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发展被世界经济学家誉为奇迹,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结果,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可借鉴中国经验进行本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5,(2)
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形象的提升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观,是国家的立国价值之本,是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灵魂和核心,为有效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安全得到了切实有力的保障。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是理性和务实的,适应了当时国内发展任务的需要,对中国的安全战略起过重大的指导作用,也为后来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加强国家户口管理的原因、措施和对国家财政的效果。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户口的盛衰和管理的好坏与国家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租税有许多是以人口为依据的,特别是北朝均田制下这一点反映得更为突出。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国家财政的基础,而加强户口管理既发展了生产力,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从而促进了国家财政的好转。户口和国家财政的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此。在今天也不例外,要振兴国家财政,也应重视对户口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反对国家分裂,要求国家统一,是贯串中国历史和人民意向的主流,也是孙中山坚决不渝的政治主张.它迄今仍闪闪发亮.一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有一个产生、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造成中国近代分裂的原因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此,要谋求近代中国的统一,就必须与谋求国家独立和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重大历史时期,贯穿其中的基本线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实践的变革与增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国家专营、统负盈亏、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对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保证国民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际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国际尺度和国家尺度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格局进行考察,认为1800年前中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近代中国则成为欧美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材料的来源地,中国由此转变为世界经济的边缘。这种世界经济格局又影响中国内部的经济格局,原来南北经济差距转变为东西差距,东部沿海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区,西部则成为中国经济的边缘。  相似文献   

8.
南南合作是指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包括我们中国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有助于冲破现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伟大的战路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1世纪以来,特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农村减贫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中国减贫的成功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了,才能真正摆脱贫穷,最终战胜贫穷。  相似文献   

10.
国企的转制和脱困可以说是时下中国改革的攻坚战,是进行了20多年的经济改革最后成功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国家经济生活的头等大事,而且直接关系到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已经指日可待,国企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其活力和竞争力将直接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近30年来以各种方式移民到菲律宾的中国新移民概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并探析了其移民原因。认为中国公民之所以移民到经济并不发达的菲律宾,除了历史、移民文化以及移民网络等因素外,还在于菲律宾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移民的族群经济,为中国新移民的海外生存提供了机遇,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移民的风险和成本。国际移民的趋势并不一定遵循着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流动的固定路线,低收入国家所蕴含的机遇也是吸引国际移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往来是文化交流、文化磨合的基础。几千年来,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有着相当频繁的文化和经济往来。阿拉伯国家和民众作为东西方的桥梁,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闻名遐迩的货物传入西方,推动了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磨合的进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正式发起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正在为深化改革开放采取的宏伟举措。本文对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自古以来的文化经济关系进行考察,并着重探讨作为东西方桥梁的阿拉伯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为推动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进程而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4,(6)
中国的崛起可以是不具威胁性的,相反,中国经济上的崛起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伴随着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经济活动的深入而进入中国。领风气之先又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对金融业极具敏感的宁波帮商人是中国保险业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并为推动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相当灿烂的保险文化,如今更是宁波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综合创新试验区及中国保险博物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采用金本位货币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起,金贵银贱呈现为一种长期的变动趋势。近代中国是一个以银铜为金属货币的国家,白银汇率曾出现过两次异常震荡,一次出现在1919—1921年间、一次出现在1930—1935年间。这两次白银汇率震荡是西方国家向外转嫁危机的结果,对中国经济造成深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遭受的损失是环环相扣的和整体性的。面对白银汇率引发的危机,中国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缺乏及时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财政货币手段及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东西     
中国转换为“微笑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蒙古。这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1年再次访问蒙古。继韩国之后,蒙古成为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个单独访问的国家。中国媒体连日来大幅报道了中蒙关系,在访问经济小国时如此大篇幅报道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中国的银汇波动与对外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民党实行法币政策以前,中国基本上是一个银本位制的国家。从理论上讲,银汇的涨落,必然会相应引起中国贸易和经济形势的好坏变化。但事实是,银汇下跌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局面的好转,反而使中国蒙受了更大的经济损失。银汇上升,不一定就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即是某些时候使中国出口贸易陷入了困境,但进口贸易也难逃厄运。造成这种奇特经济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政治不独立和主权受制于人的结果。此外,中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国内银钱比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熊思浩 《世界》2004,(7):51-51
非洲是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那里既有贫困的国家,也有经济情况发展比较好或相当好的国家。可以说,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