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梅 《湖南文史》2010,(2):67-67
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神圣光环,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看戏。 慈禧毕竟贵为太后,她的戏瘾也有着浓烈的皇家气派,以及古怪的癖好。  相似文献   

2.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9,(10):74-74
在许多演绎清朝末期的电视连续剧里,慈禧太后常被称作“老佛爷”。这很奇怪,慈禧太后是女的,为什么称她为“老佛爷”呢?  相似文献   

3.
刘锴 《文史月刊》2011,(12):30-30
很多书籍、影视作品和戏曲中,都将清代的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于是,久而久之,“老佛爷”便似乎成了慈禧太后的“专利”,一提到“老佛爷”,人们立刻便会想到慈禧。其实,“老佛爷”一称并非是慈禧的“专利”,清代的皇帝都特称“老佛爷”。  相似文献   

4.
俊松 《文史天地》2003,(1):62-62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在看戏时,慈禧往往要“请”一些官员陪看,叫作“赏戏”。官员必须跪在戏台下的平地上看戏,夏天烈日当头,地上滚烫;冬天寒风刺骨,全身冻僵。于是,每逢慈禧“赏戏”,就成了太监勒索官员的良机:热天,太监给他们送垫送茶;到冷天,太监给他们送皮袄送手炉。官员们得了好处,便回报以白花花的银子。光绪六年慈禧45岁寿辰时,在故宫畅音阁看戏,下令让进京贺寿的官员陪看。宁夏固原提督雷正绾毒瘾特别大,怕在看戏时烟瘾发作,抽不到大烟。在得知太监有提供大烟泡儿的“特别服务”后,他才转忧为喜。结果他看了3天…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13,(2):31-31
“鸣锣开道”起源于清朝,以前各朝官员出行,只有仪仗士卒前引传呼,并不鸣锣。到了清代才增加了鸣锣。  相似文献   

6.
徐广源 《纵横》2013,(5):40-45
慈禧是晚清政权的实际统治者,掌权将近半个世纪。她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以下简称慈禧陵)雕刻之精美,装修之豪华,为清陵之冠。她的地宫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地宫是怎样打开的?她的遗体又是怎样的?清东陵文物管理研究室原主任、紫禁城学会理事徐广源先生为我们揭开以上谜题。 作者徐广源,从事清朝陵寝研究和清朝后妃研究40余年,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官和纯惠皇贵妃地官的清理工作,曾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等人的多座地宫。著有《清东陵史话》、《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正说清朝十二后妃》、《大清皇陵秘史》、《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等16部专著。  相似文献   

7.
慈禧报恩     
安广禄 《文史天地》2008,(11):53-54
本文之吴棠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原以为拍错了马屁,谁知竞抱住了龙腿!而慈禧以国家之利报个人私恩,这样的“人性善良”,还是越少越好。读者以为如何?  相似文献   

8.
Henri  Borel  沈弘 《文史博览》2005,(9):31-34
慈禧太后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但她死后葬礼上所演出的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礼仪。  相似文献   

9.
你也会老     
小黑爸看了《北大公务员打骂双亲》的新闻,下课时问我,“王老师,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成功但忘本,还是平庸但尽孝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13,(4):82-83
对于在安第斯高原地区生活的人来说,古柯(Coca)对他们的重要性就等于茶叶之于亚洲人,或者咖啡之于欧美人一样。然而,关于这种物质的适用性和有害性,一个世纪以来在各国尚无定论。食品还是毒品?对于嚼惯了它的玻利维亚人,或许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4月开始的那几天,我每每拿起筷子,一个玉体横陈的女大学生就浮现在面前,身上铺满了漂亮的寿司、生鱼片等日式料理,供客人享用。我一直想看清那个被当作菜盘的少女的脸,会是怎样的一幅超然  相似文献   

12.
世间有庸才,必有英才,左宗棠绝对是英才,此君虽然考了3次进士都名落孙山.终生只是一举人,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眼光像匕首一样犀利,  相似文献   

13.
与一般玩家不同的是,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井市大俗的“雕虫小技”,到了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张素英 《文物世界》2006,(2):63-64,69
“寿”通常指人生命的年限,也有年岁大或寿辰、生日之意。自古以来,长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所共同的祈愿。在历史上有些帝王甚至请方士为之炼丹制药,以求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尚书·洪范》也把“寿”放在了“五福”之首“: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已成为中国传统幸福观之一,并且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寿”文化。一“、寿”文化首先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千百年来“,寿”反映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美好向往和崇拜,就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例,从孩子一出生,便进入了“寿”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慢”拉萨     
并非堆砌的慢 大凡在冬日的午后驻足过八廓街某处屋顶的人, 都会留下类似的画面记忆: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民俗研究》2000,(1):12-16
继1996年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后,钟敬文教授于去年12月在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做学术报告中,再次提到“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术命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的观点与理解1900年中国北方各省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第二天,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向太原、西安方向逃去。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勖、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  相似文献   

18.
《大众考古》2020,(3):18-18
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所必须抱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叶赫那拉·根正,慈禧太后胞弟叶赫那拉·桂祥的曾孙,慈禧的曾侄孙。自慈禧去世起,叶赫那拉就一直是这个家族对外人讳莫如深的姓氏。所以,在身份证上,他的名字是那根正。进入21世纪,他的名片上才大胆地出现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13,(12):57-57
人们常把到单位上班叫做“点卯”,为什么这样说呢?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古代的时辰这一时间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