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8年11月4日,由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纸质文物修复用材料”研讨会暨学术沙龙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主持会议,全国多家博物馆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为广大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优秀传统戏剧表演。当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老茶馆"内曲调悠扬,观众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着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带来的《双推磨》、《游庵定  相似文献   

3.
张蔚星 《收藏家》2006,(2):56-60
2005年是现代著名画家钱松岩逝世的20周年,他在中国画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越来越受到美术史论界和收藏界的关注。为了纪念、追思钱老,南京博物院和无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钱松岩绘画精品展》,干2005年11月28日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行,同时还举行《钱松岩捐献绘画作品集》的首发式。本次展出的近百余件作品,是从钱先生生前捐献给无锡市政府的105件绘画作品中精心选择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京都中日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志国,李凡1993年11月23至29日,《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中日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举行。中国方面应邀出席的有:南京博物院梁白泉院长、唐云俊副研究员,《东南文化》编辑部主任束有春,南...  相似文献   

5.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6.
2018年11月27日,由南京博物院与意大利梅塔莫弗斯文化基金会(Metamorfosi Associazione Culturale)牵头,意大利都灵皇家图书馆(Biblioteca Reale di Torino)、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Casa Buonarroti)、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Gallerie degli Uffizi)、圣文森佐修道院(Monasterodi San Vincenzo Martire)等四家机构(包括部分私人收藏)联合主办的“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展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处长马义柏(Alberto Manai),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江苏金陵海关现场业务处监管科科长朱开洪,南京博物院陈列部主任万新华及媒体界、艺术界的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刘文涛副院长、马义柏处长、万新华主任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7.
后记二     
1990年11月,本刊第6期刊出了《天台山文化专号》,并在天台山举行了由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的首发式。南京博物院常务副院长、《东南文化》副主编徐湖平率编辑部成员前往祝贺。同年12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署名文章,誉称这是“我国第一部名山文化专刊”,不少文史专家撰文予以肯定和赞赏。后又获台州地区首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大奖,并被列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课题成果之一,其中多篇论文获奖。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博物院主办的“湘南民间木雕艺术暨2001年度征集民俗物展览”于3月11日——4月11日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开幕当天,陈列馆里人头攒动,来自各界的观众云集在此,都争睹这批远自湖南的民俗物精品。为展览剪彩的有江苏省化厅季根章厅长、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长和专  相似文献   

9.
今存记录宋代典章制度之正史和政书等典籍,对宋朝接待外国使客制度之记载多有不详,但日僧成寻之《参天台五台山记》却详细记录了他以使臣身份受到宋朝政府之正规接待,享受引伴、护送、朝觐,及官方提供之交通工具与食宿等待遇情况。通过梳理《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宋朝政府对成寻一行之接待情况,并与其他文献之相关记载互作印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宋朝对外国使客接待制度之内容。宋朝对外国使客的接待制度,不仅体现出宋朝政治制度中分工细致、多机构相互合作与牵制,并严格按照行政规则办事之特点,而且亦反映出宋朝发展对日本等国交往关系之积极态度及其整个外交政策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钱澄宇 《南方文物》2011,(4):192-196,4
2007年11月,南京博物院所藏明代画家徐渭(图一)的《杂花图卷》被专家和市民评选为该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而且是"镇院之宝"中唯一的书画作品。在其后举办的"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特展"上,在此巨幅画作前,观者如堵,人们再三欣赏,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名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振东、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的张慧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林留根)就日本考古学以及鉼原考古学研究所的历史和现状等问题采访了所长鷇口隆康和副所长及调查研究部部长河上邦彦先生,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曾随南京博物院院藏文物去日本展览的一件扬州出土的唐代彩绘陶女舞俑,在日本引起了轰动。据随日人员同来说,当时日方在众多的珍贵文物中,独选这件舞俑作为宣传广告的重要纹饰,而门票的设计,也采用了这件舞俑的照片。当电视新闻中播放展览消息时,着重宣传了这件女舞俑,摄制的镜头将这件女舞俑陈列在旋转圆盘上,慢慢转动,让观众很清楚的看到她整个的体态。如此优美的形象,被日本人民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相似文献   

13.
南京博物院收藏了章太炎先生《祭孙公文》手稿(见图).卷首为大篆书“祭孙公文”四字.祭文首与跋文尾均盖有章太炎印鉴.一方为白文“章炳麟”;一方为朱文“太炎”;手稿装裱成横幅,纵41、横102厘米.为50年代初吴县西山显庆寺移交而来.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病逝北京后,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先生亲笔撰写《祭孙公文》以示悼念,《祭孙公文》曾多次多处刊登.但文字有一些歧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章太炎手书《祭孙公文》手稿(简称“南博本”)其与章导先生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20日至21日,由日本龙谷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发起的早期佛教南传系统中日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南京艺术学院、《东南文化》杂志杜、西南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哲学所、民族所、四川省博物馆、文管会、绵阳博物馆和乐山文物研究所等单位3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日本龙谷大学专家山田明尔,木田知生和人泽崇等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名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振东、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的张慧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林留根)就日本考古学以及檀原考古学研究所的历史和现状等问题采访了所长樋口隆康和副所长及调查研究部部长河上邦彦先生,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日本流传着一部由名古屋市立大学教养部教授义井博撰写的《国际关系史》。义井博生于1928年,于1952年在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攻读西洋史之后,又于1957年进修过名古屋大学院特别研究生课程。目前是日本西洋史学会、日本国际政治学会及军事史学会的成员。《国际关系史》一书,自1971年由南窗社首次出版,至1979年已再版过五次,目前传入我国的是1982年第五版第三次印刷的版本。在这本书流行的同时,作者还发表了其他一些著作,诸如1968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海音文化艺术公司和四川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世纪回首──法国地窖中秘藏的百年前中国老照片》展览于1999年1月23日在成都四川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出照片365幅,共展出19天,于2月10日结束,共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次。在此之前,《世纪回首》展已在昆明、北京和重庆相继展出。该展览在昆明和北京展览时就引起了轰动,而这次在四川省博物馆展出观众之多更是超出了前几站。平均每天观众达5000人之众,最多一天达7000多人次,是该展览公开展出以来人数最多的。作为文物工作者,该展览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文博工作和…  相似文献   

18.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东南文化》杂志副总编辑、副研究员王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0月26日不幸逝世.终年62岁.王英先生1930年2月10日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1936年至1941年在太和县陈季乡中心小学读书;1948年3月至1949年3月,在开封建国学院文史系学习,同时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4月随军南下,在南京市军管会高等教育部任联络员,参加接收前国立中央博物院的工作,1950年8月,正式调入南京博物院,历任南京博物院助理员、群工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题陈列《中国历代货币》,自2月15日至9月15日进行了七个月的展出,接待观众约六万人次,不少海外的专家学者专程赶来参观。《中国历代货币》展,共展出从商周至清代的二千余件钱币,其中一、二级品有五百余件,许多珍品首次与观众见面,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汪精卫之死     
正1944年11月9日上午,同盟军派出多架轰炸机,空袭日本名城——名古屋。在一片火海与哭喊声中,有一群人惊慌失措地抬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转入地下室避难,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惊恐和不安,而担架上的病人就是中国头号汉奸——汪精卫。11月10日下午4时许,病入膏肓的汪精卫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关于汪精卫的死一直是民国一大疑案,对于他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