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提出并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和价值归属,并且把最终目标定位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追求高度一致,具有丰富的人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梁智霞 《丝绸之路》2011,(10):102-103
本文在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局出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晓静 《神州》2014,(9):177-17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回眸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内在规律,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开鹏  陆晶晶 《沧桑》2009,(1):77-7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瑰宝,其中孕育着丰雷的科学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全面体现了《资本论》中发展观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和历史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历时向度来考察科学发展观:(1)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看,它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三)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形成看,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玉良 《攀登》2005,24(6):130-13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观、实践观和辩证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历时向度来考察科学发展观:(1)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看,它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三)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形成看,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此,发展是贯穿始终的精神实质,它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郑保清 《神州》2012,(24):12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先进性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虹  佛永莲 《攀登》2006,25(2):20-23
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容决定了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胡敏 《攀登》2008,27(2):10-13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于它的民众意识。民众意识是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它要求把实现好民众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根据民众利益实现的水平来评判社会发展的得失。民众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倾向和价值定位,是确保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现代整个社会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中,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状况,探究科学发展观的民族意义,可以从总体上为把握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全局性和时代性意义。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核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民族意义。即,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本质特性的集中反映:民族地区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完整体现:关注公平和正义,重视少数民族发展权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取向的终极要求:追求民族关系的和谐共生和民族问题的和谐运行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实践映象。  相似文献   

15.
刘晓博 《神州》2013,(2):151-151
我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保广文 《攀登》2007,26(3):56-57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好、更快。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沧桑》2010,(5):150-151
本文从近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入手,从"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三个方面系统解析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着重探讨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阐明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并发展了近代生态伦理学思想的进步的并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正确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古明菊 《攀登》2008,27(2):14-16
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史永平 《沧桑》2010,(4):166-167
在关于抗战文化的研究中,目前国内学术界和学术成果,一般偏重于国统区文化、根据地文化乃至把抗战文化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来阐述,但对于八路军文化,或泛泛而谈,或较少问津。如此的症结,不仅导致抗战文化研究在科学性上的缺陷,也有损于对中国抗战文化的认知和尊重。现在有必要换用新的立场和眼界,即八路军抗战与全民族共同反抗侵略的立场和眼界,来认识八路军文化,用新的理论取代以往的欠缺和谬误,完整展示八路军文化的全貌。本文仅以局部的视角——基本特征,简而叙之,抛砖引玉,以期为构建八路军文化的基本框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本身也是生产力,因为它是现代生产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实体性要素;它赋予生产力以新的内涵,生产力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主动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通过生产劳动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能力,是维持自然和人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它对现实生产力会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