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真 《福建史志》2010,(4):43-46
孙传芳(1885—1935年).著名的直系军阀首领,于民国12年(1923年)率军大举入闽.攫取福建军政大权.福建的一段军事生涯是他由一方军阀渐成为拥有问鼎全国政权实力的直系巨头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韩真 《福建史志》2007,(5):27-29
国民党早期军界领袖许崇智(1882—1965).是福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两次护法运动期间(1918-1923),作为援闽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的首领之一,率军在福建征战,其军事生涯与福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我是1926年冬从北京南下到武汉的。当时,北伐军已打到武汉。时代的激流,把我卷入到革命的大潮之中。那时,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放弃学业参加国民革命军,任职于第十一军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徐名鸿,广东人,北师大毕业,是我中学时的老师。在后来的福建事变(1933年11月)中,他是重要人物之一。福建政府失败后,他牺牲于闽南龙岩。  相似文献   

4.
据古籍《周礼》记载,福建古为“七闽”地,泛指当时生活于福建及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世遂多以“七闽”代称福建。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福建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自后至清,福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但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八府建制,因而又有“八闽”之别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增设台湾府,史称“九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建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相似文献   

5.
韩真 《福建史志》2013,(4):54-57
方声涛(1885-1934年),字韵松,福州侯官(今闽侯)人。方家是侯官一大家族,世代经商,家底殷实。方声涛少年人天津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入日本振武学校习军事,光绪三十一年再人日本第3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与唐继尧、李烈钧等同窗,相交甚笃,其姊方君瑛、嫂曾醒、弟方声洞等均加入同盟会,方家成为清末名噪一时的革命家庭。四年后,方声涛开始职业军人生涯,历任云南讲武堂教习、广西兵备处会办、四川新军第17镇参谋、赣军独立第3旅旅长、讨袁滇军第2军第2团团长、滇军第4师师长、广州卫戍司令、征闽靖国军代总指挥、福建民军总司令、孙中山大本营参谋长、福建临时政治分会主席、福建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厅厅长、代理福建省主席等职,参加过四川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两次护法战争、福建内战等多次战争,可谓身经百战。  相似文献   

6.
明磊 《福建史志》2010,(4):42-42
福建莆田许多人家门上都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能反映莆田人性格的对联出自宋代榜眼陈俊卿对宋高宗的回答.陈俊卿,字应求,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生。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与同乡黄公度等同赴进士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科举史上.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并不鲜见,然而.同一科文、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据笔者所查.这种情况仅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出现过一次.这便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的文状元徐铎和武状元薛奕。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8,(5)
这塊怀表由罗瑞卿部长自1932年保存至今,現存中国人民解放軍政治学院陈列馆。罗瑞卿部长为此表亲笔写了一个介紹,全文如下:此为国民党匪軍师长兼江西"剿匪"总指挥张辉瓒之怀表,苏維埃战争初期,即一九三○年冬,蔣匪介石  相似文献   

9.
元末明初,福建民军首领陈同及其农民军在省垣福州、闽中、闽南等地区的军事活动,与兴化路莆田地方豪强势力的斗争("陈林之乱")和参加平定回回"亦思巴奚兵乱",以及在明洪武初年的起义,是元末明初福建历史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蓝廷珍(1663--1729年),字荆璞,福建漳浦人.畲族。少年习武,弃农投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提为把总,后因平海盗有功,迁为澎湖副将。不久获授南澳总兵。朱一贵之乱起,蓝廷珍奉命与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率军进剿。平定朱一贵之乱后.任台湾总兵,后署理台湾提督。  相似文献   

11.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同进攻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向南挺进。国民党驻福建残军利用福州外围有利地形企图阻止解放军南进.指使其地方武装“清剿”闽中游击队根据地.并严守福(州)厦(门)交通线。在此形势下.共产党闽中地方组织领导的闽中游击支队与国民党残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闽南临时委员会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7月,党中央派福建籍党员陈明(陈少微)、陈昭礼从武汉回福建,恢复闽南、闽北党的工作。8月初,陈明抵漳州,找到原闽南特委领导人罗明(罗善培)等人,8月中旬,在南靖县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以陈明为书记的闽南特委。9月,特委接到党中央8月7日致闽南、闽北两临委信后,于9月7日按中央指示,改称中共闽南临时委员会,由罗明任书记。因其时罗明已被特委派往闽西迎接南昌起义部队,书记仍由陈明担任。  相似文献   

13.
民国21年(1932年11月28日,日军悍然向上海发起进攻。十九路军本着“为中华民族图生存,为中国军人争人格”的决心,奋起抗击。但是,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不顾大片国土的沦丧,继续奉行对外妥协、对内“剿共”的政策,对十九路军将士在前线英勇抗战不但不给予必要的支援,还下令十九路军开入福建,其目的就是要肢解和消灭这支抗日部队。  相似文献   

14.
洪承畴,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成进土。天启年间,洪承畴即投身于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场,以文臣而能军知兵,受知于崇份帝。崇债四年,摆陕西三边总督,七年,兼河南、山陕、)11湖军务,后与卢象升分督渲关内外。为支撑破败不堪的晚明大厦,洪承畴与农民军血战,崇债十一年,南原大战,重创李自成军,有记载说,李自成仪率十八骑遁去,隐息商洛山中。明廷以为关中农民军被剿灭殆尽。同年(明崇债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多尔衷、豪格、阿巴泰率清军由青山关入明境;十月,岳托车师由墙子岭入明境,清军分路跃赐…  相似文献   

15.
闽南华侨与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福建南部(即闽南)为我国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在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有百余万闽南人经由闽南对外交通口岸厦门移居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形成数量可观的海外闽南华侨。这对近代厦门城市经济的发展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对此,本文拟详加申论。一闽南华侨出入D岸的形成与近代医门的航运业厦门素来被视为中国沿海最好的港口之一。①早在17世纪后期,厦门“港中舢萨罗列,多至万计”,②已发展成中国东南沿海贸易中心,成为福建南部对外交通之门户。故时人有诗赞美厦门云:“分抱东南接大荒,八闽门户此雄疆。”③鸦片战争后,…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文化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厦、漳、泉地区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福建“三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对闽南经济文化圈的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活跃.在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今天,我们旨在通过对闽南文化的初步探讨,来诠释地域文化对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因果关系,从文化视角上加深理解研究闽南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福建史志》2005,(4):51-53
翻阅闽南族谱,追溯闽南人祖先的源流时,我们会发现史料清楚地记载着闽南人的根在中原或北方,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或北方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幅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相似文献   

18.
1932年春末夏初,瞿秋白和鲁迅在上海北川公寓会面,自此相识相交,并成为亲密的朋友。1934年1月,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听闻瞿秋白去世的消息后,鲁迅悲痛欲绝,尽管自己在病中,仍倾其全力,处理挚友身后事,并将亡友部分文章编辑整理成《海上述林》,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12,(12):34-38
一、"东北王"张作霖独占东北,后挥兵入关,势力一度扩张到江南、上海一带东北军是由奉军演变而来的,奉军的首领是张作霖。张作霖,字雨亭,人称张大帅,奉天(今辽宁)海城人。甲午战争时,他投奔清军当了个骑兵,不久解甲还乡,开始了绿林生涯,出没于辽西一带,与巨匪冯德麟并称"两雄"。  相似文献   

20.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康熙二年中北直隶解元,原授广东香山知县,因故被革职,并险些丧命。后虽遇赦,但“永不叙用”。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乱,朝廷派和硕康亲王杰书率师讨伐,姚启圣捐资募兵到亲王军前请求效力.后来屡建奇功,受到亲王的器重。康熙十五年因功被擢升为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为福建总督,官至福建总督、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姚启圣在平定台湾,治理福建等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关注姚启圣打击残存的郑氏势力,与施琅一起统一台湾等方面的活动.而疏于对姚启圣与福建的开海、复界的研究。本文拟就此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