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包山楚简近似之字辨析刘信芳包山楚简近似之字辨析@刘信芳...  相似文献   

2.
从奥屯良弼女真文石刻看金代民族文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世的金代女真文石刻仅10余块,有一些是女真文、汉文并刻的,而本文所叙及的《奥屯良弼诗刻石》和《奥屯良弼饯饮碑》则是直接用女真文撰著的两块石刻。通过对两碑的内容、写作时间、语词、格律、笔法的考证和剖析,进而论证金代女真语言文字和女真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这两块女真文石刻的发现,不仅对金代女真语文使用和流传情况的了解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印证、补充史籍记载和区别女真大小字等疑难课题的深入研究,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认为“之”与“止”在战国文宇中形近而可通假,因此郭店楚简《缁衣》中“言从行之”一句,“之”应释为“止”,句意为言行不一致。今本《礼记·缁衣》亦应作如是解。  相似文献   

5.
赖晨 《文史天地》2012,(11):48-50
1929年3月至6月,毛泽东、朱德等人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来到闽西,并开辟了闽西苏区。翌年10月,又开辟了赣南苏区。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帚"字取象于托魂树,"帚"字的这个意象对甲骨文中从帚字的"归""寝""侵""妇"等字的构意和在卜辞中的意义进行重新说解,同时也是对"帚"字造意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7.
何流 《东南文化》2014,(1):17-22
"文物"、"文化遗产"是文物行业的基础术语,但现时经常出现对两个词的交叉混用现象,引起认识的混乱。有必要从术语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文物"、"文化遗产"概念内涵的形成追根溯源,探查其对应术语的发展过程,厘清不同语言概念的对应和协调关系,辨析"文物"、"文化遗产"和相关术语的应用范围和特性,这一研究可促进行业内外对术语"文物"、"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茂盛 《沧桑》2011,(4):1-4
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0年,这9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90年。站在历史的高度看,从漫长的近一个世纪看,无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你无不感到党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之大。今天我想通过回顾这90年的历史,从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来举证党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9.
之字纹是施于筒形罐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系统,加强对其研究可以突破以往侧重于器形及器物组合分析的思维模式,而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诸如红山文化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之间的关系,红山文化分期及早期遗存等,能够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解释。诚然,仅从纹饰方面考察依然有失偏颇,但却不失为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希望从之字纹筒形罐施纹风格的层面,对红山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此求教于方家,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0.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7,(5):117-120
马启民、任纪虎先生认为拙作《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①在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深化改革等三个问题的论述方面,对陈独秀思想予以拔高,不符合陈独秀的本意,提出要与我商榷.其实,这些论述反映了陈独秀的真实思想,也是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具理论意义和现代价值之处.另外,拙作并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雪 《文博》2022,(1):60-69
“‘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有一枚发现于提卡遗址的戳印,年代为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在该遗址另发现两枚巴比伦风格的滚印,同样属于青铜时代中期。本文从考古学、文献材料、印章工艺等方面对这枚戳印的遗址信息、功能形制、图像结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由此探究距今约4千年前,提卡、赫梯、古巴比伦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进而解读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是满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满汉矛盾贯穿清代历史,这种矛盾,又有一个产生、尖锐、缓和、减弱的发展过程,但始终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民族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何长期存在,仅用清初的军事征服、屠杀及其矛盾余绪,是不能够完全说清楚的。  相似文献   

13.
清代今文经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程朱理学的关系耐人寻味。从学术脉络看,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前后有较大变动。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主今文而不废理学,兼尊意味甚浓。龚自珍、魏源长于经世,不满于理学现状,但不一味否定。戴望、王闿运、廖平则对程朱理学表现出明确的反叛倾向。康有为出入理学,援西学注《四书》,力图扬弃与改造程朱理学。今文经学家对程朱理学的看法,从求复义理之常到言义理之变,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从谋求变法到变道的历程,既说明程朱理学渐失人心,又显示出儒家传统内部蕴含自改革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证史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订了明朝末年的两枚钱币,认为"泰昌天启"合号合背钱是熹宗为纪念其父光宗而补铸的,"天启通宝"背"十年"钱则是思宗在继位三年之际,为悼念亡兄熹宗而铸的纪念币。这两枚钱币诠释了光宗、熹宗、思宗之间的父子、兄弟亲情,同时也折射出明亡前后神宗怠政与宦官肆虐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15.
杨英 《史学集刊》2021,(5):75-86
曹魏至西晋的郊礼重构是中古礼制一系列变革中的重要环节。曹魏郊礼由魏明帝下诏制定,西晋郊礼则是世家大族统治者为了再造理想社会所撰《新礼》的组成部分。西晋郊礼与曹魏相比出现了明显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曹魏依从郑玄说,《新礼》则依从王肃说。此外,曹魏为了施行"先祖配天"还进行了祖先系谱的重构。曹魏、西晋郊礼对郑玄、王肃说的择从以及西晋雅乐的重构,说明中古早期的国家礼制在整体重构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在不断调适。西晋灭亡并没有使重构礼典的传统消失,后来建立的王朝仍在继续进行重构礼典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瑞明 《丝绸之路》2013,(10):14-19
把"山海经"理解为"山海的经过"是不对的。《山海经》唯一的内容是性文学,"山海经"实际是"山"、"海"、"精"(茎)的联合结构。"山"是"膳"的谐音;《山海经》所有的"海"字,都比喻女阴;"经"是"精",指精液,有时也谐音"茎"而指阴茎。"山海经"是以男女阴为膳食的意思,以食指性交。  相似文献   

17.
杨文宗 《文物》2011,(2):86-95
昭陵六骏是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块浮雕石刻,其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六匹战马,分别名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特勒骠"、"拳毛騧"。六骏雕刻均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气度非凡。  相似文献   

18.
《鄘风》、《邶风》、《卫风》三风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极其相似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更是因为他们的相似的经济与政治问题,所以从此三风中,我们可以看出卫国的社会风貌与国人的生活之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敦煌壁画说法图、经变图及绢画、纸本等经变画结合敦煌文献中附图的写本及刻本经卷,分别从形式、内容进行分析,对同一文本内容的图绘进行解读与析论,并对照壁画与经卷佛画的榜题,以宏观的视角展开功能与形式发展演变之探讨。冀望能提供考察中国佛经绘图渊源流别及其影响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装饰中,佩斯利纹的来源一直不甚明了。其发展早期可以追溯至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拜占庭,纹饰的植物来源、轮廓线条和细节表现均与我国东魏晚期邻和公主墓金饰具有可比性。拜占庭佩斯利纹的连珠纹轮廓线及其成对出现、在主体两侧形成护佑感的特点,借鉴了西亚的传统,特别是6世纪的波斯翼纹。早期佩斯利纹往往伴生中国忍冬纹,从其忍冬纹特质分析,可推测佩斯利纹扭转水滴形的动感可能受到了中国南北朝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