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雅妮 《文博》2001,(1):26-31
唐代是中国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观念开放。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的发髻五彩缤纷,超越前人。许多学者就都注意到了这一文化现象,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很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或只是关于整个唐代近300年间妇女发髻的总貌①;或者虽有分期②,但随着新材料的增加,也难免缺漏;同时,各种发髻的出现时间不一,流行时间也不同,也不能仅仅将它们简单分为几期就能充分说明唐代300年间妇女发髻发展与演进的具体情形。西安地区是唐朝的京畿所在,现已发掘的唐墓有2000余座,其中有纪年的墓有近70座。这些…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市集邮协会会长史炳清主编的《邮票与南京》一书中,可以看到34套中外邮票上有南京的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旅居南京的一些外国人组织“金陵书信馆”,并于9月20日发行邮票1套8枚,有6种南京景物图案,即明孝陵翁仲、明孝陵石象...  相似文献   

3.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楼"、"茶坊"、"茶屋"、"茶舍"等。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茶馆这个名词,直到明代才出现于文献典籍中,清代才成为惯称。在三国和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已开始流传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到东晋时,茶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相当于今天的镇江、苏州、湖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击南京之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2舰队少将司令官林遵带领全舰队1300名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起义使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加速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顺利渡过长江。5月18日,毛泽东、朱德驰电赞誉: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你们率领二十五艘舰  相似文献   

5.
河南历史上的“南京”杨盛云大家都晓得江苏省会南京,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但也许有人并不知道河南历史上也出现过两个“南京”。一个“南京”出现在北宋时期,故址在今河南的商丘县一带。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做过后周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  相似文献   

6.
南京历史上的“全运会”NANJINGLISHISHANGDEQUANYUNHUI文/@@胡存廉1910年10月,全国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在南京举行,研究筹办全国性运动会事宜。辛亥革命后定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这也是最早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这次运动会...  相似文献   

7.
1979年10月,江宁县江宁乡上湖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我馆即派人作了清理发掘。此墓为凸字形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4度。甬道长1、宽1、高1米,两壁砖三顺一丁为一组,共砌三组,上面起券。墓室长4.25、宽1.7、高2.35米。墓壁下部砌法同甬道壁,也砌三组,上面顺砌平砖一层;再在墓室左、右、后三壁以及甬道顶部,采用倒人字形丁砖从四壁向上砌成穹隆顶(图一)。  相似文献   

8.
江苏金坛县西华乡西华村农民李四才,被评为1952年省劳动模范。12月到南京参加表彰大会。恰似刘佬佬进大观园,什么都新鲜。  相似文献   

9.
1928年初,我在上海遇见了时闲赋在沪的小同乡潘毅(伯豪),潘出身保定军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科,曾任奉军李景林部参谋长,后来做了中央骑兵学校的教育长。潘毅告诉我,他不日将去南京,谒其老上司李景林,邀我与之同行。是年3月,我随潘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10.
站在宽阔的南京鼓楼广场向南眺望,在位于中山路西侧的291号,有一座并不高大,但却修缮一新的三开间门楼,门楼背面有“亲爱精诚”四个大字,这是中山先生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为军校亲自制定的“校训”,也是中山先生对莘莘学子的勉励和期望。在开学典礼的阅兵式上,中山先生身空白色中山服,两眼炯炯有神,面带微笑,向着学生队伍频频招手,主席台正中即高悬着中山先生的校训“亲爱精诚”这四个大字。据《鼓楼区文物志》记载:该大院建于1935年,初为国民党中央青年部所在地,抗战胜利后,为三青团中央团部接收。建国以后,这座门楼被…  相似文献   

11.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2)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中下村。2005年12月~2006年8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砖室墓,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孙吴墓。出土有青瓷器、青瓷俑、陶瓦、铜器、铜钱、铁器、漆木器、金器、银器等,为研究孙吴时期的同类器物提供了新资料。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出土器物,该墓的年代应为孙吴晚期。从石棺座和木棺的数量看,墓内所葬应有3人,后室大棺内所葬可能是孙皓时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小棺内所葬应是其两位王妃。  相似文献   

12.
南京的方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梁年间秣陵人陶季直撰有《京都记》,是已知最早的一位南京籍方志编撰。隋唐时期出现官修图经,唐代江宁人孙处玄曾主持《润州图经》的编纂。南宋时期志书基本定型,建康府三修府志,其中第二部《庆元续建康志》,即根据建康人朱舜庸的《金陵事类》改编而成。由元到明,官修方志与私修方志日趋兴盛,南京修志逐渐增多,名修志人物有元代的戚光,明代的沈庠、陈镐、陈沂、李登等。清代修志达到鼎盛,修志人物众多,代表人物有路鸿休、方观承、严长明、严观、王凤生、汪士铎、宗源瀚、陈作霖、甘元焕、顾云、蒋师辙等。民国延续传统修志之风,并融进现代风尚、信息,代表人物有吴廷燮、陈诒绂、夏仁虎、卢前等。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0月、1994年8~9月,南京市南郊江宁区江宁镇上湖村砖瓦厂在一土岗上取土时,发现3座六朝时期砖室墓(分别编号为M1~M3),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会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幼蒸 《丝绸之路》2012,(20):63-67
本文从跨文化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两方面探讨了如昆曲类的中国传统国粹如何传承发扬。如何走向世界的接受美学问题,体现了笔者国际视域下的文化批评性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5.
半地下砖石建筑遗产在发掘后,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的波动关联了包括干缩开裂、盐析、微生物生长等在内的诸多病害,使得半地下砖石建筑遗产加速劣化的风险上升,不利于文物价值的有效保护。为明确半地下砖石建筑遗址的依存环境与本体病害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以南京上坊孙吴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现场调研测绘与病害勘察,并对上坊孙吴墓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室内外环境监测,获取了室外气候、保护大棚内及各墓室内的温湿度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病害与依存环境的关联性,并基于环境监测数据评估了墓室内不同区域对应的本体材料劣化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相比于前墓室,覆顶不存的后墓室会表现出更复杂的病害特征,即砖石类遗址在长期的环境波动状态下可能会比在较稳定的高湿环境中面临更高的保存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上坊孙吴墓以及同类型半地下砖石建筑遗址保护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贞石——南京栖霞地区历代碑刻集成》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7月9日在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上首发。全书分为六朝唐宋明朝清朝民国五章,共收录碑版、墓志、地券、摩崖题刻、造像记、砖铭等近300件计350幅拓片影印照,时间跨度自三国孙吴至民国近1700年,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连红 《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右派学一直在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上大做章,其中一个特别具有煽动和迷惑性的论点就是,南京沦陷前夕南京居民只有20万,加上5万的守城部队,“怎么会有30万人被杀呢?”日本右派学“20万说”的“根据”究竟为何?南京沦陷之前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南京?对南京沦陷之前南京人口数字问题的解读为何大相径庭?本认为,日本右派学在论述“战前南京人口”时,在史料的选择上,他们只采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摒弃对已不利的一切史料;在论述过程中,他们经常不断置换南京市人口与南京城区人口、南京城区常住人口与南京城内人口等不同概念;在论述立场方面,则一直试图压低战前南京人口数字,以说明屠杀“30万”之不可能。日本右派学对南京战前人口问题的偏向诠释与解读,将不利于两国民众对战争仇恨的化解与共同历史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上坊孙吴大墓中出土的一件覆顶石,其内侧纹饰被认为是神兽纹,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可能描绘的是一位羽人的形象,寓意羽人探入天窗,接引墓主升仙。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发现的一座孙吴大墓,墓主身份备受关注。发掘者确认墓主为孙皓时一位宗室之王。综合分析墓葬规模、随葬物品、相关遗迹现象及历史记载,可推定墓主是少帝孙亮时的权臣孙峻。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中,华东沿海沿江地区的中共地下组织和人民解放军的敌后部门,广泛派遣人员,对国民党海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和起义策动。1949年4月至5月间,在江苏省的长江航道内,就先后发生了国民党海军第三机动艇队、海防第二舰队、海军永兴号和长治号军舰起义的壮举。其中,海防第二舰队是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