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获国宝1989年上半年,按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和湖北省文化厅的布置,郧阳地区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次活动的是郧阳地区博物馆。接受任务后,他们将全地区各县、市博物馆或文化馆的文物干部集中在郧县学习,宣讲文物法和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要求。根据上级安排,省文化厅文物处陈树祥和笔者一起代表湖北省文物普查办公室前去安排工作。在那里,我们着重指出,鄂西北山地不同于江汉平原,文物普查时,不仅要注意各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等文物点的实地调查和资料记录,同时还要注重化石点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指示和襄阳行署1980年87号文件精神,地区文化局抽调了地区博物馆和各市、县文物干部15人组成了地区文物普查队.自1980年5月11日到1982年11月23日,在1957年(第一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又全面普查了一次,历时两年又七个月,基本上弄清了全区地上与地下文物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丰宁文物管理所配合承德地区文管所长城调查组,在所长成常福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调查。1985年至1986年,丰宁文管所又结合全国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对全县的古长城和金代界壕遗址,陆续进行了第二次实地调查。沿途聘请了长城保护员,建立保护组织,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开展对长城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自1979年以来,我们根据本区文物工作十分薄弱的特点,曾先后两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工作,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普查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文物管理所的普查队员,在武川县哈拉合少乡榆树店村北侧新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定名为榆树店古城.由于古城中地表散布有少量瓷片,普查队员在登录该城址时,初步认定其年代为金元时期. 2014年11月,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在对武川县大青山秦汉长城沿线障城的实地测绘中,顺便对榆树店古城作了踏勘.  相似文献   

6.
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商丘地区文物工作者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对所属九县、市进行了一次文物普查,在此基础上,借调了全区各县、市的部分馆藏文物,在地区展览馆内举办了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曾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与  相似文献   

7.
定西地区战国秦长城遗迹考察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我局文物普查时,曾对全区的战国秦长城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1981年7月至10月,我局又抽调有关各县文物干部组成长城考察组,对临洮、渭源、陇西、通渭四县境内的战国秦长城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基本查清了我区战国秦长城的起点和走向。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考察时公社建制的乡村地名暂沿用未作更改。  相似文献   

8.
昭乌达盟汉代长城遗址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5年开始,昭乌达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结合文物普查,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对保存在昭盟南境及北部草原地区的战国以来的长城、边堡界壕遗址陆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报请主管部门公布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文物局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召开了全国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座谈会以后,昭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开展长城保护与研究工作。现将汉代长城遗址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永登县汉代长城遗迹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史籍记载,汉武帝时为防范匈奴,曾在河西地区设置边塞亭障。《史记·大宛列传》云:元狩间"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令居,在今甘肃永登境内。但是在这一地区是否存在汉代长城,它的走向和具体建置怎样,多年来史学界和考古界都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历史地图绘制者亦不敢贸然推定。自1984年以来,我们结合文物普查,多次对永登县境内的汉长城遗迹进行了实地考查,现将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4,(2)
南宁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1962年在自治区文物博物馆工作会议后,南宁专署文教局就提出了开展文物普查的计划。从1963年2月下旬开始,在区博物馆和文管会以及南宁专署文教局的积极组织和颁导下,组成了文物普查工作组。在三个多月中,经过集中学习、普查两个阶段,初步完成了全专区文物普查的任务。主要收获是: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六十八处,古建筑十一处,古窑址五处,古代石刻八十处,古墓葬十六处,石窟造象一处,崖壁画八处,古生物  相似文献   

11.
应城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继一九五八年全省文物普查之后,孝感地区博物馆组织全区文物干部,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四年先后三次对全区进行了文物普查或复查,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文物资料。其中,应城市的新石器时代资料较为丰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湖南零陵地区印纹陶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年,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先生来零陵发掘清理了菱角塘遗址,遗址出土有印纹陶片,这是零陵考古史上第一次发现印纹陶。1985年至1987年文物普查,在全地区又发现许多印纹陶遗址,但对遗址没有发掘。本文仅以文物普查后整理的资料对零陵地区印纹陶及纹饰种类与分布加以探讨。(一)纹饰种类从纹饰的拍印方法及构成的方式,可分成单类纹饰、组合纹饰和复合纹饰三类。所谓单类纹饰是指一次性拍印而成形,构成方式也单纯的纹饰;组合纹饰是指用两种以上的纹钢分次拍印、拼合组成的纹饰;复合纹饰是指用两种以上的纹钢分几次叠印而成的纹饰。三…  相似文献   

13.
正4月7日下午,中国文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发布。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玉珠,代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简要报告。刘玉珠表示,总结刘延东同志7日上午在领导小组会上的重要报告,有"三个第一""三个全面"和"五项措施"。针对普查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次普查工作创造了"三个第一"!这是我国历史上也是新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可移动文物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4月7日,上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级普查机构、收藏单位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全面总结普查工作,发布普查成果,表彰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下午,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普查领导  相似文献   

15.
襄阳地区文物考古部门,为了在1957年文物初步普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和掌握全区八县二市凡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的情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为了全面掌握和摸清现存文物遗址分布状况,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1984年起,我们组织了约四万余人的普查队伍,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两年来,共发现和复查各类文物遗存28168处,征集和登记流散文物76544件。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原地区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择其要综述于下:一、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建国以来,河南曾多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人类化石。如南召县杏花山,卢氏  相似文献   

17.
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共谋共建——摸清家底”的全流程历史建筑普查的技术方法,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另一方面,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分析普查对象的聚集性特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进一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划定,注重历史建筑与历史城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对全域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保护规划的调研方法、潜在保护对象的盘点与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理念、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亮 《丝绸之路》2010,(11):26-30
<正>文物普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分别于1956年、1986~1989年组织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全省文物普路、商业老字号等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遗产,甘肃在这一领域的调查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的文物普查,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家底。2007年8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立,14个省直部门和省军区的有关负责同志为  相似文献   

19.
汪明 《敦煌学辑刊》2009,4(4):65-67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2008年在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凤凰山东岳庙发现了一通北宋大观三年的《闵雨碑》。该碑对于研究古代秦州地区的历史、官职、祈雨活动等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各级党委及有关单位的关怀和领导下,洛阳地区自1977年10月份以来,抽调所属县、市文物干部和业余文物工作者共三十五人,对十六个县、市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历时八个多月,已胜利地完成了普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