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长河 《民国档案》2001,(1):72-76,94
1917年7月上旬,孙中山自沪乘舰南下,并电请国会议员择地开会,正式揭起了护法旗帜。是月13日,孙中山抵汕头后,即派章炳麟等赴广州接洽,促统治广东的桂系军阀对于国会议员和海军南下应有切实的表示。17日,孙中山抵广州,并发表护法演说,再次主张电请各地国会议员来粤开会,以决定护法大计。21日,海军将领程璧光、林葆怿等率领留沪海军通电响应,并率舰队来粤,接受领导。  相似文献   

2.
从1917年孙中山第一次南下护法,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算起,孙中山一共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是1923年2月,孙中山回粤重建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这个政权“是一个为适应战争与政治需要而产生的特殊形态的政权”。由于这个政权是与孙中山个人密切相连,因此在孙中山逝世后,它必然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3.
1917年夏,海军舰队南下,开创了西南护法的局面,海军总长程璧光为其中关键人物。但抵穗后仅半年多,他就遇刺身亡。对他在这段期间的政治动向,以往著述或语焉不详,或有所隐讳。虽已有专著指出刺程者为中华革命党人①,现时却仍有不少著述不予置信,而沿用“桂系刺程”的旧说。为澄清史实,再作考订,仍属必要。一、援闽粤军的组建与护法舰队南下孙中山与护法舰队南下广州,与陈炯明北上劝驾颇有关系。1917年6月11日,长沙《大公报》载广州来电:“民党领袖陈炯明氏已于五日抵此间,刻正与省议会议员等协商时局问题。”18日…  相似文献   

4.
温树德与渤海舰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舰队是由广东护法舰队演变而来。当1917年7月北洋军阀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在上海宣布独立并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护法时,温树德还只是这支舰队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舰舰长,由于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后来一跃而成为护法舰队的司令。但当护法斗争陷入危机时,温树德竟然背叛了孙中山,率领舰队北归重新投入北洋军阀的怀抱。于是,中国海军在未改变总量的情况下,经过护法斗争、军阀纷争以及海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又裂变出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即渤海舰队。  相似文献   

5.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举起护法大旗,护法运动开始。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法运动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经过周密准备,援闽粤军在1918年5月进军福  相似文献   

6.
汪朝光 《史学月刊》2008,4(1):70-78
民国初肇,南北对峙渐成常态.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护法"的旗帜下,孙中山与由军人、政客组成的西南地方实力派互相借重.孙中山谋求实现全国统一与共和民主,西南地方实力派则谋求地方分治.1917年9月广州军政府的成立,使南北各有国会、政府的对峙成为事实.但护法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孙中山因无实力而令其执政备受牵制,在护法军政府改组后无奈离粤,护法运动遭遇顿挫.  相似文献   

7.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后,湘、陕、粤、豫、浙、皖、闽等地均有响应。但各地响应护法的档案资料,过去少见公布。现从北洋政府国务院等档案全宗中选出有关1919年11月宁波独立响应护法运动的史料选择成组,公布于后,以供史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读1918年11月18日孙中山《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电》的中译文,叙述他1917年7月南下护法及其以后的经历,对北洋军阀抨击不遗余力,但涉及南方军阀却语意温和,且有偏袒倾向,觉得似与孙中山此时的思想不符。查阅英文原电,发现译者的确对  相似文献   

9.
1917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废置约法,解散国会,并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欲建立独载统治,消灭南方革命势力。对此,孙中山先生提出护法号召,于同年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1日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决意团结全国护法力量,讨伐北洋军阀毁法乱国,各地随之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10.
鲁静 《纵横》2002,(12)
1922年6月3日,北京教育界知名人士200余人在北京美术学校召开集会。与会人士一致决定,由蔡元培领衔致电孙中山及广州非常国会,在颂扬护法运动功绩的同时,指出“北京非法总统业已退职”,“恢复国会,护法之目的,可谓完全达到”,“南北一致,无再用武力解决之必要”,要求孙中山“停止北伐”,与徐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建立的国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共和的精神,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当被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统治破坏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革命立场,毅然高举“护法”大旗,义无反顾,向恶势力展开斗争。1917年9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发动武力护法。章太炎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重大举措的决策和实施,参加了护法战争。虽然护法战争仅仅9个月即宣告失败,但这是章太炎在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最后一次政治拼搏,也是他一生中最光采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唐继尧宣布护法,是真还是假?他对孙中山的护法主张,是拥护还是反对?弄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唐继尧,了解西南军阀与护法运动的真实关系,也有助于认识孙中山在护法过程中所进行的顽强不屈而又复杂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裴高才  朱芬 《纵横》2013,(2):49-52
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彭家坳的一户人家里,走出了名扬海峡两岸的海陆三位将军。其中,彭矫早年留日时便加入同盟会,而后跟随孙中山身边,先后参加辛亥首义、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役等,尤其是在孙中山、宋庆龄广州蒙难期间,他更是奋不顾身,积极营救……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15.
王谦 《文史精华》2005,(4):12-17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艘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她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广州蒙难中的永丰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与南北军阀的较量中,深感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办不成事.在广州护法时,就着意培植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给他拨款、调兵.1918年5月孙在桂系军阀逼迫下,离开广州,赴上海,就寄希望陈炯明驱走盘踞广州的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920年8月,孙中山命陈回师广州,将岑、陆驱走,重组军政府.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任内务部部长、陆军总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这位集四职于一身的陈炯明成为军政府的铁腕人物.但很快原形毕露,反对孙中山就职非常大总统,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并勾结唐继尧、吴佩孚,分裂北伐军,阻挠北伐.还下毒手派人杀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邓铿.孙中山不断得到陈炯明叛迹日彰的报告,包括胡汉民、蒋介石在内,都建议孙中山铲除陈炯明.1922年3月,孙见后方不稳,从桂林北伐大本营回师,设大本营于韶关,严斥陈炯明,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内务部部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陈炯明不知悔改,急枪快马召集各军、师长会议,诬称孙中山为“民贼”,起兵“除之”.  相似文献   

17.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她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中山舰于1938年  相似文献   

18.
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1918年5月,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不久,廖仲恺在广州办理完财政部移交工作、为援闽粤军筹募到经费后,离粤赴沪,与先期抵沪的孙中山汇合。他们在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思索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问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和孙中山等人深受鼓舞,孙中山潜心于自己的著述,同时命廖仲恺与朱执信、  相似文献   

19.
正先父熊秉坤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学生,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因在武昌首义中的首先发难之功而被孙赞为"熊一枪"。后来,先父又在孙中山、黄兴等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阳夏战争)、讨逆反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和指示,深受先生信任、关怀和爱护,而且更为中山先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革命思想和人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护法运动仅持续八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其中孙中山与桂系关系的变化是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双方除政治层面的博弈之外,亦在财政领域展开角力。在财政收入方面,孙中山在盐税、铁路收入及司法经费等三个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有效支持了军政府的政权运作;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护法运动的深入发展,孙中山无法再向海军、国会议员及驻粤滇军提供经费,在各方现实利益交织纠葛下,桂系逐渐分化、瓦解了孙中山的护法同盟,最终迫使军政府改组,孙中山的第一次政权建设之尝试亦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