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均伦 《百年潮》2017,(3):16-21
正1925年6月底,因为国内大革命急需懂军事的干部,正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军事的聂荣臻,接到中共旅莫支部通知,要中国班结束学业,尽快回国参加大革命。当时在中国班学军事的共有26人,聂荣臻是中国班的党支部书记。接到通知,他立即做回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给每个学员做结业鉴定,又组织全班去听了一次共产国际代表季诺维也  相似文献   

2.
季凉 《炎黄春秋》2003,(8):76-76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  相似文献   

3.
薄一波 《神州》2008,(2):26-29
大革命时期,我就听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名字,知道他1924年从欧洲回国后,就由党中央派到广州,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我才在太原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党的卓越领导人。那是在1937年,八路军从延安开赴抗日前线。周恩来同志率领八路军高级军政干部徐向前,萧克、彭雪枫等同志来到太原。当时,党派我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革命老区河南省沁阳市动员力量,收集整理革命烈士杨介人同志的资料与遗物、修缮烈士故居、筹建烈士纪念馆,使人们重新唤起了对革命先驱杨介人的怀念。杨介人是我党早期党员,他同蔡和森、李富春等一起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他积极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5.
沈寂 《安徽史学》2008,45(1):54-63
在1903年的拒俄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由爱国而革命,在运动中所形成的军国民教育会,是我国知识界革命团体的先行.它的运动员回国组织发动了一次武装起义,同时创导暗杀朝廷官员,对社会造成巨大震动.1905年在东京,主动与孙中山合作,组织中国同盟会,是我国近代革命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田汉偕继母安娥在1946年5月由重庆回到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这里是他自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革命戏剧运动的场所,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才离开,因此上海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抵达上海的当晚即去黄金大戏院看  相似文献   

7.
据历史学家陈寅恪(1890-1969)的子女们回忆,1911年陈寅恪进入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后因学费筹措困难,于1912年短期回国,住在位于上海虹口老靶子路27号家中自修文史.这次回国,也是他第一次从欧洲回国.回到家中后,陈寅恪与其长兄陈衡恪之子封怀同住一室,尽管辈分不同,但陈寅恪只比其侄子大十岁.  相似文献   

8.
彭润平 《纵横》2011,(10):24-28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曾以“华侨为革命之母”评价华侨对革命的贡献。他们解囊相助不遗余力,他们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他们参加武装起义不惜生命……从组建同盟会到参加辛亥革命,从海外声援到回国参战,他们一直坚定地追随着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彭泽民一生尊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良师和领路人,他是爱国侨领,亦是孙先生的忠实信徒。  相似文献   

9.
马作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选拔到苏联留学的留学生。他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火箭发动机专业,1958年2月回国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后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所长。本文中他回忆了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第一次见到钱学森,以及回国后多次与钱学森交流科研工作,并在钱学森指导下从事火箭发动机研究等交往经历。  相似文献   

10.
孔昭琪 《百年潮》2011,(9):68-74
鲁迅的一生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深厚的辛亥情结。这种辛亥情结除贯穿于他一生的行为之外,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从他的丰富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早在上世纪初日本留学时,鲁迅就积极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大造革命舆论;回国后,很快就赶上辛亥革命爆发,即积极参加革命行动。辛亥革命后,他更加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笔做武器,以大量丰富、精湛的创作和论著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捍卫革命成果,评价历史人物,揭露反革命,痛击反革命复辟,团结辛亥名人等等。  相似文献   

11.
季凉 《炎黄春秋》2005,(2):49-49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回国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追捕。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于右任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于右任到了台湾,无时无刻不思念大陆。随着时光的流逝,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更是年年挥之不去。许许多多的台湾朋友和数以万计的台湾民众及大陆在台人员,也都盼望早日到大陆看看,其中尤其是大陆…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左派元老、爱国华侨彭泽民是广东四会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他毕生追随孙中山,长期与共产党合作,坚持民主爱国立场,为祖国独立、自由、民主奋斗一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是深受广大华侨爱戴的华侨领袖。  相似文献   

13.
潘鈜 《纵横》2012,(6):34-38
解放上海——“瓷器店里捉老鼠” 1949年5月25日傍晚,陈毅由南翔乘军用吉普车冒着滂沱大雨进入上海市区,这是他第四次来到上海。第一次是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路过这里;第二次是1921年冬因反对北洋军阀卖国政策,和同学104人被法国政府以武力押送回国来到上海;第三次是1929年盛夏7月,他扮成商人,从福建红四军军部经香港来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和赣南、  相似文献   

14.
布朗基     
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Louis AugusteBlanqui1805—1881)——法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家。空想共产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天职,就是不断地斗争,不顾一切地斗争,一直斗争到死为止。”布朗基正是这样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先后经历过三次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曾两次被判处死刑(后均改为无期徒刑),一生中有三十七年在监狱中度过。  相似文献   

15.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16.
金陵大学外教裴义理为中国近代农林教育和农业科技传播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一生共来华三次,至1934年回国治病之前,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累计共有39个年头。他的传奇经历,隐没于重重档案之中。  相似文献   

17.
端方与南洋劝业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端方曾任清朝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及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近代史论著提及端方,首先是他1905年被清廷任命为出国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回国之后鼓吹预备立宪以消弭革命。其次是1911年担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率清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似乎端方只是一个镇压革命的反动历史人物。近年来作者接触到一些有关端方的史料,发现其晚年思想的演变及某些活动事迹,尚未  相似文献   

18.
凌以安 《古今谈》2004,(2):25-26
光复湖州立过功 沈谱琴(1873-1939),名毓麟,湖州菱湖区竹墩乡人。富有家资,曾在湖州东城门口自建花园住宅(现为东街集贸市场址)。1905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即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和湖州籍同盟会会员陈英士、张静江、戴季陶等过从甚密。回国后,又  相似文献   

19.
正加伦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帮助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队,辅助蒋介石筹划和幕后指挥了北伐战争。后来因蒋介石叛变革命,他愤而回国。离开中国后,加伦将军主要做了两件大事,都与中国有关。国民革命军的"幕后指挥"1924年,孙中山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主张,并派"孙逸仙博士代  相似文献   

20.
鲁迅亲历绍兴辛亥革命运动,实则有点偶然。他1909年8月回国。两年多的时问里,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少。先是自己任职的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闹学潮,鲁迅与一群留日“海归”教员很快就和官僚十足的守旧校长夏震武发生冲突,这场“木瓜之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平息下来的生活依然显得孤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