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限定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由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所决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同于希腊哲学家所感受的世界 ;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道路不同于雅典人的国家 ,商品经济的相对不发达 ,家长制家庭与村社土地制度的长期存留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国家、权力、平等与公正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哲学的研究是李大钊在学术研究领域中探索的最主要方面。他对历史哲学的地位进行科学的解说 ,并对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作了研究 ,为建立历史哲学的中国学派做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积极贡献不可磨灭。但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又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加强其研究对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史论战"对于唯物史观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史学月刊》2004,(12):89-95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是大革命失败后人们思考中国往何处去和人们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造成的,其兴起的学术原因完全是共产国际关于中国社会不同看法的交锋在中国的反响。论战中唯物史观的经典作被大量翻译过来并被许多学争相引用,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受到了广泛注意。那时的论战对待唯物史观的态度并非完全赶时髦或纯粹是党派之争,事实上确有一些学对待西方的社会学说和论战中出现的观点,保持着学的风范,即对于理论和学术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5.
过去30年里,中国历史气候的研究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这一研究领域中每次重要的进展,都伴随着资料的开拓和方法的创新。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三十年来历史气候研究中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中存在问题的甄别和处理,温度序列、干湿序列的重建及其它相关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进展做了回顾总结。指出研究方法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更有效地提取和利用历史文献中的有效信息,尽量减少重建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一定的方法总是适用于一定的资料。并认为新资料的继续开拓和集成方法的发展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Studies of suzerain-vassal state relationships in the Qing dynasty have been a focu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s, semiotics, and legal principles of suzerain-vassal state relationships in the Qing dynasty with some innovative viewpoints. Translated from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No. 1, 2004  相似文献   

7.
与古代埃及和西亚诸国只留下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不同,古代以色列民族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意识;与古代希腊充满人本精神的历史记载也不同,以色列民族历史观的实质是一神论的神权历史观.他们将对耶和华神的信仰融入对民族历史发展的思考和解释之中,其历史书卷的编写几乎持续了一千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历史成为"历史就是耶和华神对以色列民族的救赎史"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越 《史学集刊》2006,(2):73-77
20世纪30年代,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而迅速扩大影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着明显的教条化和公式化、轻视史料与考证的缺失。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纠正,而且还从理论上论述了史料及考证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理论观点与材料方法间的辩证关系,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学术研究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小岭华侨农场越南归侨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档案资料,阐释了在特殊迁移经历、政府倾斜性扶持政策及现实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华侨农场越南归侨实现和巩固了对难民身份的想象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谈谈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工作者应该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良好的学术素养。首先,要尽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关注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潜心研究,传承文明;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揭示历史的真相,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再次是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把做人、做学问、做事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in general, their common concerns and links with historical archaeology. It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in three related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and Uruguay, and pays attention to recent trend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discipline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2.
《经世大典》是元代编纂的一部政书,由于原书早已散佚,学界对该书史料来源的分析探讨鲜有涉及。就现存佚文分析,该书史料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中央政府部门档案公文、元人著作、大臣献书、口头文献、前朝文献五类。  相似文献   

13.
Prior to the early 1950s, Americanist archaeologists, given their interest in chronology, routinely searched for direct histo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ethnographically documented cultures and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In those instances where clear evolutionary connections existed between ethnographic and prehistoric cultures, the ethnic affinities of the latter could be assessed, chronologies of prehistoric cultures could be built, and ethnographic descendant cultures could be used as analogs of prehistoric ancestral cultures. The latter became known as specific historical analogy, and it stands in contrast to general comparative analogy, in which no detectable evolutionary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archaeological subjects and ethnographic sources. The theory underpinning the use of specific historical analogs is Darwinian evolutionism, or 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 thus similarities between ethnographic sources and archaeological subjects are homologous. By midcentury, with the problem of chronology behind them, archaeologists began to address anthropological concerns. Darwinian evolutionism was replaced by the theory of orthogenesis as an explanation of culture change, and concomitantly specific historical analogy was replaced by general comparative analogy, in which similarities between ethnographic sources and archaeological subjects are the result of convergence. For over a century anthropologists and archaeologists have mixed elements of the two theories.  相似文献   

14.
记载佯僙的历代史书中,只有明代三大《贵州通志》是可信的,其他史书都是抄撮而成,是失实的。应从明代三通志中疏理材料,使佯僙的研究能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以来 ,西方在人口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这些成果不仅提供了对近代人口普查前的各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基本状况的描述 ,而且增进了历史学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 ,拓宽了历史学的视野和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常而言,客观性是客体的属性和特征,与主观性相对立。以此为对照,历史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就展现为历史实在论与历史相对主义之间的辩难,难分仲伯。换一种思路而言,当代新实用主义历史哲学家则认为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可区分但不可分离的整体,在横向结构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是"自我、他者与世界"共在的语义三角,在纵向历程上,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也是一个不断辩证发展的过程。在社会认识论或史学社会学的视野下,在自我与他者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之中,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具有了规范性的涵义。历史知识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知识,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就是历史学家群体之间所签订的"真之契约",是历史学家群体不断协商和试错出来的学科共识,同时也需要史家的认知美德和学者角色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17.
战国初期,赵国都城由晋阳迁往中牟。以迁都中牟为契机,赵国很快完成了政治改革,加快了在中原的扩张,最终实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卿士到诸侯的战略转折和跃进,由此奠定了赵国前期历史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哲学家奥克肖特在其《经验及其模式》中阐发了一种独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在对历史学性质的看法上,虽然后现代历史哲学在奥克肖特的视野之外,但他实际上兼备了"现代"和"后现代"的双重视域,因而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代和后现代,以便形成一种对历史学相对合理的认识。而且,奥克肖特的历史经验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前西方历史哲学领域有关"经验"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emulative behavior on the material and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of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Anglo-American world is widely debated. A study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probate inventories in Virginia implicates emulation as one ethic operative in rural communities but also identifies a second dynamic: a tendency for many planters of divergent means to act in step with one another, responding in similar ways to new circumstances. Here termed a cultural accord, this affinity enabled some individuals who occupied middling social positions to use emulation advantageously in ways that less privileged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could not.  相似文献   

20.
王和 《史学月刊》2008,(11):103-110
是否遵循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是判定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也是二者判然有别的分水岭。唯物史观不以任何先验的东西为前提,唯心史观则相反。凡是不遵循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乃至有意违反这一原则的历史观,毫无疑问一定是唯心史观,而绝非唯物史观。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去考察历史,符合过去人们所理解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来所规定的意义和内涵,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导致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更替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