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褒斜栈道,南起原陕西褒城县北之褒谷口(今汉中市北20公里之石门水库),北迄陕西眉县西南30公里的斜谷关,贯穿秦岭,凿石架木,为联系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交通要道.至北魏时,褒斜栈道南段未变,北段出现歧路.如由汉中北上,至今留坝县姜窝子改向西北行(原路由姜窝子向东北行),经今留坝县城柴关岭、凤州,入宝鸡大散关至关中,形成了褒斜栈道的别道,名  相似文献   

2.
褒斜道石门附近栈道遗迹及题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褒斜栈道是沿褒、斜二谷跨越秦岭勾通关中与汉川的古代重要道路。1936—1937年所修的由宝鸡经褒城、宁强至四川广元的川陕公路宝鸡到褒城段,有许多地段仍是沿着栈道旧线修筑的。虽然历代遭到严重破坏,但沿路仍留下了许多栈道遗迹;尤其在褒河西岸南距褒城约三公里的石门及石门内外的题刻碑碣,为研究古栈道及历代书法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3.
褒斜道     
《陕西史志》2004,(6):48-48
褒斜道是秦汉魏晋时关中通往汉中的主要交通线,北起于今眉县的斜峪关口,溯斜河南上秦岭北坡,在“五里坡”(今太白县境)离开斜谷,到褒水发源地后,顺褒水南下,穿山攀壁,出褒城进入汉中盆地,从勉县西南行,汇金牛道,直趋剑门关。汉武帝时拜张印为太守“发数万人作褒斜栈五百余里”,此后蜀汉之诸葛亮,魏泰和六年潘宗伯,  相似文献   

4.
石门汉魏摩崖是位於汉中褒谷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褒斜道是由关中郿县到汉中褒城的一条古栈道,全长四百七十余华里。褒斜道南出褒谷穿行於一段隧道之中,这条隧道开凿於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己一千九百余年,史称“石门”。在石门内外有东汉到明清各代的摩崖石刻百余种,尤以汉魏摩崖著称於世,世称“石门十三品”即指此而言。这批摩崖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5.
南宋褒斜石门题名蜀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斜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 蜚声中外。“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斜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相似文献   

6.
句容城头山遗址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东南文化》2001,(6):42-49
城头山,又名孙头山、神头山,在句容方言中,城、孙、神读音相同,以往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均称之孙山据句容县地名办公室的意见改称城头山。  相似文献   

7.
穿越秦岭、连接关中与汉中,进而贯通三秦与巴蜀的褒斜古道,在古代交通、军事、商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条道路,按路基路况可分为谷道时期和栈道时期,按路线变化可分为褒斜谷线和散关——凤州—褒城线。本试就各个时期、各个路线作一考述、论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正《國語·鄭語》載褒姒亂周之事,云"褒人褒姁有獄",遂獻褒姒於周。韋注云"褒姁,褒君",歷代注家無異議。顧頡剛先生駁之,云:"如是褒君,則何以稱褒人?"(《顧頡剛讀書筆記》卷四,中華書局,2011年,頁103)若以"褒姁"爲褒國國君,徑言"褒姁有獄"即可,"褒人"則無必要。然顧先生認爲"‘姁’從女,亦非君之名",則恐不妥。魯有"叔孫婼"(《春秋》昭七年),金文有"丼人"(《殷周金文集成》109),兩周男性貴族之名確有從"女"者。  相似文献   

9.
奇山所城是烟台城市的发源地,在分析奇山所城的历史现状和价值基础上,探讨了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措施,提出了奇山所城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城东南10公里的永固城,东接甘、凉咽喉之地的大草滩(今军马场),南连军事关隘大斗拔谷(今扁都口),是中原通往西域道上的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永固城东面有金鱼山,西面有庙儿山,城区为洼地,地下水位较高,古城城垣两侧有甘甜的泉水溢出,日久天长,便形成了水草丰美、景色宜人的东湖和西湖。永固城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大草滩这片富饶的畜牧基地,历朝历代都将争夺的战火烧在了永固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月氏民族就选定水草丰美的河西中部地区建造起东、西两座王城。西城是水泽之地的昭武城(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东城便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三十站——莽吉塔城:莽吉塔城,今抚远县通江乡小河子屯"城子山古城遗址"。具体位置为:抚远县城东北10公里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城子山上,故俗称"城子山古城"。古城为明代遗址。古城衔山,山以城名"城子山",城以山名"城子山山城"。此城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中的第10城。海西东水陆城站一共10城,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莽吉塔古城是最后一城。古城东、北倚悬  相似文献   

12.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太平寰宇  相似文献   

13.
斜谷寻美     
薛军礼 《丝绸之路》2011,(11):38-41
斜谷又叫斜峪道、褒斜道。南起汉中褒城,穿过秦岭,连接关中平原。北口的斜峪关在陕西岐山与眉县的交界处,诸葛亮陨落的五丈原与其衣带相连。  相似文献   

14.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15.
在南宋抗击蒙(元)战争中,播州杨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川钓鱼城之战中采用了播州谋士冉进、冉璞的计策,筑山为城,击退了蒙古军队,使蒙哥受伤而死,取得了在西蜀战场的重大胜利,延缓了南宋朝廷的灭亡。并挫败了蒙古人想通过贵州进攻湖南的“斡腹之谋”。  相似文献   

16.
民国18年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之年,陕西勉县、褒城旱情尤为严重。农田颗粒无收,苛捐杂税过重,树皮草根被人采食殆尽,逃荒乞讨,,出卖妻小,饥民尸体遍野的惨状目不忍睹。  相似文献   

17.
一、福州的山。“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是福州城的一大特色。福州到底有多少山?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就我们所知,鹫峰山在其北,戴云山在其南。而市区内有名称的山有鼓山、旗山(称二绝)、五虎山(又称甘果山)、莲花山、李峰山、大帽山、石城山、妙峰山、高盖山、仓前山、  相似文献   

18.
常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1985年5、6月间在太湖西北岸的城湾山区对土墩石室墓作了一些调查和发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位于武进县潘家乡和雪堰乡境内的城湾山区是由四顶山、大茅山、庙堂山、龙泉山、腰沿山等数座小山组成.1981年7、8月间镇江(时辖武进县)博物馆在此山区发掘了7座石室(见《文物》1983年11期).我们在城湾山区又踏察了四顶山、腰沿山、龙泉山和滆湖之滨的黄家山等.发现这些山上有许多土墩石室墓.这次踏察在龙泉山、腰沿山上各发现一条石界.此外,从四顶山麓的殷家头小学师生处收集  相似文献   

19.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在凤翔  相似文献   

20.
《中华遗产》2011,(7):158-159
自居易有诗赞叹良辰美景,日:“郁金香汗褒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对于“石榴裙”一词,我们可谓耳熟能详。但何谓石榴裙呢? 石榴裙最早指红裙。因为石榴花是上好的天然染料,由它染红的裙子色彩鲜艳,光华夺目,也称石榴裙。这是古代美女的钟爱之物,榴裙飘荡,观者亦随之心旌摇荡,有很多诗作记载了女子着石榴裙的美丽瞬间。杜审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