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2.
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是建国后第一部描写这一千古奇冤的文学作品。书中不乏精采的篇章,从中可见作者对皖南事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作者在题为《本来是一潭清水,为什么被搅浑了?》的“代后记”中对皖南事变研究现状的无端指责,却是十分武断和不公正的。如何评价皖南事变研究现状?黎汝清同志在看了一些皖南事变研究文章以后,认为  相似文献   

3.
王新生 《百年潮》2010,(4):51-57
1938年冬,林彪到苏联治伤,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从俄罗斯公布的档案资料看,林彪在苏联期间除了治伤之外,还参加了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问题的工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就如何处理国共关系危机,林彪两次提出书面意见,并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面谈,对共产国际的有关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征明 《安徽史学》2004,(2):106-107
去年10月,徐则浩同志曾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序言寄给我看,我迅即复信表示很高兴安徽省推出这一专著,认为序言写得很好,论点我完全赞同.  相似文献   

5.
读了《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刊登的王辅一、李维民所写《也谈从大局看皖南事变》(以下简称《王李文》)一文,了解了有关皖南事变的一些情况,学到了不少东西。但笔者对文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是从大局出发,根据中央战略部署确定的。保持皖南战略支点,也是中央一贯的方针”的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中的指挥错误作一检讨,兼论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以求正于读者。国民党早就有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首先必须说明: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蓄意制造的反共军事行动;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早就开始筹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当一九四○年反共磨擦从华北移到华中以后,蒋介石“原来想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因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而他有韩德勤、李守维两个军在那里”。孰料韩德勤  相似文献   

7.
1941年2月下旬,正值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和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大会召开前夕,由于国共之间对皖南事变善后处理意见有分歧,中共参政员已经宣布不出席这次大会。为了在国际上制造中国“团结抗战”的假象,在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国民党特别需要中间党派参政员出席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8.
张绪 《安徽史学》2018,(4):137-146
经济抗战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位于东南战场大后方的皖南地区,除对敌开展军事斗争外,经济战也是当地军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战时皖南行署的领导下,皖南敌后区实施了增加生产、平抑物价、严查敌货、打击走私、组建金融网等一系列经济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皖南敌后区严峻的经济形势,粉碎了日敌的经济进攻,为这一地区乃至东南战场抗战力量的持久存续以及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皖南地区的经济抗战实为中国经济抗战历史的一个真实缩影。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开始向北转移.6日,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0000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经过7昼夜激战,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遇难.这既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略论皖南事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1月制造的一次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当时,蒋介石调集了七个师八万多人的优势兵力,将我奉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九千余人包围袭击。我军广大指战员虽然英勇顽强奋战八昼夜,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未能打破顽军的围攻,除两千余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造成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最大损失。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教训谈一点浅见。毫无疑义,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这一罪恶阴谋之所以能够得逞,主要是由于中共东  相似文献   

11.
正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掩饰国内抗战阵营的重大裂痕,减少国内外的谴责,国民党企图诱骗中共出席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而中共提出了皖南事变的善后十二条办法作为出席参政会的基本要求,双方在1941年2月至3月初,也就是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后进行了激烈的政治较量。一、国际力量对国民党反共政策的孤立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立即动员和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成员,通过各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文地理》2009,(3):156-157
看顶尖网球赛事、游精华奥运场馆、赏京城十月美景,今年国庆出游又添新选择:2oo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中网)将于国庆黄金周在国家网球中心盛大开赛。  相似文献   

13.
张俊义 《百年潮》2004,(11):42-46
1941年1月爆发的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共间发生的一次最严重的冲突.在全民抗战一致对外的大潮流下,国民党政府这一逆行,不仅遭到中共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齐声谴责,而且亦引起美、英、苏等国政府的关注与批评.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1,(8):34-34
当地时间7月12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再次出现“曼哈顿悬日”美景。该美景大约每半年出现一次,是时,落日与该地区东西走向的街道成为一行,曼哈顿每条东西向的街道都沐浴在落日余晖之下,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  相似文献   

15.
王传厚 《安徽史学》2004,(2):111-111
徐则浩、宋霖主编的<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它全面地记述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领导大江南北的广大指战员,同仇敌汽,万众一心,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军民团结,抗战到底的悲壮历程;透彻地分析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地位和其经验教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像这方面的专著,可喜的是,该书填补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中的这一空白.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读后受益匪浅,深感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这部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杜蒸民 《安徽史学》2001,(2):95-96,56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础上,对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事变前及事变中的功过,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论;(三)对皖南事变经过的叙述也比以往完整等等.微感不足的是,该书在对事变的宏观把握及交待上,似嫌不够.  相似文献   

17.
皖南地区铜矿资源丰富,两汉时期的皖南属于丹阳郡,丹阳铜以质优量多而闻名全国.两汉时期皖南铜矿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同时兴起了铸钱和铜镜制造业,从而扩大了皖南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增强了皖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推动了皖南的农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可以说皖南铜在皖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第4期《炎黄春秋》发表的署名王人广的文章《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吗》,对于我们所写的《也谈从大局看皖南事变》(见《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回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琳春 《江淮文史》2021,(2):121-129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共关系问题上的一个严重事件,是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26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根据蒋介石的旨意,组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整编”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和战士.由于被俘人员众多,经过甄别被编为军官大队、军士大队和2个士兵大队.新四军军长叶挺...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我率领安徽省政协委员视察团赴皖南泾县的厚岸乡,调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11日下午,在查济村视察了皖南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后,我们来到毗邻的柳溪村王稼祥故居(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保存完好的皖南民居,砖木结构,三间两厢,前有庭院.庭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