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者提交研讨会的文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正>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近乎毁灭人类文明的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重进步。这些进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确立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一所谓集体安全,是指国际社会所设想的、以集体的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维护  相似文献   

4.
5.
<正>国家的外交行为就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受实践逻辑支配。因为决策者们在面对直接要解决的问题时,过去的经验/经历往往是行为的最直接参照;因为人们在许多情形下没有进行功利的盘算(结果性逻辑)、规范性思考(适当性逻辑),相互沟通(争辩性逻辑),更多地出于直觉、经验和常识,条件反射地来行事,但并不是实践就没有知识的指导。只不过这种知识不同于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表象知识(representational knowledge),而是一种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实践知识与历史、个人的经历、民族的文化背景、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直接关系。这样,社会历史结构对这一种知识的形成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切战争都可看作是政治行为”,况且政治,经济与战争的关系早国专家学者论如繁星。故今就具体的民族、宗教与战争的关系作一次尝试性论述。而这种论述与为数不多的古代学者相关论述迥异。  相似文献   

7.
明清战争给沈阳城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期间沈阳由明末的一座军事卫城跃升为后金都城,更为日后成为东北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沈阳城战争前、战争中以及迁都后的发展情况的探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希望对现代沈阳城市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婧迟 《沧桑》2009,(5):131-132
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人类文化交流的平台、文明进步的阶梯、成果推广和科技文化普及的园地。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要在办博中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验田,给人类更大的发展带来信心,并借此展示出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材料是一切物质的基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纵观材料的发展史,其有足够的理由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历史学家把某一材料的特征及其广泛应用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各个标志。本文从源远流长的青铜材料出发,详细阐述了青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各时期特点,并以四羊方尊和散氏盘为例,深刻剖析了青铜材料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上的混乱和无力,作者提出理解过去成为重构国际关系研究的前提;并且在介绍和评论沃尔兹、吉尔平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世界史观和沃勒斯坦世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对世界历史中国际力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证据,尤其着重介绍了英国学派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概念的缘起、演化及理论家们的批判。虽然本文作者即是当前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并不避讳英国学派在理论上的缺憾,指出巴里·布赞构建在没有共同文化的条件下国际体系也可以转化为国际社会理论框架同时,关闭了一个布尔曾经试图打开的空间。作者认为在解读国际社会的世界历史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战争与欧洲国家体系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银 《史学月刊》2002,2(11):47-53
1494—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是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时期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导致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的覆灭并融入正在形成中的欧洲国家体系。意大利战争的起源、过程和结果表明,战争为正在兴起的欧洲主要大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奥地利等提供了竞技场,进而促成了欧洲国际关系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转移,为1648年建立的欧洲国家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傅国涌 《文史精华》2005,(10):19-22
朱德眼中的蔡锷“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瘦瘦的脸上,两眼相距甚宽,双颊略像女性,但口角却显得严峻、刚强。为人沉静,态度庄重……”“他虽然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像把宝剑。”(引自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信念坍塌、碎片飘飞的年代,我们从《寻找天堂》中体会了作者王大卫,我们看到人类文明之旅上的一个志愿者。他构建了一个远离尘世(市俗社会)的生态环境,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站在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维度上,认识人类文明走向,他坚信自己寻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精神与灵魂的丰富世界。这就是他心中至善至美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文史》2013,(4):14-15
生态,源于古希腊语,指一切的生存活动与环境之间互生、共生的环环相扣。逐渐的,"生态"被用来定义美好的事物,比如那些健康的、美的、和谐的……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主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达成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上百万年的原始义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几百年的工业文明阶段。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以人类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为主要特征,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为基础。工业文明用300年的时间,证明了高代价、高耗能、高污染为主要特点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世界需要一场变革来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5.
赫伯特·斯宾塞虽然在国际关系思想领域的并不著名,但在他的思想中确有一些国际关系思想,并与国际关系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都有所契合。尽管他被人诟病,但更多程度上是源于人们对他的误解。就本人看来,斯宾塞的思想在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石琳琳  宋唯毓 《神州》2013,(21):11-11
楚门载着他走向真相的船,撞击着明媚的伪天空,为的是结束一个神话,结束一个阳光下的阴谋。这深深的撞击证明,只要人性存在,心灵是无法永远被人操控的。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或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别人手中的玩偶。世界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然而我们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心中的那片净土,这样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一项极具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影响的文化线路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于1988年发端、直接策划和推进这一跨越洲际的超大型文化线路的申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指丝绸之路东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遗址点串联而成,并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项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经由丝路申遗这一具有国际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我们将重新发现和认识民族先祖的杰出智慧;进而,可在世界语境中、即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的体系中定位中华民族的特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无论强与弱、富与贫,都已行动起来,为了将那些珍贵的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从消亡边缘中拯救出来而努力。"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最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亚当·沃森是国际关系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外交官,沃森有着丰富的职业经历与现实关怀;作为学者,他在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中长期扮演着参与者与领导者的角色,这两种实践及彼此间的互动贯穿了沃森大部分学术生涯。围绕国际社会这一主题,沃森奉献了数部带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学术作品,传承、丰富、发展了英国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他拓展了国际社会研究的历史纵深,构建了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关系的"光谱"形态和"钟摆"理论模型,参与外交事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丰富了早期英国学派理论探讨的视角与切入点,晚年对原有思想的修正与超越提升了英国学派理论的解释力与生命力。沃森的学术贡献与思想脉络也因此成为我们研究英国学派学术史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