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合川钓鱼城,在十三世纪的宋蒙、宋元战争中,坚持抗战近40年,对保卫南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元1240年筑钓鱼山寨。1243年筑城。1259年击毙蒙古总帅汪德臣、伤蒙古大汗蒙哥。1279年在朝命不通,重庆失守,钓鱼城孤立无援,宋王朝实际已倾复的历史背景下,开城纳降。钓鱼城的这段历史,越来越为中外史家所注目,海内外史学界的前辈与同辈作了大量考证,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文拟从对钓鱼城有  相似文献   

2.
钓鱼城是20年前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之一。现今,且已成为国内西陲的旅游胜地。早在南宋末年,钓鱼城的构筑,还与当时黔中名士冉王进、冉璞兄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时,四川督抚余玢为建立西南抗击蒙古的根据地,拟在今重庆合川一带筑城,以阻止蒙古大军的南侵。  相似文献   

3.
一、钓鱼城南宋末期,蒙古奴录主的铁骑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威胁到长江的上中下游各地。位置在长江上游,接连秦陇的四川,就成为当时的国防前哨。当时蒙古主侵略军的根据地是在西北的秦陇一带,所以它发动的攻势,多半是由秦陇向四川利阆一带,即所谓蜀国诸地,进攻重庆,希图攻得重庆后,占领长江上游,然后顺流而下,略取南中国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4.
涪陵龙门桥     
一蔺市是四川涪陵市西郊著名的古镇。镇东一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周围有众多的汉墓。此地在唐宋时代已为驿站。南宋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南下。蒙哥命大将纽磷造浮桥于此渡江,以阻南宋援军西上增援合州钓鱼城。元、明、清三代亦为驿站,是涪(州)渝(重庆)南岸沿江陆路大道的必经之地。同时,这里也是涪州(今涪陵市)西部江南乡村大道的交会点和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5.
南宋末年,贵州走出过两个了不起的文武全才——冉醚、冉璞兄弟,他们在四川合州,向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玢出奇谋,修筑了神奇的军事城堡钓鱼城,并迁合州居民于钓鱼城内。这座钓鱼城在蒙军长达36年的200多次进攻中,不但岿然不动,还击毙了蒙军统帅汪德臣和蒙哥大汗(元宪宗),使另三路蒙军不得不分别从湖南、湖北和西亚及欧洲撤军。  相似文献   

6.
呼啸 《四川文物》2016,(4):70-75
《大元故汉上九州军民万户高公墓志铭》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墓志主人高林史书无传,京兆高陆人,金章宗泰和二年,生前受封为蒙元汉上九州军民万户,配金虎符。曾参加蒙元攻陷打兴元、成都的战斗。后随蒙元著名将领塔海在川中多处作战,并参加了钓鱼城战役的外围战斗。钓鱼城大战失败后,还曾在川西参与对宋的作战。至元三年终于安西府。墓志内容丰富了蒙元初年关于汉人万户的史料,而且涉及到了蒙宋之间在四川的多次战役,为研究蒙元与南宋之间在四川的战争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省合川县境内的钓鱼城,是国内目前罕见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战场遗址。因战争双方驻军营地、攻防设施、纪实碑碣等遗址、遗物,皆可目睹指数,对研究宋元时期四川的战争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有助于部分校补宋元史和明清地方志记载的遗误。有助研究、考察钓鱼城所需。现分述其历史、文物遗址、景观等如次。 一、钓鱼城史略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县城东北5公里的钓鱼山上,海拔391米。远望山若鱼  相似文献   

8.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因为修建了这座军事城堡,才成功地抵御了蒙古铁骑,延缓了南宋的灭亡,扭转了欧亚战局。因此,后人将修建了这座城堡的冉氏兄弟,称为改写了世界历史的贵州人。  相似文献   

9.
北宋和南宋,先后与我国北方的辽、夏、金、元(包括元前之蒙古国)诸王朝相峙三百二十年,最后终于为元朝所统一。宋蒙战争进行了四十余年,蒙古军队所受的损失相当严重,在蒙古军队横扫亚欧大陆的战争中,遇到象南宋这样顽强抵抗的国家是不多的。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积贫积弱”的宋王朝,何以能够与蒙古抗争四十多年,究其原因,乃是双方各方面力量对比的结果,一旦元军全面地占了优势,南宋也就随之灭亡了。宋蒙襄樊之战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一)蒙古帝国兴起后的头半个世纪,对外疯狂征服的箭头主要是指向西方。但到太宗窝阔台时期,蒙古已经侵夺河北河东及燕云重镇,并抽出馀力,大规模地向南方发展。从战争形势说,向南发展的头一个对手,自然是征服全朝。当时蒙古为了集中目标征服全朝,所以「窝阔台……曾联合南宋把全灭掉」(初中课本二册(?)5页)。正由于这一联宋灭金的战争及其胜利,就导致了蒙古大规摸侵灭南宋之战的衅端。(二)①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国形势——即从宋、金与蒙古的内部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对比关系看:蒙古由于历次西征的胜利,军事力量空前增强。  相似文献   

11.
钓鱼城访古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县的钓鱼山上,由嘉陵、渠江、涪江环绕,面积仅25平方公里。这里峭崖拔地,江涛急湍,易守难攻。从公元1243年至1279年,南宋合川军民在守将余、王坚、张钰率领下,在这座弹丸小城抗击了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坚守达36年。为了攻克...  相似文献   

12.
四川境内,目前还存留有二十多座宋元战争中宋军修筑的山城。这些山城都程度不同的遗留有当时的军政设施和战斗、生活用具等。它们为研究宋元战争史提供了实证,已成为重要的历史和军事文物。由于这些山城的有关资料贫乏而分散,有的已很少为人所知。笔者不敏,愿将近年调查所得,辍成此篇,供各地学者研究。 (一)四川山城建立的时代背景 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之间爆发了  相似文献   

13.
唐彬  易立 《四川文物》2023,(2):50-53+98+121
2018年7月,成都市青羊区正府街遗址出土一件青花云龙戏珠纹玉壶春瓶,通过比对国内外资料,推断其为元代景德镇窑烧造。历年来,成都、雅安、三台等地都陆续发现过少量元代青花瓷器,表明四川地区亦是国内元青花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尽管南宋末年爆发的宋蒙(元)战争对四川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自元初以后,政局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外地生产的瓷器等商品流通入蜀创造了先决条件。成都自古为四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元代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四川行枢密院等军政机构皆设于城内,不排除这件玉壶春瓶在当时为高等级机构或特殊人群所拥有。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元13世纪,一场关乎南宋与蒙(元)兴衰的战争首先在巴蜀地区拉开了序幕。端平三年(1236),蒙古三路大军攻宋,西路军统帅阔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蜀口,蜀边州县尽遭破坏,史称“阔端入蜀”。南宋蜀口防线被突破后,朝野有识之士建议将川陕城寨防御体系移治于四川内地,并主张依山为城,构建新的巴蜀防御体系。今蓬安县运山城正是巴蜀山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重要城堡。运山城位于今蓬安县河舒镇境内,西北距蓬安县城约6公里,正南方距河舒镇约1公里,  相似文献   

15.
南宋末年的宋、蒙战争期间,四川当局曾在今宜宾地区境内构筑了三座抗蒙(元)山城,即现兴文县的凌霄城、宜宾市的仙侣城和登高城。这三座山城除仙侣城外,遗址尚可凭吊,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叙州在宋、蒙战争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双方的攻、防势态。叙州当云南,贵州入蜀之要冲,位金沙江、岷江汇入长江之处,梁名戎州,宋更名叙州。在蒙、宋战争的最初阶段,蒙古进攻的重点,主要放在长江以北的四川战场上,但是,处于三江要冲的叙州,也免不了要偶遭摧残。例如淳(礻右)二年(1242年)十二月,蒙古按竺迩军在攻破遂宁、泸州之后,直抵叙州城下。当时叙州城址,早在唐会昌三年  相似文献   

16.
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境内的云顶山城,是南宋末年四川军民为抗击蒙古军队而修筑的城堡,它与著名的合川钓鱼城一样,被誉为“守蜀八柱”之一。随着宋蒙战争史研究的展开,云顶山城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视。1977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胡昭曦先生曾对云顶山石城作过实地考察,并发表了《南宋云顶山石城遗址》一文。1987年6月,应金堂具之邀,四川大学历史系赴金堂社会调查组的师生再次对云顶石城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有关云顶石城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本文拟将考察所了解到的情  相似文献   

17.
宋元战争之前,四川主要城市分布在四川西北部金牛道及其支线附近。宋元战争打破了四川主要城市原有地理分布格局,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南宋将残存城市迁入山城之内,蒙元因之。山城中军民一体,是宋元之际四川城市地理格局演变的过渡形态。山城修建以江河为纲,增强了岷江—嘉陵江—长江水路的重要性,保存了四川残余的大部分城市资源。战后,山城保护的资源成为四川城市重建的重要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四川主要城市沿岷江—长江—嘉陵江水路分布于四川东南部地理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南宋抗击蒙(元)战争中,播州杨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川钓鱼城之战中采用了播州谋士冉进、冉璞的计策,筑山为城,击退了蒙古军队,使蒙哥受伤而死,取得了在西蜀战场的重大胜利,延缓了南宋朝廷的灭亡。并挫败了蒙古人想通过贵州进攻湖南的“斡腹之谋”。  相似文献   

19.
陈元棪 《世界遗产》2016,(4):70-75,10
钓鱼城遗址是以雄奇壮丽的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独具匠心的防御体系为主体,创造了世界中古史上战争奇迹的城防要塞,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好、城防体系极具特色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遗址的价值,显现在它是古人有效利用特殊地理环境,规划而成的防御性山城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发现了一处出土器物丰富的古代遗迹,发掘者在考古简报中判定其为元代墓葬。通过与本地历年墓葬、窖藏材料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该遗迹初建为南宋墓葬,后在南宋晚期的宋蒙战争中、及明代中晚期分别被用作为窖穴埋藏贵重生活用品和商品,此外,笔者还对该遗迹内出土器物的不同时代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