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飞 《江淮文史》2003,(2):28-48
动荡的年月1966年3月,省知青办为了动员更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组织了一个由1964年、1965年到岳西县、祁门县插队落户的先进知青代表汇报团,到合肥等城市做报告,把我省“文革”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我们公社的夏永阳、钮阳,横联公社的左愉、马力群、方棕生、金问美,祁红公社的萧华(著名画家萧龙士之女)和岳西县的周晋等21人,荣幸地代表自1963年以来我省上山下乡的2227名知青,向家乡人民作汇报。这个报告团在合肥报告了3个月,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6月,“文革”狂飙骤起,报告团解散。这…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3.
39年前,我还是贵阳十六中的一名初中生。1968年10月5日,贵阳首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壮志,奔赴威宁、平塘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我也是其中一员。其时,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是这批知青下乡两个月后,也就是1968年12月才发表,所以这批青年的“革命性”和“狂热性”由此可见一斑。首批知青均来自各个中学,  相似文献   

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中期的一场运动。由于其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泛,后期处于“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非常复杂,因而一直受到学界和有关方面的关注,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界出版了大量的以知青为主或涉及知青的专题论,很多学创作和艺术小品也都是以知识青年的生活和经历为源泉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十字路口1978年,当我告别生活多年的边疆农,搭上一辆嘎吱作响的老“解放”在著名滇缅公路上颠簸一星期,终于风尘仆仆站在省会城市一座春光四溢的大学校门的时候,北京城里的华主席正在亲切接出席全国上山下乡座谈会的全体知青代。据说那天华主席兴致很高,操着山西音讲了许多话,这些重要指示有的被报登出来了,有的没有登。《人民日报》发表要文章指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华主席…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重要指,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当时,“文革”宣布结束不久,中国大地暖还寒,十亿人民刚刚开始接受“实事求”的思想武器。而这一年…  相似文献   

6.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一定还记得,福建有个小学教师向毛主席写了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这封信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位写信人就是当年向毛泽东“告御状”而红极一时的人物——李庆霖。  相似文献   

7.
谢娟 《神州》2013,(1):242-242
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大部分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多达1600多万人,当时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但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落下帷幕。所以知识青年成了1950年到1970年这一时间段自愿到农村的青年学生的特殊称谓。知青下乡运动与大学生村官的盛行同样是国家为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所以文章将这两个具有不同时代但却有相同境遇的事件联系到一起,并通过其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来阐述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教育领域是“文革”中遭受破坏的重灾区。对教育领域的破坏是在“教育革命”的鼓噪下,从改革招生制度开始的。招生制度,特别是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探究大专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了一个重要的批示.这个最高指示发表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其实在这之前的1968年9月,我们江苏如皋的老三届(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最初两年后,已经在农村去插队了,我当时就在本县东陈公社插队. 最初上山下乡动员并不困难,“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号令让全国几百万知青下乡了.但农村贫困和艰苦的现实使知青和家长逐渐冷静下来,远离父母,没有劳动能力,吃不饱,经济上不能自立,生活要家长接济.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11.
1972年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农村小学教师李庆霖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陈述了上山下乡知青生活上的困难境遇和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些阴暗面,得到了毛泽东的回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后这名“小人物”在时代大潮中,浮沉荣辱,转瞬倏忽。  相似文献   

12.
黄禹康 《文史精华》2006,(12):29-32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写了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此信在一种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位写信人就是当年向毛泽东“告御状“的红极一时的人物--李庆霖.……  相似文献   

13.
1955年兴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曲折发展。在这场涉及全国千家万户的运动中,周恩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周恩来思想和“文革”前的上山下乡上山下乡运动兴起于1955年。由于建国后人口增加较快,城镇中小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便日益...  相似文献   

14.
"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批论文及专著,整理和公布了许多资料,目前在许多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分歧,如关于"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问题、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对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等,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在研究中还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汪丽 《江淮文史》2014,(3):81-91
正前言席卷千百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社会产生了极大震动和深远影响。自196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不能在城市升学、就业的青年(主要是中学毕业生)下乡务农。中央和各省、市都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并发放安置费,知青一词也由此成为这一群体的特指语汇。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热潮,上千万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广阔天地,把知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农村。这一气吞山河的壮举,既推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又使知识青年在农村饱受了生产生活艰辛的考验。但如何评价这一上山下乡运动,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仅就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和结束,作一简要介绍。如果说中国只有一个人清楚上山下乡运动始末,这个人就是顾洪章。1954年,他就进入当时的内务部移民局,涉足处于萌芽状态的上山下乡问题。此后,他一直在国家主管上山下乡的部门工…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述论关海庭20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时,缺少对这场运动的兴起和衰落、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及利弊,对一代青年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本文拟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其后,许多热血青年立即响应,奔赴农村,奔赴边疆,上山下乡运动在华夏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如此神圣、浩大的运动,到1977年还是停止了。谁  相似文献   

19.
广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部分,是广西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广西青年志愿垦荒活动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前奏,其缘起及经验教训等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走向影响较大。主要从解决粮食问题、城镇青年就业问题以及苏联和我国青年垦荒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对该活动的缘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静 《福建史志》2012,(3):46-48
“上个世纪60年代.一大批年轻人的躯体从疯狂的政治漩涡之中被甩了出来.卷入另一场规模巨大的社会运动——上山下乡。他们怀揣着一些狂热的政治概念与光荣的梦想.星星点点地散落到广袤的乡村。从此.我们的国度增添了一种称之为‘知识青年’的特殊身份。这就是‘知青’的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