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瑞娟 《沧桑》2010,(6):199-200,212
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国防意识、端正大学生价值取向、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入学教育期间的军训活动、开设历史学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是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范畴,因而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实好这一任务的关键,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历史及国情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尤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作业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让当代大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我们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正视困难,消除消极的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大学生思想维度得到迅速扩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条件,同时,它也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力、侵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淡化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积极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民族精神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使民族精神内容更加丰富,也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军莲 《沧桑》2012,(4):72-7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刘立航 《黑龙江史志》2013,(15):291-291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大学生是促进祖国繁荣、民族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希望所在,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培养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乡土教育、培养国民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利用方志中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是开展乡土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编写时,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拟定合理的体系、突出地方特色、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贯穿继往开来的精神主线、打破狭隘的地域束缚。此外,建设乡土博物馆也是开展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乡土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认同感,更能激发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赵媛 《区域治理》2022,(5):169-17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科技发展,短视频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方面,短视频多元内容、多样形式提升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实时互动、简易操作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精准识别,即时传播扩...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为创新创业筑牢精神根基;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提高大学生实践本领,为创新创业练就真才实学;需要注重法治信仰的培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为创新创业进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瞿敬平 《黑龙江史志》2013,(17):225-22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它内在的包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用先进的红色文化去感染大学生,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飞 《神州》2020,(4):89-90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将红船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既能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奋斗、乐于奉献,又能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是国家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革命性主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而且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通过开辟新的途径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文中对东北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发展红色旅游,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路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宁 《黑龙江史志》2008,(18):76-77
民族自豪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具备了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育与管理入手,加强师生互动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具体阐述以下四个途径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第一,加强高校"两课"教育,突出弘扬民族精神;第二,提高辅导员队伍对于大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现实认识;第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建立;第四,在校园内开展宣传民族品牌与民族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西方文化渗透的不良影响,重点从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方略。  相似文献   

16.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的化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各民族精神整合与扬弃,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培育和弘扬满族精神,对满族精神化遗产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对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化遗产必须屏弃,极力提高满族成员的精神境界,为中华民族精神境界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课题。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此后,有许多文章发表,就如何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谈了很好的意见;但遗憾的…  相似文献   

18.
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困境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人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推动学生"精神成人",实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融合。农学专业大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是:学生渴望学习人文知识,但人文精神仍显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科学精神有待激发;职业认知不强,职业精神需要培育;因此,农学专业人文教育要处理好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87个),旨在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加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小元 《神州》2013,(1):149-149
国防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全面的素质,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国防教育也就是国家的安全预防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其教育活动开展的立足点,这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课程也是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命运和前途,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途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