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齐家文化与陕西龙山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10)
齐家文化与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原始文化遗存。但它们文化遗迹的分布地域不同,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龙山文化则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龙山文化由于分布地区的广泛与各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差别,我们又把龙山文化分为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等等。这里所要讨论的龙山文化是指陕西龙山文化,即陕西"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龙山文化泛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500至4000年。一般说来,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类型最具代表性。龙山文化填补了仰韶文化和殷商之间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试论湖北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与河南省位处毗邻,山水相连,是我国中原地区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长江流域的分界之处。根据田野考古发掘的可靠材料表明,湖北龙山文化(或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或称为后岗二期文化)的主要文化渊源是不相同的。湖北龙山文化主要是在继承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南龙山文化主要是在继承仰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关系,这两  相似文献   

4.
试论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长时间以来,考古学界一般将河南省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及与该文化特点相近、地域毗邻的冀南、晋南、鲁西南地区的龙山文化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亦称后岗第二期文化)。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增加,近年来人们根据新的资料对河南龙山文化又进行分析研究,区分出“王湾类型”、“王油坊类型”、“大寒类型”。还有同志主张把“王湾类型”改为“煤山类型”,再增加  相似文献   

5.
屈家岭文化是分布在江汉平原的一种古代原始文化。它承袭大溪文化,历经了发展、繁荣等整个过程,最后转化为湖北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黑陶,以及陶器中的鼎、豆、壶、杯、碗等,独具一格,有别于其它的古代原始文化。最近几年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中部和南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地区不断发现屈家岭文化的遗存,为研究屈家岭文化和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原和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略论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李友谋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存,早在30年代初就已发现。最初在河南发现的龙山文化属晚期遗存,是在安阳后岗发现的,故被称为“后岗期”龙山文化,后来又有人提出“后岗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之称。50年代中,在陕县庙底沟又发现“庙底...  相似文献   

7.
自1956年以来,东阿县境内共发现古文化遗址13处,发现有大汶口、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存。本文将几处古文化遗址的调查情况和部分遗址采集的文化遗物标本进行分述,以说明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介于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之间,是一过渡地带或为二者的结合部,为探讨龙山时期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龙山文化时代,江淮地区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江淮土著遗存以及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对宁镇地区产生了影响。夏时期,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南下成为影响宁镇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催生了本地土著文化因素,同时还传承了部分良渚文化传统,构成了点将台文化的主体。此外,点将台文化中还保留了龙山文化时代的部分遗存,从而表现出了宁镇地区夏时期复杂的考古学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9.
试论河南地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多是承袭仰韶文化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二者的前后承袭关系,不仅表现在河南境内的部分遗址中,曾发现有龙山文化的堆积层与灰坑直接叠压与打破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与灰坑的地层学资料,而且也出土了许多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和陶器是直接从仰韶文化晚期的石器与陶器演变而来的器物学资料。因之有人把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晚期称作是仰韶  相似文献   

10.
“后岗第二期文化”类型是依据最初发现于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存而得名的。安志敏同志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文中做了详尽的论述,梁思永先生在“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文中作了简要的叙述,《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以下简称《收获》)把这种文化类型也叫“河南龙山文化”。我们认为这种命名值得商榷,因为:1.根据《收获》一书中说:“它(指“后岗第二期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也就是说它不仅分布在河南,而且在山西和河北南部  相似文献   

11.
方燕明 《华夏考古》2012,(2):47-67,157,158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在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对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的形成和夏王朝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将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机制、动力和规律等问题作持续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遗址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论证了夏朝的起始和终止年代,即夏王朝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终止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的王都,并在二里头文化三期时废弃。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对晋南龙山文化试作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四期。这一分期基本上适用于河南龙山文化。也可将龙山文化的房屋建筑分为四期,其中每一期都有典型遗构。现将豫晋龙山文化房屋建筑进行比较研究,并作统一的分期。  相似文献   

14.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秋季,国家文物局举办的第三期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在山东省济宁市郊区程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这次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存,存有不同看法,有认为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系统;也有认为其应归入山东龙山文化系统.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有必要对程子崖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性质以及与其他同时期遗存的相互关系,进行一些讨论.这里笔者试从文化内涵、特征、分期等方面作初步分析,并就此发表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龙山文化典型遗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夏商文化讨论的不断深入,河南龙山文化的类型划分、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特征及分期,已成为人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像西地区这一时期以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近年来,豫西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为我们讨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四川文物》2005,(3):43-48,51
遗址人均用地面积研究对于确定一个文化的人口数量、探讨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聚落资料分析法和墓葬资料分析法,对海岱龙山文化遗址人均用地面积进行了研究,初步统计出海岱龙山文化早、中、晚各期遗址人均用地面积的数值。为进一步分析海岱龙山文化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及海岱龙山文化的总体人口数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登封王城岗是一处河南龙山文化豫西地区类型遗址。自1975年以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这里进行了多次发掘。发掘面积达8757平方米,发现了"两座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城堡"以及大量文化遗物,取得了丰硕成果。关于发掘成果,已发表了三篇简报,许多日报以及新华社也发了报道,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第一期和第二期是同一种文化连续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二里头类型主要来源于豫西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后羿属于东夷,而非西夷。  相似文献   

20.
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考古学方面系统地探讨夏文化,应从1959年夏季徐旭生同志在豫西调查“夏墟”时算起,至今业已二十八年。在此期间我国学术界确定了早于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和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煤山类型;发现和发掘了河南偃师二里头、洛阳矬李、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禹县瓦店、商丘坞墙、永城王油坊、淮阳平粮台、汤阴白营和山西东下冯等遗址,获得一大批重要考古资料;并召开两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不少同志撰文著说,阐述自己对探索夏文化的意见和看法,发表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总之,近二十多年以来,经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