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贵州省息烽县鹿窝乡三友村三友民校左侧约七十公尺处、有一座奇异的石碑。碑高一点四米,宽零点八六米,在一块摩不规则的石头上刻着字迹。碑顶额左面刻有“月”字,右面刻有“日”字,每字七公分见方,两字外均刻有一道圆圈。碑正中,竖刻“万古丛林”四字,每字十公分见方。右面竖刻“永乐五年正月盟誓”八字,每字七公分见方。碑顶端和右部有两条二公分宽的裂缝,四周均见残缺。据《息烽县志》记载:“此碑在息烽县西望山  相似文献   

2.
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字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字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字碑的作者问题。他们的结论不外:一曰、“无从  相似文献   

3.
李森 《民俗研究》2008,(2):160-166
1988年春,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通刊刻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的阳券石碑[图1]。该碑石灰石质,圆首方底,高88厘米,宽76厘米,厚19厘米。在碑上部镌一太阳,碑四周饰有花纹。碑面以双钩“阳券”两字为题,正文系楷书,28行,满行28字,共计515字。现将券文标点断句如下,作一考证叙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赐正。  相似文献   

4.
伏虎寺铭碑     
在贵州省贵定县的平伐镇与窑上乡之间,有个名叫“老熊冲”的地方,谷深路窄,山峦起伏,是当年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那里竖有一块《伏虎寺铭碑》,碑的前身系一座“伏虎寺”,由于年长日久,世事沧桑,而今已荡然无存,杳无踪迹。铭碑为青黑色,光滑一如大理石。碑高110.5公分,宽68公分,厚13.2公分;碑顶盖石伸出碑面22.5公分,碑脚高74.5公分。从路面至碑脚处有1.2米高。 《伏虎寺铭碑》竖于老熊冲溪边小路右侧石砌坎上,巍然屹立,风雨无损。碑文竖写16行,每行30字;正文429字,加碑名、日期、落款共4…  相似文献   

5.
峨眉山万年寺前“第一山”碑,其书笔力圆润、雄健、清新、流畅,近年已成名山胜迹为人瞩目。万年寺“第一山”碑通高2.53米,宽0.95米,左角残缺,损年号,余皆完整。碑面镌刻“第一山”三字,字径约0.66米,署名米芾书。(附图)今有不少游人据书家生卒年代误为米芾亲笔书刻之宋碑。其实,碑面前后题记自有说明,现将志文钞录于后,以供雅赏者自断,志文云: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6日横江镇文化站干部谢望春同志报告,珠坑乡老街保存有一通古碑,石城县博物馆遂邀请公安部门一同派人到现场考察。该碑《刊定夫马诉呈碑记》,为青石质,因长年日晒雨淋,碑上文字磨损风化严重,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2.5厘米。碑顶上横书题额“刊定夫马诉呈碑记”8字和碑左上角刻曰:“宪奉”2字,字高5厘米,宽4厘米;碑左第一行竖行刻曰:“钦加同知衔署理石城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王为”11字,字高4厘米,宽4厘米;最后落款“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发朱坑市合甲”17字,字高3厘米,宽2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南3公里,有一座素有“小碑林”之称的灵崖寺,由两个天然崖洞组合而成。其前洞大佛像神龛下,嵌着一排历代的名碑,位居正中便是宋哲宗御书赠司马光的“忠清粹德之碑”,高138、宽85厘米。碑额界以方格,浮雕双龙,云纹中嵌有宝珠,呈“二龙抢宝”状。方格内直行隶书三行:“哲宗皇帝御书”6字,字径8厘米;碑中直行篆书两行:“忠清粹德之碑”  相似文献   

8.
河南濬縣大侄山元天寧寺原有碑一通。額書“大元帝師法旨之碑”,漢字正書。上截八思巴字音寫蒙語,下截漢字白話譯文。碑陰刊大任山天寧萬壽禪師宗派之圖,漢字正書。清嘉慶時,濬縣知縣熊象階纂《濬縣金石錄》,收錄漢譯法旨及碑陰漢字殘文,未收八思巴字“國書”。其時此碑尚存,但碑文已有磨泐,碑陰尤甚。法人沙畹(Ed·Chavannes)曾據熊錄將碑陽法旨漢字碑文刊入  相似文献   

9.
陕西三原县存《陆让碑》,为唐初名碑。今人杨震方《碑帖敍录》称此碑“为唐碑中有数之作”,其文亦“可补史之逸”。明以前未着录此碑,至清初发现时,已残泐殆半,今存字更少,撰者官衔仅存“洗马”二字。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六所载此碑撰书人署衔为:“太子洗马艹陵囗囗撰,太原郭俨书。”  相似文献   

10.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11.
元代竹温台碑全名“大元敕赐枚中顺大夫诸色人匠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竹君之碑”。刻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该碑于民国10年(1921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南7公里的乌兰板村,原碑已佚,碑文抄件及有关情况记录在《翁牛特旗志》中。据《翁牛特旗志》载,竹温台碑用大理石雕刻,高4.67、宽1.51,厚0.27米,碑文共27行,行70字,正书,近2000字。碑额为篆  相似文献   

12.
耸立在泰山之巅的由丞相李斯篆写的《泰山刻石》,有“天下第一碑”之称。经年风雨剥蚀,国祚变幻,到宋代,223字的《泰山刻石》只剩下150 多个字,明代剩29字,清乾隆年间一场大火后,就剩下现存泰安岱庙2块残石上的10个残字了。 24史唯缺秦史,只能从秦代7碑中找到历史的见证,因它记载着秦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丰富资料。然而,这些秦碑除泰山碑残石10字,琅邪台刻石留有13行残字外,其余5碑已荡然无存。 为了抢救国宝,八十年代初,文化部批准了秦文研究所关于“研究恢复秦代七碑”的倡议,所长李文放,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李文放13岁…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石质,半圆顶。碑身高92厘米,宽47厘米,碑阳斜阴刻“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帝,唐尧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尧寓处”碑83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广州市在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于黄埔区长洲岛湾螺冈凌庚堂墓,发现了一块凌府墓志碑。墓志为碑状竖立,盖顶之石为庑殿顶状,两侧青石夹护,下为石基座支承。墓志碑高95厘米,宽59厘米。题名和正文均为楷书,志额为“凌府墓志碑”,正文29行,满行54字,字宽、高约1.5厘米,保存  相似文献   

15.
《临淮王像碑》通高444、宽160、厚19厘米。青石质,原碑座已佚,现有碑座为后配(图一)。碑首作半圆形,高129厘米,以高浮雕技法刻两条俯首盘旋的巨龙,中题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3行12字(图二、三),字径17厘米,中有界格,题额两侧各有一小佛像。碑的正文为隶书,29行,满行58字,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图四、五)。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厘米,正书,原系唐代李邕书青州龙兴寺寺额,金皇  相似文献   

16.
井研县三江镇发现泸沙酒碑唐安娜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新近发现石碑一通。1983年沪沙酒厂扩建挖酒窖时,掘出前人酿酒遗址和沪沙酒碑(见封底)。酒碑为石质。碑长168厘米,宽75厘米,厚10厘米。碑面阴刻隶书:“沪沙”二字,每字高55厘米,字下有九行隶书跋...  相似文献   

17.
“挡箭碑”及其民俗学意义王建纬四川渠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题为“当箭碑”的青砂石碑刻,乃是1990年3月22日该馆田野调查队在农村征集到的。此碑原立于土溪乡赵家村一三岔路口,保存完好。碑长73、宽46、厚11.2厘米。弧形碑首。碑眉为字径8.5X5....  相似文献   

18.
《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碑》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凌 《四川文物》2000,(1):35-39
《巴郡太守樊敏碑》刻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位于今四川省芦山县境内。碑通高2.92米,宽1.23米,厚0.26米,上方微削,圆顶,圭首作二螭龙,首向右抵于碑肩略似螭拱状,碑首中稍偏右镌篆文“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额篆分为两行,每行6字,其下有圆形穿眼,穿下为碑文,隶书22行,每行29字,碑下龟趺首偏向右,龟背凿有深糟以放置墓碑。碑阴有北宋丘常、南宋程勤懋的护碑题跋。  相似文献   

19.
昼锦堂记碑     
昼锦堂记碑红梅昼锦堂记碑,现立于安阳市东南营街韩倚词西庑内。原碑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三月十三日,不知何时毁于没地。元至元年间重刻。碑为圆首,通高273、宽121、厚27厘米。揩书18行,行39字。邵必篆额“昼锦堂记”四字,欧阳修撰文,蔡襄书...  相似文献   

20.
河南沁阳发现王铎撰书郑端清世子神道碑残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河南沁阳发现王铎撰书的郑端清世子神道碑残片。残片现存列于沁阳市朱载埔纪念馆。该原碑高166.5厘米、宽133.2厘米,行书。碑文1774字,建于1624年。原碑存放于沁阳九峰山寺内“郑王生祠”,1938年日本军队侵占沁阳,九峰寺被毁,郑氏神道碑亦遭破坏。今发现的残片高50.5厘米、宽68厘米,可辨碑文19行计297字(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