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闫坤沐 《人物》2018,(1):174-175
P:为什么会对中国东北感兴趣,甚至跑到大荒地村住两年就为了写一本书? M:我是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四川的,两年后到了北京。写上一本书《再会,老北京》时,我住在大栅栏的胡同里,还在大栅栏小学当老师。学校里一些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小学毕业就要回到家乡生活。我很好奇他们都去了哪里,所以想了解中国乡村的变迁。但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书.就想自己去写一本。大荒地村是我妻子的家乡,那里生活着她的一些亲戚.  相似文献   

2.
胃知乡愁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对故土的眷恋是人们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我们的诗人们,吟咏着心心念念的乡愁,从古到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蕴涵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相似文献   

3.
汪潇溪 《江淮文史》2016,(3):127-132
正深深怀念起孟老孙起孟(1911—2010年),安徽省休宁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原理事长,民建组织内部尊称他"起孟老"。2010年3月2日下午,得到起孟老逝世的噩耗,心情无比悲痛和遗憾。3月7日随黄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家乡悼唁团进京。我们冒着大雪驱车去起孟老家中慰问,市长宋国权代表家乡人民向起孟老的亲属表示慰问,并赠送了刻有"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的紫檀木雕摆件,端放在灵堂桌上。我代表家乡民建会员赠送了红木座竹雕牌屏摆件。正面雕刻家乡的山、水、牌坊和马  相似文献   

4.
正十多年前,因研究常州方言,有缘结识周有光先生,我作为周老的同乡及研究学者,曾经十多次拜访过周老,聆听过周老的教导,受益匪浅。2005年我第一次到北京拜访周老,钦佩周老渊博的学识和完美的人格品质,从此成为周老的"粉丝"。当时我发现在周老家乡常州,有很多人,竟不知道周有光是何许人。我感到有责任宣传周有光,就写文章,做讲座,宣传周老。特别是在2010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5.
我,一个逃离北京回到家乡又逃出来的资深女神经病,这次从幕后跳出来自己讲故事。我是4年前本刊《逃离北京》一文的主人公。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6.
龙全友 《文史博览》2009,(11):70-70
我生于深山,长于老林。家乡位于湘西北山区临澧县古峰山下的龙家湾。童年记忆中,家乡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常有虎豹豺狼出没,时而危害家畜,但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路。  相似文献   

7.
龙全友 《湖南文史》2009,(11):70-70
我生于深山,长于老林。家乡位于湘西北山区临澧县古峰山下的龙家湾。童年记忆中,家乡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常有虎豹豺狼出没,时而危害家畜,但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路。  相似文献   

8.
九月 《世界》2008,(1):160-163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这么写马可·波罗:“他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他的故乡威尼斯;他开口描述任何城市,都是与威尼斯有关。”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一年的荷兰籍建筑设计师Hendrik也是一样。他开口描述的城市,都与阿姆斯特丹有关:“我一直觉得家乡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自信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王建成 《旅游》2013,(7):74-77,3
我的家乡福建光泽,是闽西北与赣交界的一个山区小县,22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山连绵,溪涧纵横,是"福建屋脊""闽江源头"之称。这地方四千多年前就有闽越先民活动,是福建的商周文化大县。这些年来,游览全国各地无数山川美景后,我更喜欢游览自己的家乡。我登华东第二高峰的香炉峰,我漫步在闽江源头的富屯溪,欣赏这最原始最纯净的生态山水。我浏览在古老的乡间村落,寻找那过去岁月的那份熟悉与亲切。我才发现,我的家乡原来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旅游地方,那个地方都比不了。于是家乡的山水留下我执着的足迹,也留下我的数百篇游记文字。今天发表在这期刊物上的《闽北光泽山头村》就是其中一篇。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青海省黄河之畔的一个土族小山村,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家乡十分偏僻而又贫穷,但我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当回到家乡,总要到黄河岸边散步放松,听听黄河的波涛声,确实有着情不自禁的高兴。今天,我已是两鬓白发的老人,屈指一算,离开家乡整整半个世纪了,往事像昨日刚发生的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约3岁时,年仅23岁的母亲因患肺病丢下我们兄弟三人离开了人世;4岁时,附近寺院的两位老喇嘛到我家里,说是我被确定为“灵童”,让我去寺院当活佛,爷爷婉拒道:“我孙子要念书,要念大学,要搞大学问……”;1949年入秋季节,我和…  相似文献   

11.
家乡古镇的封闭和凋零让法学家梁慧星感到震撼,他卖掉北京的房产在镇上盖起一座图书馆。“我不想家乡被现代化遗忘。”他试图以此来弥补时代的巨大鸿沟。图书馆未必能让古镇现代化,却正连同古镇一起慢慢变成文物。  相似文献   

12.
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我小时候就坐过,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代的初期,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姨父年轻时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在北京当记者,文革了才有空回家乡看看。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觉得祖国山河的壮美就是那次随姨父,表哥回乡时乘坐小火车在滇越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郭志坤 《世纪》2022,(2):32-35
<正>周谷老,是我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和我敬重的老师之一。他称我是他“地下研究生” 那是戏言,不过,也让我着实荣幸之至。我在高中读书时,阅读了周谷城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部大著,深受教诲。高中毕业时,我怀着对周谷老崇敬的心情填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1961年8月我以第一志愿考进了复旦历史系。后来,周谷老给我们1961级同学讲授世界史。他的湖南口音很重,有的同学听不太清楚,可我听清楚了,因为一方面同我家乡的客家语音同韵,我听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安化擂茶     
巴陵 《文史月刊》2009,(9):59-59
安化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梅山古邑,我常听母亲提起安化擂茶,也常听她念叨喝擂茶的繁琐,记得最清楚的是喝好擂茶,要去安化,才知道那些讲究和韵味。安化是我的家乡,在家乡呆了19年,我却没有好好喝过地道的安化擂茶,更没有做过深的品味。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被誉为酒乡。它以酿造青稞酒驰名遐迩。可是,每回与友人畅饮时,总会有人对我说:“你是湖南人,据说你们家乡酿造的酒鬼酒,硬是有股鬼气,既香且绵,好喝!” 我不是酒家,缺少对酒的研究,自然无言奉告。说来脸红,除高原的青稞酒,品滋品味,我可以说出它的优特来。至今我还不知酒鬼酒是何滋味,梦里真想有一天能喝到家乡真正的美酒呢。 那年酷暑,我去长沙开会。有一天晚上,甘肃省作协主席、著名老诗人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我不远千里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赶到北京参加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我特向各位领导和首都史学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曾是顾老的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童书业先生培养的研究生,毕业于顾老早年曾学习和任教过的北京大学,又与顾老同籍苏州市区,  相似文献   

17.
12月18日上午,我突然接到王匡同志的女儿王晓吟同志从广州打来的电话。我预感可能发生我不愿意听到的事情。不出所料,我敬爱的老领导王匡同志于2003年12月14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虽在预料之中,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王匡同志晚年安居家乡广州。我每次去广州,都到他  相似文献   

18.
井 ,储起一泓清泉 ,水波粼粼 ,永不枯竭。井旁人家 ,饮用洗涤 ,须臾不能离去。井是农业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井方有家园。“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即令沧桑巨变 ,家园破败 ,井往往是最不易消逝的遗迹。井是人生的怀旧情结 ,捧起一掬清泉水 ,映照无限思念情。在我的故园之思、家乡之恋中 ,老屋后院的那口古井 ,最牵惹我的相思。老屋虽已面目全非 ,可我每次返乡 ,总要在井畔徘徊。早年 ,我曾以《井》为题 ,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故园何物最牵情 ,老树荫下一古井。石栏整日落黄叶 ,木桶隔夜上青藤。瓢瓢老妪淘米水 ,阵阵小姑捣…  相似文献   

19.
我原籍河北饶阳县,1938年生于天津。我的父亲17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北京大栅栏学做生意。他在家乡念过4年私塾,有些古文底子,又能写一笔好毛笔字,因此受到老板的赏识,当了账房先生。后来积攒了一些钱在天津买了房子安了家,做布匹生意,又开了一个小织布工厂,所以我上学、工作后每次填表"家庭成分"一项总是填"资产阶级"(实际现在看来顶多算得上是一个"个体户")。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被拆了!住了50多年啊,我当时心全空了,就在那一年我开始画胡同。”杨沛在北京爱泼斯坦90地名遗产胡同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很激动地说了这段话。在这个研讨会上大家都觉得对北京的胡同遗产保护有自己的话要说,那份真情实感源自于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