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4月14日是父亲李宇超百岁诞辰。 父亲18岁投身革命,1968年1月11日“文化大革命”中去世,终年62岁。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宋云鹤出生在四川旺仓县山区的一个乡村。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父亲的许多长辈在苏维埃政府里工作和任职。由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亲在十一二岁时就组织起一群孩子成立儿童团,并担任儿童团长。父亲于1933年正式参加了红军,那时他年仅12岁。我问父亲为什么会参加红军,父亲说,当时有偶然和必然。  相似文献   

3.
父亲卢恭安,字让三,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胡麻水村人,一九0三年农历七月十九日出生在一个半农半牧半教的家庭。全家兄妹七人,父亲为老大。胡麻水村位于黄河岸边,自然条件较差,在众多的戈壁河滩中,显露出少许农田。父亲六、七岁时随祖父读私塾,十三岁才读初小,以次高小、中学,或读或辍。二十一岁参加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一九二六年随军离甘肃,此后再没有回过故乡。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20岁的洛丹跟着58岁的阿妈宗吉,从青海来到拉萨,参加父亲安多强巴100年诞辰纪念展览。虽然洛丹与父亲安多强巴相差了80岁,虽然洛丹在父亲去世后跟随母亲在青海待了多年,但拉萨的友人们还是很容易地就把他认出来了,因为这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与他父亲实在太相像了。安多强巴曾经赠送给我一  相似文献   

5.
黄启量 《铁军》2020,(2):33-34
陶和寿先生一岁多时,父亲陶家齐与母亲朱维珍同时被日军刀劈于南京江宁湖熟的城岗头上。长大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机关人员,还有学生都去他父亲墓前扫墓祭奠,他才知道,父亲是个烈士。从此,父亲陶家齐就在他的心中树起了一个高大的形象。稍长一些他就有了一个愿望:重走父亲走过的路,了解父亲的战斗故事,理清母亲陪伴父亲被日本鬼子残害而死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吴清源,是日籍华人围棋圣手,1914年5月19日出生在福州。原名吴泉,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父亲是北京北洋政府平政院科员。吴清源7岁学棋,在父亲的支持下,棋艺提高极快。不料1924年他11岁时,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去世。家中生活一时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7.
杨松林 《纵横》2009,(6):42-44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杨章武(1905--2001)也是先参加国民党的革命,后投入到共产党的革命。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正在河南大学上学的父亲跑到南京,报名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干部养成所去参加革命。在养成所碰上正在躲避追捕的温健公。温健公虽比父亲小好几岁,但17岁时已是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当时父亲对温的才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8.
高言经 《贵阳文史》2007,(1):31-32,33
我的父亲高昌隆,字自约,是贵阳大坝子高家自江西吉安迁入贵阳后的第15世孙、“广州公”高廷瑶之玄孙,1906年旧历7月出生于贵阳。早年,赴上海、南洋等地求学。曾就读上海国民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因故途中折返。之后,奔波于沪、宁、穗、渝,曾在民国政府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参与编撰《贵州史》工作,直至1959年8月因脑溢血溘然长逝。那年,我才14岁,对父亲,只留下淡淡的回忆。随着年岁的递增、阅历的丰富,尤其是近年阅读整理父亲诗作,才逐渐走近父亲,认识父亲。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15岁时投身革命,经族叔王任叔(巴人)介绍结识了王伯伯(王元化先生)。他长我父亲四岁多,当时是上海地下党党员,文章也写得好,我父亲视他为兄长和朋友。父亲后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全国解放后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家和王伯伯家开始频频走动。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丁达三于2000年10月10日12时4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今年农历11月10日是父亲百年寿辰,谨以此文对他老人家表示永久的纪念。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即1999年的6月20日,老人家写了一首短诗“:九四年华瞬息过,一事无成愧疚多。有时学写隶书字,大体相似喜心窝。”父亲把这首自嘲短诗写在宣纸上,并邮寄给我。“一事无成愧疚多”,这是父亲的心里话、真话。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愧对桑梓,愧对子孙。我担心老人家这种心态,有碍他的健康。趁父亲93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老同学、父亲生前极为赞赏的书法家戴明贤书写…  相似文献   

11.
我至今仍忘不了小时候挨父亲竹鞭的事。 小时候家里穷,但是父亲还是想方设法地让我和哥哥吃饱穿暖。六岁那年,我上小学,父亲还特意给我买了一个新书包。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一生     
父亲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几次突发疾病,坦然面对死亡,最后一次病重住院后,他还期待着能有机会再坐上自驾车去祖国各地观光。父亲S岁丧母,12岁丧父,兄妹5人随继母生活。兵荒马乱的年代,家境日益艰难。作为长兄,父亲只能终止学业,读完初中就去找工作。在众多求职者中,  相似文献   

13.
骆平 《南方人物周刊》2012,(35):111-111
父亲喜爱甜食,晚年更甚,像蛋糕、糖果这样甜到发腻之物,他是来者不拒,大口饕餮,如稚童一般。据说嗜甜的人性情温和、乐观、缺乏攻击性,父亲便是如此。今年中秋的月饼,父亲却是没能品尝,农历八月十二,他因心肌梗塞遽然离世,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穆勒在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成才,是和他父亲詹姆斯对他的早期教育分不开的。他1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英语,3岁时又教他希腊语。他对孩子的提问从不发脾气。詹姆斯常在早上带儿子散步,路上常让儿子给他讲昨天读过的书,因此,幼年的穆勒读书时常常在卡片上作笔记,第二天早晨,看着笔记同父亲交谈。父亲听后,总是耐心地帮他修改、补  相似文献   

15.
赵迦颐 《百年潮》2012,(2):53-54
正我的父亲赵俊义生于1922年,河北定县(现定州市)人,如今已是9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老人们总喜欢絮絮叨叨过去的事情,那些珍贵的回忆在他涓涓细流般的讲述中又重新闪耀出生动的光辉。父亲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6岁痛失慈母,9岁时我爷爷才凑上钱让他进初小学习,13岁升高小。当时的初小四年制,高小两年制,虽然入学比别的孩子晚,但父亲在校期间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天然禀赋,作文总拿第一。  相似文献   

16.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11):18-18
“儿子,拿上钱快跑。”——政法专业毕业生亲手将53岁的父亲砍死,这是父亲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1921年农历四月,父亲出生在清徐县西谷乡东罗白村一个靠几亩薄地维持生活的穷苦农民家里。父亲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叫他温三货。爷爷一心想让三儿子出人头地,在父亲7岁那年,把他送进小学读书,取名温克让。后来温氏家族修祠堂、改家谱,温家三兄弟按照家谱的“新”字辈,分别改为温新维、温新国、温新民,父亲叫温新民。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为国英勇捐躯已有70个年头了。每当我听到《英雄赞歌》里"勇士辉煌化金星"这段歌词时,父亲当年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出生入死的场景便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父亲家境贫寒,六七岁时就当放牛娃。一边放牛,一边下地干农活。12岁启蒙,学习很认真,读了三四年书后,由于家庭生活十分艰难,父亲被迫辍学。他一边干农活,一边跟着我的叔父做木匠活。但无论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岁月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农历十二月初三, 我出生于无锡胡埭西溪大听上一个贫苦的百姓家庭. 我的祖母在我父亲两岁时就去世了, 祖父在我父亲十四岁时在逃难的路上突发急病而亡, 父亲在本村村民的帮助下把祖父安葬在异乡义塚,尸骨都没能带回家.  相似文献   

20.
忆父亲博古     
24岁担任中共高级职务 我父亲博古,原名秦邦宪,乳名长林。1907年6月24日出生。父亲祖籍江苏无锡,却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为我爷爷秦肇煌一直在浙江做官,曾做过几个县的统捐局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局长。辛亥革命以后,爷爷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因患肺结核回到无锡老家。父亲9岁时,爷爷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