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姚生民同志《淳化县新发现西周易卦符号文字陶罐》一文,很受启发,特就此谈几点浅见。一、关于淳化陶罐卦符释文的补正淳化西周陶罐肩部用弦纹界为十格。除第8格(用姚文编号)并排刻两条卦符外,其余九格均各刻一条卦符。这十组十一条卦符,所用的数目字为一(姚文将一均释为九,不妥)、五、六、八计四种。其中一、五为奇数,表示阳爻,六、八为偶数,表示  相似文献   

2.
古顺芳 《收藏家》2013,(11):71-75
2011年,大同御东恒安街一座坐北朝南向的北魏时期的偏室土洞墓出土墓铭砖、石灯、陶壶、陶罐、铁镜、项饰、金耳饰、云母片和水滴形铜饰片等器物①。墓铭砖上阴刻"崔令珎妻韩法容"七字(图1)。石灯白色砂岩质,底座上圆下方,圆形部分雕饰莲花瓣(图2)。该墓出土的大喇叭口陶壶,宽圆肩,壶身饰弦纹夹忍冬纹及水波纹,颈部施竖向暗纹(图3)。陶罐口沿外和颈下部均施三周凸弦纹,  相似文献   

3.
1984年底,石棉县宰羊乡平阳村三组老乡修房取土时从地下挖出一批文物,后经文物部门的同志实地调查确认为窖藏。该窖藏共出土八件器物,原由一大陶罐内盛七件器物,并在罐上覆盖一平板石深埋于地下,窖藏距地表约2米。现将出土器物分别叙述于后。一、陶器五件。1.陶罐分Ⅱ式。Ⅰ式:六耳陶罐,已残,灰陶轮制;平口、短颈、斜腹,腹下部内收,平底。耳捏制呈方形,颈与腹交接处有弦纹一道,腹上部至口部均施白釉,白釉呈莲花纹。通高  相似文献   

4.
<正>一、题诗源于岳州窑以诗文饰瓷以往均认为出自长沙窑,然从新近出土并流于民间的资料看,这种说法须予更正。据了解,湘阴县城曾出土一件青瓷碗,内底贴塑一鸟,碗内下腹有戳印团花纹,上腹饰两组复线弦纹,两组弦纹之间划有小方格纹,方格内填有刻写的五言诗一首:"市朝非我志,山水得余情。琴逐啼鸟□,酒共落花倾。"(图一)另一南京藏家在该市区工地上也采集到一块类似碗形残片(图二),内底印团花、忍冬纹,腹部同样饰两组复线弦纹,弦纹之间以  相似文献   

5.
陶瓷     
弦纹古代陶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纹样是刻划出的单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线条,排列在器物的颈、肩、腹、胫等部位(图一)。篮纹陶器纹饰的一种,形似竹篮的编织印痕。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陶器、带流陶罐上已见这种纹饰(图二)。  相似文献   

6.
1991年8月在河北省玉田县城鼓楼南街路东县供销合作社建楼工地6米深处,发现一座战国土葬墓,出土五个型制类似的绳纹灰陶罐,并有一节腐朽的股骨。其中一个残绳纹灰陶罐中有打制的陶纺轮两枚。打制的陶圆饼四枚。另外一个完整的陶罐高25.6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3厘米,侈口、方唇、鼓腹、小平底,肩部有十几周凹弦纹,下部到底部满布细绳纹,罐中发现14  相似文献   

7.
皖南周代青铜剑纹饰资料详实、变化丰富。剑格主要有兽面纹、蟠螭纹与几何纹,剑首基本上为弦纹圈及几何纹饰。剑首、剑格纹饰与剑体其他部位特征演变规律类似,各期特征也较为显著,存在一定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始自西周中晚期,设计者便注意到格、首在装饰上需要保持的平衡与协调,至春秋晚期该传统便达极致,其中剑格兽面纹的出现,是吴越青铜文化的一大改造与创新。而战国时期青铜剑纹饰的衰退则反映出吴越地区制剑审美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硅材料公司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形制完整,出土器物种类丰富、组合明晰,主要出土物有陶俑、模型明器和铜器。其中陶俑造型罕见,数量较多,彩绘保存较好;两件陶罐,肩部间饰弦纹和波纹,似有匈奴文化因素。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的时代为十六国晚期至北朝早期。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相似文献   

10.
1991年8月,河北省玉田县旧城内鼓楼南街供销合作社建筑工地施工时,在距地表深6米处发现1座战国土坑墓。墓葬出土绳纹灰陶罐5件。其中一件已残的陶罐内有陶纺轮4件、陶圆饼4件。另有一件完整陶罐,侈口,方唇,鼓腹,小平底。肩部饰凹弦纹,下部和底部饰细绳纹,高25.6、口径14厘米。罐内盛放14枚战国铜布币,可辨认的有"襄平"布币6枚(图右),最大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朝阳市博物馆收藏1件牛马纹柄青铜短剑。此剑1979年在喀左县山嘴乡发掘的战国墓中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曲刃短剑、陶罐等遗物。剑为灰绿色,通长26.6、格宽3.4厘米,重156克。直刃,锋略尖,中部起脊,有格。在剑柄两面分别铸牛马纹,牛为站立状,由格部至柄首上下排列十四头,最上边为首的一头回首眺望,两侧分别铸S形纹。其余十三头形制相同,均头向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在阜阳老城区文昌阁基建工地发现一处汉代建筑遗址,并出土一件汉代瓦当,现藏于阜阳博物馆。兹介绍如下。瓦当泥质,青灰色,当面为模制成型,平整细腻。直径17 3、厚1厘米,边轮宽1 3、厚1 6厘米。瓦当中心饰一个半球形圆乳丁,周围饰2圈凸弦纹,弦纹内有18个小乳丁。弦纹外出双线“十”字弦纹,将瓦面均分成4个扇形格,弦纹顶端旁出卷云纹。扇形区域内各有一字,篆书,顺时针读为“女(汝)阴宫当”(图一、二)。汝阴即今阜阳。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条:“女阴,故胡国。都尉治。”又据《汉书·夏侯婴传》、《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祖…  相似文献   

13.
刘杰 《成都文物》2007,(2):22-2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成都古玩市场淘得两个小陶罐。回到家里,把买回的两个陶罐拿去水池清洗。清洗后的两个陶罐胎质为夹沙灰陶,有细小云母遍及陶身,造形为扁圆体,鼓腹,敞口、颈微收(在口下),有盖,尖顶,环底,环底上有不规则绳纹、两个陶罐罐身与罐盖皆光面无纹。就在我清洗罐内泥土时,竟然在两个小陶罐里发现了三枚白色,两枚黑色陶子儿;  相似文献   

14.
西周卫尊     
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4,(11):36-4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西周早期青铜斧,器长方銎,銎口下凸起一周弦纹,短边一侧附一半环状钮,圆刃无角;器上铸铭文“康侯”(图1)。同铭器共两件,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图2)。两器系20世纪早年同出于河南浚县,为于省吾旧藏。此“康侯斧”尺寸虽小,但器中却蕴含着有关斧、钺贯穿于中国上古时期作为礼器之象征与西周初年“封建诸侯”等一系列深厚的历史信息,可谓“小中见大”。  相似文献   

16.
铜壶 1979年10月,长兴县李家巷出土铜壶一件,由长兴县博物馆收藏。铜壶重1.2公斤,通高20.5、身高18.3、口径6.6、腹径14、圈足径8.6厘米。直口无盖,长颈斜肩,鼓腹圈足;两耳作双角兽头衔环,环外径4.5、内径2.9厘米(图二)。颈下半部饰一圈环带纹,近肩处有二道凸弦纹,腹部饰两组相连的蛟龙纹(图一);圈足上有两道凹弦纹,弦纹间饰环带纹;衔环两面均饰重环纹。这件铜壶从形制、纹饰看,当属东周。铜剑之一 1971年长兴县知城收购站上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冬,常德市自来水公司在市区沅江内堤修建水泵房时,在距河堤10余米的沅江中,发现鎏金铜方壶及陶器。陶器除一件罐外,其余均被弃于江中。鎏金铜方壶通高38.8、口边长11、底边长12.7、最大腹径20.8厘米,重5000克。口微敞,肩部有铺首衔环一对,环径8.5厘米。弧腹,高圈足。颈、腹下部饰鎏金三角形纹,腹部饰弦纹及宽带纹,铺首鎏金(封底;图一:1)。陶罐通高21.6、口径13.6、腹径  相似文献   

18.
该器于1965年在汉阳纱帽山东城垸农场新河中采集。器高37.1、口径26.4、底径16.5厘米,重6.6千克。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器名“天兽御”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御尊为容酒器,喇叭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觚形。它以三重纹饰精饰,以方折角回旋线条的雷纹为地纹,颈部饰蕉叶纹,下方夔纹睁目回首,折卷长尾游浮于雷纹之上。微鼓的腹部及圈足上各有两组以突起的扉棱为兽鼻向两边展开的兽面纹,这两组兽面纹饰立于雷纹之上更显狰狞威严。圈足上部对应的不透空十字并于两道弦纹之间。至下而上的四条突起扉棱向上射出口…  相似文献   

19.
1988年7月17日,泰州西郊铸造厂基建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砖地券1块,青花碗1只.青花碗高6.7、口径14.1、足径5.1厘米,敞口,深弧腹,薄胎,口部不圆,圈足内有下突的鸡心,口沿内外分别画1道和2道弦纹,碗心画两小孩踢球,外壁画2组婴戏图,每组4人.配“(?)”形云、地皮锦,间菊、石、芭蕉.圈足内画一单  相似文献   

20.
在宁安市渤海镇渤海上京城宫城中区中部,出土了一片饰有"多寿"主题纹的陶片.陶片为夹砂灰陶器的肩部,厚0.8厘米左右,火候高,质地坚硬.装饰图案从上到下分为3组:分别为3条凹弦纹;"多寿"主题纹;3条凹弦纹.装饰图案组下2厘米处,有一条宽0.7厘米的凹痕(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