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建国  张玖青 《江汉考古》2004,(2):83-88,47
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它与孔子“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写作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反映了孔子“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于、《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对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简《孔子诗论》篇中“蝇”字的字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特殊的写法是由于字形讹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儒王筠的《毛诗重言》是第一部系统专门整理与分析《诗经》重言的专著。该书体现的语言学思想主要有:第一,突破字形限制,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对重言与联绵词关系的再认识;第二,对“或体”“分别文”“累增字”等的看法。《毛诗重言》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对《毛诗》的重言的共时与历时研究有借鉴意义;第二,突破文字的局限,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学方法;第三,下篇“单字即同重言者”有开创之功;第四,对《毛传》、《说文》中有疑议之处有所阐发。其局限在于:第一,拘泥于《说文》;第二,词义分析与重言分类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8.
论孔子删诗     
“孔子删诗”是一个学术史上迄今仍无定论的问题,本文认为《诗经》的结集与孔子无关,但孔子对于《诗经》确实是做过一番整理的。孔子整理的《诗经》既是文化融合的产物,也对文化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文献材料和古音学相结合,考释《孔子诗论》中的三组词语。认为“(谷兔)”即说/悦字的俗写。“Cheng”即成字的异体字。《少(免朋)》即《小冤》,亦即《小宛》。“ 丘”即甸丘,即乘丘,又名宛丘,即《宛丘》。“(年心)”即愆字,责究罪过之意。  相似文献   

10.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根据《韩诗外传》卷五引《关雎》诗作“鼓钟乐之”.遂旁征博引,不遗余力证成韩《内传》作“鼓钟”,孔子“所见《诗经》必作‘鼓钟’.而今传本《毛诗》作‘钟鼓’乃后出误本”.并进而认定后人说诗一方面“用《毛诗》‘钟鼓’之”,一方面“仍取韩说房中之义,斯为谬矣”。  相似文献   

11.
由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载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我们发现周代贵族交往时互赠礼品的礼俗在春秋时期更加注重厚报、厚贿.孔子指出在贵族社交中币帛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古时已有的礼俗,并告知正确使用币帛礼物的方法,如果违背这种交往的方法,就会造成贪利争夺的恶果.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及借评<木瓜>所阐发的道理,使我们看到西周至春秋社会贵族社交礼俗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卢彦培 《文史月刊》2011,(12):57-57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系孔子弟子及其后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有细心的学者发现,《论语》洋洋洒洒20篇13000多字,不曾出现过一个“此”字。  相似文献   

13.
《诗》之成书,有一个从古本到定本的发展过程。西周贵族的诗作是首先被编入古本之《诗》的内容,相对于《颂》《雅》之诗而言,《风》诗的出现稍晚。古本之《诗》开始编定的时间应当在西周中期的康王时期,西周后期又有增益。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诗》约有三百篇,就是孔子每每言及的"《诗》三百"。孔子为授徒所编的定本之《诗》与古本没有太大的差别。上博简《诗论》所评之诗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见于今本《诗经》,属于逸诗者尚未见到。上博简《诗论》的这种情况,让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后的时代,《诗》并未散佚,这应当是我们感到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一经公布,便在学术研究领域引起了强烈的震撼。鉴于《诗论》对解决《诗经》相关问题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学们纷纷进行探讨。特别是关于《诗论》作的研究,更成为竹书整理和研究过程中的热点话题。而由探讨《诗论》作所引发的对于出土献的研究方法的思考,则更应引起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第一册的<孔子诗论>部分三处提到<樛木>一诗的主旨为"时".关于其意义,本文联系到<诗经>此篇进行了探讨.<樛木>诗的"福履"二字盖读若"蔑(伐)历",意指贵族受到关于其经历及功绩的考察与肯定.简文的"时"字应当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时遇、机遇的概念.<孔子诗论>的相关简文与<诗·樛木>篇的相互印证,对于阐释楚竹书和<诗经>相关文义都是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载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我们发现周代贵族交往时互赠礼品的礼俗在春秋时期更加注重厚报、厚贿。孔子指出在贵族社交中币帛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古时已有的礼俗,并告知正确使用币帛礼物的方法,如果违背这种交往的方法,就会造成贪利争夺的恶果。孔子对《诗经·木瓜》的评析及借评《木瓜》所阐发的道理,使我们看到西周至春秋社会贵族社交礼俗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第一册的<孔子诗论>部分三处提到<樛木>一诗的主旨为"时".关于其意义,本文联系到<诗经>此篇进行了探讨.<樛木>诗的"福履"二字盖读若"蔑(伐)历",意指贵族受到关于其经历及功绩的考察与肯定.简文的"时"字应当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时遇、机遇的概念.<孔子诗论>的相关简文与<诗·樛木>篇的相互印证,对于阐释楚竹书和<诗经>相关文义都是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曹建国 《江汉考古》2007,(1):95-99,59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信芳 《江汉考古》2002,(2):78-80,84
本文认为楚简《诗论》的整理者对1号简“文”字、4号简“豫”等字、4号简“戚眷”、8号简“危”字、8号简“同”字、9号简“病”字、9号简“华”字、16号简“独”字、16号简“蓠”字、16号简“其”字、20号简“触”字的考释不准确,并提出了新的解释。对这些字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