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济 《陕西史志》2003,(1):60-61
读了2002年12月9日《陕西日报》刊载的《蒲城高起胜要建林则徐纪念馆》一后,深为高起胜的激情所感动,但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看,笔认为大可不必劳此之举。因为林则徐并未“特意向道光皇帝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蒲城,为王鼎守丧以表怀念”。究其原因有以下诸条: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作,生前未刊。据莫友棠《屏麓草堂诗话》,林则徐诗作的早期结集,有《拜石山房诗集》、《黑头公集》二种,惜未见传本。流传于世的《云左山房诗钞》,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则徐家人所编刻,颇有选节,本非完帙也。郑丽生先生校笺的《林则徐诗集》  相似文献   

3.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收藏一份林则徐与其弟林霈霖的析产《阄书》,系林则徐父林宾日于道光六年(1826年)所立。林宾日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旸谷,生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林宾日娶妻陈帙。生子三:鸣鹤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与王鼎同为道光时期著名的爱国贤臣,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宠辱,排除万难,坚守为国为民的宗旨。文章着重通过两人多次事业上合作,相互扶持,共同进退,进一步了解两人以爱国、忧民为基础的浓厚情谊。  相似文献   

5.
自从刘九庵同志辑注《林则徐手札十则》在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后,杨国桢同志在本刊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林则徐手札十则>补注》、张守常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林则徐手札受信人刘闻石》,都谈到林则徐十札中致刘建韶  相似文献   

6.
清抄本《新疆垦荒奏稿》同1984年问世的林则徐《乙巳日记》对照,在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上完全吻合,证实了这个抄本的真实性。根据《乙巳日记》和其他资料提供的线索发现,《新疆垦荒奏稿》收进林则徐佚著达5篇之多。林则徐佚著及其奏稿对研究林则徐和新疆近代史,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声明     
正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的《福建家训》中,《林则徐颂》一文,标题和作者应更正为《林则徐三字经》,作者顾俊彦。因工作疏忽,造成署名和标题错误,谨借贵刊一角,特此致歉!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四期刊载了徐兴学的《林则徐在江苏》一文,其中关于林则徐官职的表述值得商榷。兹举证如下: 其一,该文开头称:“从1823年开始,他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直至1836年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但是在钱实甫的《清代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80年版)中并无林则徐任江苏布政使及两江总督的记录。《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九“林则徐传”载:“(道光)二年,(林则  相似文献   

9.
林维和先生将家中珍藏的先人林则徐的信稿,加以整理,汇集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影印出版,定名《林则徐书札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我国近代史上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手稿》共二册,第一册为林则徐亲笔起草的信稿,第二册为经林则徐批改的幕僚起草的信稿。《手稿》按作信日期的先后次序排列,未能确定作信年份的,则编入“原无年份”部分,分别附于两册的后面。笔者最近翻阅了《手稿》,发现所谓“原无年份”的信稿,大多数是可以考证出作信年份的。其中有三件手札,编者误为信的底稿,另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的《丁亥日记》,素笺,行书,系林氏于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二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三十日所记。笺页纵17.5、横11.5厘米。共三十一页,其中完好二十页,残损十一页。《丁亥日记》为林则徐玄孙林澄墉先生旧藏,1982年,福州市建立林则徐纪念馆,澄墉先生公开了这份珍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名人专题馆,蕴藏着独特内涵和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如何引导和帮助人们在新历史时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专题展通过福州、渭南两地纪念馆的合作交流,向观众再现民族英雄林则徐与爱国名相王鼎两位伟人的人格魅力、深厚友情和爱国情怀,充分发挥纪念馆的资源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同时,他爱国为民的情怀也始终贯穿着他的从政生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这种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与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之父林宾日(1749-1827年),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晹谷,籍贯侯官。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主持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达十年之久。其为人正直耿介,学养深厚,且教子有方。1827年,他携眷由福州启程,本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不料行至衢州,突染疾病去世。林则徐悲痛不已,遂作《先考行状》。  相似文献   

13.
英国侵华先锋对林则徐的推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存宽 《文史精华》2001,(10):14-16
《英国侵华先锋对林则徐的推崇》一文,为作者在大英图书馆查阅档案研究所得。包令系英国著名的外交籽,1849年任驻广州领事兼驻商务监督,1854年升任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祸首。他在任期间撰文《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作》,对林备加称颂,奠为“圣中之圣”。这说明林则徐不仅深受世代中国人民的普遍爱戴,就连敌人也丝毫不怀疑他的伟大并对他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2)
林则徐《答戴纲孙书》手札两件(藏重庆市博物馆),各三纸,共六页,作于1841年和1847年。装裱封面上,有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陈宝琛题签。这两件未曾发表过的手札,为我们提供了鸦片战争和林则徐传记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载刘九庵同志辑注之《林则徐手札十则》,其第二、第四、第六为《致刘闻石札》,对受信人刘闻石,只说明他是林则徐的朋友。按此三札均已见北京懿文斋影印行世之《林文忠公尺牍》,此书封面有张伯英“己未十有二月”题签,己未为民国八年(1919年),此书当即出版于是年。《林文忠公尺  相似文献   

16.
孙冰 《清史研究》2007,(3):105-114
海峡文艺出版社《林则徐全集》于2002年出版了,这本书以十册的巨幅收入了林则徐的奏稿、文集、诗词、信札、日记、译稿等文字,可以说是林则徐研究的一个宝库,已成了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仅信札就收录了一千余封,足见编者功力之深、收录之勤。不过,煌煌巨著中,难免有疏漏之处,仅就致“望云庐”等六通,未注收信人姓名三通,致怡良一通等十通信札,略陈管见,或有千虑之一得。一该书中收录林则徐致“望云庐”的信6封,但是关于“望云庐”的真实身份,编者仅注云,“考其人在内阁或军机处任职,职位不高,升迁亦缓”,而未深入考究。其实排比这…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9,(9)
《文物》1979年第2期所载的《读林则徐<答戴絅孙>手迹》一文,为研究鸦片战争和编写林则徐传记提供了新的史料,甚为有益。但该文肯定说:"戴絅孙曾加入宣南诗社",并以他"同黄爵滋、龚自珍均有交谊"为佐证。就我接触到的有关材料看,这一论断与佐证,似与历史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选登了《林则徐手札十则》(称下简“手札”),并由刘九庵同志作了《辑注》。“手札”先后写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即从林则徐在开封堵御黄河事竣、登上西赴伊犁的戍途、至赐环后滞留兰州、就任陕抚前夕,这段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秦简公“堑洛”遗迹考察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载秦简公七年(前408年),秦为设防三晋而“堑洛”。史念海先生首揭其内涵为长城。笔者近年考察了秦昭王长城之后,在陕西省教委和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1991~1993年春。先后三次沿洛河右岸徒步考察,在大荔、蒲城、白水、宜君、黄陵诸县,均发现了堑洛遗迹。其中尤以蒲城、白水最为丰富。现将蒲、白二县的考察简报如后。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1年10期王启初同志《林则徐信札浅释》,介绍了林则徐致唐鉴的两封信。释文考证第二信的时间,似可商榷。释文说:"信中有‘侍移任已阅四月’之语,当写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因林则徐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革去两广总督,下推四个月,即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这是把"移任"理解为"革职"。其实这个"移任"是指道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