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史家修,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他幼读私塾,刻苦攻读,曾考中秀才。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影响,放弃科举求学的途径,学习日语及自然科学,于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时年仅24岁。此后他又陆续创办20余家企业,受到上海工商界和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明朝年间,澂江县旧城乡梅玉村,有一个姓赵的庄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汉名叫赵晓宾,彝名叫阿咱利。阿咱利生得黑乎乎,胖墩墩,两道浓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圆圆的脸膛上配就着一张阔嘴巴,厚唇嘴,着实威武。他从小聪敏异常,胆大无比。七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私塾学堂。可他不喜欢读书,只爱下河拿鱼摸虾或捉蛇捕鸟。有一天,他在山脚石洞里  相似文献   

3.
杨涟对于明朝的历史推动具有深刻的影响,他辅佐了两任太子顺利登基,并且和天启年间阉贼魏忠贤进行斗争,最终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作为一个忠义之臣,在巩固明朝时局的稳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拂一原名李承阳,字复一,笔名拂一,李先生祖籍广西桂林。其父李瑞应于清朝末年由广西桂林宦游至滇,流寓云南,曾先后受委为永昌府(保山)、普洱府电报局长及思茅国际电报局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这一年,永昌府永平龙街迤古摩斋房里办了个学堂,请来个姓高的宗师。因为宗师初来乍到,村里人不晓得他人品怎样,学识(口格)深,所以事先定夺好:一年到头一揽包干,只供饭吃,不给银钱。这个高宗师上了些年纪,人们都叫他老宗师。过了不久,人们发觉老宗师肚子里并没有多少墨水。可是他老先生麻雀歇在牌坊上,本事不大,架子可不小,开口“子曰”,闭口“诗云”,经常长袍马褂,拿着几本破书。只要有三个人在场,管它文理通不通,总要胡吟上几句。四乡里的人们晓得了他的底细,都说:“老宗师是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他爱装个文诌诌的样子也倒算了,可偏生这老宗师还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以工匠身份而被拔擢为工部尚书的,只有明朝的徐杲一人。总结他在建筑上和水利上的成就,分析他脱离匠籍,超登仕流的原因,澄清他遭诬陷,被罢官的冤案,对于研究明代的技术史和政治史有一定的意义,也可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徐杲,生卒和籍贯已不可考。明代中叶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年)人。在他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有增无已,土地  相似文献   

7.
郑磊 《文史月刊》2012,(5):70-72
一、决死队"第一枪"杨长顺 杨长顺,河南郏县人,挑煤工出身。1937年,年仅18岁的他在山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当时部队很少有重武器,打仗主要靠步枪,杨长顺一入伍,便下决心要练出一手好枪法来。他抱着部队上发给他的那支三八式步枪,白天瞄树枝、瞄飞鸟,晚上瞄星星、瞄远处的灯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8.
贵阳城区的东出口是油榨街,据史书记载,这个东出口最早见于明朝洪武年间,即1368年到1398年,那时油榨街是进出贵阳城的驿道,故称南驿站,到了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这个东出口被百姓称为“油榨关”。民国时期,这条路修成了砂石路,称为湘黔公路。  相似文献   

9.
杨显东办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显东任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代署长。他为了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状况,私人倾产兴学,在汉水之滨矗立起一所“洋”学堂,造福桑梓,至今为家乡父老乡亲传颂、敬仰。杨显东的母亲聂小宝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女性,生前这样嘱咐过显东:“如有机会可为家乡办一所学校。”1946年杨回乡探亲时,目睹家乡附近十多个自然村庄里,仅有一、两所私塾,学生不过30人,教育十分落后。他立志实现母亲的遗训,为家乡办学。于是邀集亲朋好友及地方有声望的人士商议。他的设想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组建建校董事会。推选杨…  相似文献   

10.
贵阳与贵山     
要解决贵阳因哪座贵山而得名的问题,须先异清贵阳究竟有几座贵山。自明朝到今天,贵阳以“贵山”名者至少有三座。现今的关刀山,早在明朝中期称“贵山”(即古贵山),这有易繻的《贵山诗》和《贵州图经新志》作证。因有两项证据,就不是孤证。它自1469年(成化五年,肖俨写《城隍庙记》起算),至1553年(嘉清三十二年),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对《图经·地图》上的无名山坡不可误为贵山。它在“沿城西北二里(距贵阳的城北二点九公里,不止二点五公里)”.二白崖山(八鸽岩)俯瞰兔场(市北村)”,“白崖山在贵山之麓”“鸦关(小关)在其后”,  相似文献   

11.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公元十五世纪前后),苏州地区的经济已从明初的萧条中逐渐复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其时,人文萃集,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产生出不少负有声誉的诗人、书家和画家。在画苑上,以沈周的成就最为卓越,一时竟执画坛之牛耳。他的业师杜琼和刘珏,不仅以画事擅称,且道德、文章俱为时人所推重。他们三人德高名隆,绘画上继承元代文人画的传统,对于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兴起和形成,起着重要的开启和创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天下谁人能执中?三原王恕秉心公。浙江陈选堪连并,更有山西杨继宗。”这是明朝成化年间的文人高丽国写的诗,从中可以看出其对杨继宗的推崇。杨继宗,字承芳,山西阳城匠礼村人,明朝天顺元年进士。虽做官仅至按察使,却因其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明察秋毫、体恤民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留名青史。  相似文献   

13.
1934年 11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红区“围剿”得胜时,在他们的后方江浙地区,却爆出了一大新闻: 中国最大报纸《申报》主人史量才先生,在从杭州返回上海途中,突遭暗杀身亡…… 史量才是个什么人?为什么遭到暗杀?到底是谁怎么杀了他? 从江南学子 到报业巨手 史量才本名家修,1880年1月2日生于上海青浦县。1899年赶考,也算是个秀才。但却放弃科举,学习日文和自然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回到上海,先后在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自己创办了后来的苏州女子蚕桑学校。1905年,他联合一些朋友发起江苏学…  相似文献   

14.
省城隍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勇 《清史研究》2004,(3):115-120
省城隍庙为建于省城供省级官员拜谒的城隍庙。自邓嗣禹作《城隍考》至今六十余年 ,迄无专文探讨。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始建时间、建立始末及称都城隍庙问题三个方面 ,对省城隍庙的历史作一简要考察 ,以就正于方家。一省城隍庙始建于何时 ,史无明文。从文献资料看 ,清初始有省城隍庙的记载 ,顺治《祥符县志》所记河南“省城隍庙” ,为文献所见较早的一座。这是否为省城隍庙之始 ?有文献说明代无省城隍庙 ,比如田艺蘅《留青日札》(成于隆庆年间 )记载 ,天下布政司 (省 )无城隍庙 ,省城隍神皆配享于京都城隍庙。① 朱国桢《涌幢小品》 (成于天启…  相似文献   

15.
明朝北部边防体制通常以九边指代。本文认为,从洪武年间设立都司卫所屯戍,辅以封王守边,到靖难之役对原有边防格局的调整,再到土木事变北部边防被冲溃,又经景泰、天顺、成化三朝的重建,才形成以九大军镇为核心的长城防御体系。事实上明朝北疆边防建制始终随明、蒙对峙形势变化而调整。本文据万历《明会典》所载资料,考述了明朝各个时期的北部边防体系,并具体对九大军镇沿革及筑墙史作了勾稽。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三保山位于马六甲市中心。三保山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期间访问马六甲以及当地华人的历史密切有关。1984年,马来西亚马六甲州政府计划铲平三保山,将该地区发展为商业和住宅中心,而当地华人社会奋起开展维护三保山的斗争,因而发生了轰动  相似文献   

17.
明朝成化初年,进入河套的毛里孩、孛罗忽诸部族频繁南下,今陕北榆林地区与宁夏灵武、盐池一线之地,形势十分紧张。为了边地生民的安全.这一地区的地方官员与派驻的大臣多次向明朝廷上书,要求增强边地军事实力。修筑长城,增设城堡。成化十年(1473年),陕北延绥镇巡抚余子俊率四万军队“一意兴役”三个月完成了“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里”的延绥镇长城。  相似文献   

18.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镇东一里许的集场村有座城隍庙,又名瑞昙寺,依台地而建,气势雄伟。据传,此地为西晋左南县县衙所在地,隍庙古建筑曾毁于清同治年间。隍庙东侧的一处地方现在仍叫做“衙门前”。  相似文献   

19.
孙可 《湖南文史》2011,(10):51-51
黄楚九,1872年生于浙江余姚,祖辈行医,16岁那年来上海的时候,包里揣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药书。当年,在城隍庙的春风得意楼前,黄楚九摆起了药摊,按着书里药谱,卖起了药丸。城隍庙是老上海最热闹的地方,商贩云集。加上他爱动脑筋,渐渐就悟出了出奇制胜的经营之道,他的药摊生意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正>八、从方志记载看明代成化初年汉水改道据明朝嘉靖、万历两部《汉阳府志》转录明朝宣德年间赵弼所修汉阳府志稿称,汉阳古城辟有城门八处,其北门取名汉广门。我们知道,汉广典出《诗经·周南》:“汉之广矣,不可泳思”,那么汉阳城汉广门的取名无疑因临近汉水的缘故。这说明至少在明代以前,汉水就是从今龟山北面流入长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