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守田 《南方文物》2005,(3):111-113
何为闽台化?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刘登翰先生指出.闽台化是中华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一般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化,在播迁闽台的过程中.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差异和与土化融合所产生的变异等诸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亚化。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不再是学校的专利和专用名词,而成为最热门和常用的社会词汇。广义地讲,学习的环境主要有三种: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和学校学习,这三种学习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随着学习化组织概念的深入人心,学习化学校的概念也逐步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本文就是对学习化学校的相关问题所做的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满旗医药化是指满族民众创造的与医药相关的物质化、精神化、组织制度化的总称。抢救满族医药化遗产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满族先民是否有医药?抢救满族医药化遗产有助于萨满教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满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满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丁艳  王辉 《人文地理》2003,18(6):82-84
由于三线工厂的建设而产生的以人口大规模迁移为基本特征的化传播与化改造,是移民外来化逐步土化过程的一个重要例证。“厂化”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化孤岛特征;厂际化差异;厂内化差异。从“厂化”的特点可以看出“厂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最终完成土化。虽然“化惯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土化的过程,但代际之间的寅化遗失和在交流中出现的化趋同所形成的合力决定了这一结果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5.
王书敏 《四川文物》2005,35(2):39-43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而越发显得稀有而珍贵,是良渚社会上层权贵们所专有的礼器之一。本从三叉形玉器的外在形态、化属性以及良渚社会的化习俗、传统三个方面,初步论证了三叉形玉器渊源于良渚先民们所崇拜的鸟。  相似文献   

6.
化,可从这样两个方面来阐释,一是人化,二是化人。人化,就是客体所承载的主体意义,主要是指人对非人因素的影响。化人,就是现时化及传统化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赵立彬 《史学月刊》2005,2(1):77-82
陈序经对南北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化,“南方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化。南北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化形态是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妈祖信仰,大致可追溯到宋朝时期。妈祖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化、风俗、信仰等等诸多方面。妈祖化传入汕尾以后即与汕尾的地方化相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多元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必须为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针对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人手,分析我国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思路,全国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对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秦文学 《沧桑》2008,(5):79-80
改革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经过近30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理论,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它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论证了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分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结构和特征;揭示了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本质。在对苏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以英雄文化为主线,集中外显、强化感知;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创造意境、白话读解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属于比较典型的沿海化。沿海化或许再向前发展一步可以成为海洋化,或许因为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本质的局限,决定了它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human brain explants in tissue culture wa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use of these cells for the stud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Ross G. Harrison (1870–1959) was the first to successfully maintain frog medullary tissue in culture in 1907, but it took another 38 years before successful culture of human brain tissue was accomplished. One of the pioneers in this achievement was Mary Jane Hogue (1883–1962). Hogue was born into a Quaker family in 1883 in West Chester, Pennsylvania, and received her undergraduate degree from Goucher College in Baltimore, Maryland. Research with the developmental biologist Theodor Boveri (1862–1915) in Würzburg, Germany, resulted in her Ph.D. (1909). Hogue transitioned from studying protozoa to the culture of human brain tissue in the 1940s and 1950s, when she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culture cells from human fetal, infant, and adult brain explants. We review Hogue’s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human brain cells in culture, her pu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progenitor neuroblast and/or glioblast cells, and her use of the cultures to study the cytopathogenic effects of poliovirus. We also put Hogue’s work in perspective by discussing how other women pioneers in tissue culture influenced Hogue and 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elite is studied as a new elite group emerging within a stable neo-corporatist state. Does this new elite adopt existing modes of operation or place itself at bay from the more established elite groups? The emergence of and changes in the culture elite are discussed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terms of social background, recruitment processes, occupational careers, gender composition, political outlooks, lobbying, and media strategies. The culture elite is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to two other elites: the university elite, the most similar among the elites, and the economic elite, assumedly representing the greatest contrast. Despit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cial situations and political views of the culture eli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de of operation of this group indicates a high degree of adaptability to the general system of elites. A main reason is assumed to be the integrative power and liberal quality of the state in a neo-corporatist regime.  相似文献   

15.
分析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刻划符号“”,结合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演变、良渚文化玉器上刻划的鸟纹图像,大汶口文化陶尊上刻划的符号“”应是鸟的简化和变形,是巫师借用来沟通天地的巫术符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文化研究范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玉和玉器的概念,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玉文化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吴文化研究正迈着沉稳坚实的脚步走向成熟,学者们更加注重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进行学术研究,围绕学术问题展开百家争鸣。而这也正是吴文化研究所必经的一个反思过程。只有坚持积极的反思,吴文化研究才会更加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王大悟 《旅游科学》2005,19(5):68-72
本文以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进行海洋旅游资源客观科学评估的两个重要认识,即对中国海洋文化先进性的认识和对海洋文化的旅游市场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舟山海洋旅游和谐发展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洛达庙期和南关外期文化是两个分布于郑州地区的、年代相近而性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现有的相关考古资料,并利用文化因素和墓葬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的一至三期是连续发展的,在性质上应属二里头文化。而学术界多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均为夏文化,因此郑州地区洛达庙期文化亦应属于夏文化,而不是先商或早商文化。相应地,南关外期文化应为先商文化,而非早商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砦期二里头化或新砦二期遗存,是晚于河南龙山化晚期、早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的一种中间过渡遗存,它填补了两之间的空白,使两联系起来。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夏代纪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