘川之畔寻找爱人的凭证。  相似文献   

20.
石库门是上海的底色。要读懂上海,读懂上海人,就必须先读懂石库门。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只是石库门文化的显性特征,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则是人文——即石库门与上海千百万草根百姓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语言,那么石库门绝对是地道的上海方言。石库门是最为普通平凡的真正的上海人的基本生活场所,它涵盖了上海人的生活,也凝聚着上海人的“情结”。有人说,石库门禁锢着上海人,也造就了上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