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克昌 《文史博览》2005,(12):61-61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是传说中“天雨粟”之处,神农最初教民耕种并建有粮仓的地方。据《嘉禾县学记》载:“嘉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种,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臼嘉禾县。”城西郊九老峰麓有个山洞叫“丙穴”.洞外有良田一片,洞中有洞叫“皇帝楼”,即为炎帝栖身处。传说炎帝在禾仓堡(即今嘉禾县)发现嘉禾。白天外出教耕,夜晚回皇帝楼休憩。洞中还有鸡埘、猪圈、犬穴.说明神农在这里驯养过家畜。五行中丙属火,炎帝以火德王,洞名“丙穴”是专为纪念炎帝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姜水辨     
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而姜水在那里?关系到上古史的研究,对此不可不辨。清乾隆《宝鸡县志·沿革》“神农所生”下说:“按今县南有姜水,北流注渭,郦元注渭水不知,遂以会杜之岐水当之,而谓岐水流经姜氏城南为姜水,复自知其不确,乃曰疑即杜矣。”民国《宝鸡县志·古绩》“姜氏城”下说:“按出杜阳之大岭者岐水也,出秦岭之大散关者姜水也。郦氏不考,遂以岐水蒙姜水之名,而并移姜氏城以就之,误矣。今姜水在县南三里,姜氏城在水南涯。”二县志所说的姜水,指流经大散关的这条水。而这条水郦元是知道的。水经渭水注载:“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迳武都故道县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流经大散关只有一条  相似文献   

3.
嘉禾县古称禾仓堡,是传说中“天雨粟”之处,神农最初教民耕种并建有粮仓的地方。据《嘉禾县学记》载“熹禾,故禾仓也。炎帝之世,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种,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曰嘉禾县。”城西郊九老峰麓有个山洞叫“丙穴”,洞外有良田一片,洞中有洞叫“皇帝楼”,即为炎帝栖身处。传说炎帝在禾仓堡(即今嘉禾县)发现嘉禾,白天外出教耕,  相似文献   

4.
虚谷是中国近代“海派”的艺术大师,在海内外卓有声誉。要真正懂得虚谷书画的鉴定,最好深入了解其生平和艺术,并由此涉入其作品之鉴定。虚谷的生卒年我一直采用(1824-1896午)73岁说,而非简单地以画家书款纪年为唯一依准,所以我以虚谷1823年生,卒年74岁为另一说,而认为73岁更可靠。此说拟撰另文重作新考。当然生年持1824年或1823年,于其书画鉴定并无大碍,但虚谷晚年记年中确曾将自己的年岁多长一岁。但见有虚谷75岁之作,那就必伪无疑了。虚谷是一位带有传奇性的画家。从他肖像画之水准,可知是写真高手,加之透  相似文献   

5.
《福建旅游》2005,(8):142-142
永安,一座建在风景区的城市。唐代以来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写过这里的游记。福建省会曾内迁此地8年。在永安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里,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桃源洞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著名景点“桃源洞-线天”被列为世界吉尼斯之最。  相似文献   

6.
文史摘     
神农、炎、黄关系考以炎帝、黄帝之时姓氏真情考炎帝、黄帝、神农姓氏之实,则炎帝、黄帝、神农氏身份,昭然已明:炎帝、黄帝因为少典之子,为异母同胞兄弟;炎、黄异母,各从母姓,故异姓;炎帝、黄帝封姓各异,因此又异氏。炎帝、黄帝生姓、氏姓各异,正合于实理。神农氏,为世传氏姓,故为朝号之名;无帝位号名称,且与少典氏、女登以及炎帝,皆无涉。证炎帝同神农氏确实各为一人。炎帝、黄帝世系家族,虽然生姓、氏姓各异,但其为一家一族,至迟于汉代以前,仍然属一个清楚的历史问题。以黄帝氏姓为证,颛王页、帝喾、尧、舜、禹氏姓各异,但其同为姬姓之后,…  相似文献   

7.
芒种乡愁     
纪红 《贵阳文史》2013,(4):83-83
芒种,麦熟,种谷记忆里,有麦子香如故在时间的对岸守望麦田,获得温暖在麦芒上享受阳光,幸福而疼痛一茬一茬的乡愁,收割不完时值芒种,布谷声欢,那不变的"布谷布谷,快快播谷",依然让人联想起家乡和麦田,如初的熟悉和亲切,无改的思念和热爱,如今却是"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生有芒种时节的乡愁。《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之"芒",指麦类有芒作物成熟待收割;之"种",指谷类作物要播种。没有哪一个节气能像芒种这样更接地气更有乡气,也更让我思乡怀乡和望乡。"杏子黄,麦上场。"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以常平仓、社仓、义仓三仓为主的备荒仓储体系逐渐失效.为重振仓政、备荒养民,各省在同治、光绪年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积谷运动,于各州县普设积谷仓,倡导绅民量力捐谷、就近存储,委任地方士绅经管,官员只司监督,不许胥吏经手,一度积累了数目可观的仓粮,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养民之效,其中以四川省规模最大、成效最为可观.但积谷运动存在根本机制问题,仅停留在运动层面而未形成有效运行的制度,未能革除三仓积弊,仍陷入官府控制仓储管理的旧有模式,负责经管的绅民处处受限,胥吏上下其手,致其最终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9.
古琴之制,其形若伏羲、神农、仲尼、伶官、连珠、落霞、蕉叶、正合,林林总总。其名若唐之九霄环佩、大圣遗音,宋之玉壶冰、梅梢月,元之戛玉、清籁,明清以还,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竹韵飘香处     
洛宁竹文化源远流长。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黄帝使伶伦取竹于嶰溪之谷(今洛宁金门山)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而截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官,制十二筒以应凤凰之鸣。《九州纪要》“金门之竹,可为笙管,言竹之合节耳”。《玉泉记》载:“取宜阳竹为笙管,河内葭莩为灰,吹之以候阳气”(宜阳、洛宁旧同属一个政治辖区)。《后汉郡国志》:“宜阳有金门山,竹为律管”。  相似文献   

11.
1993年6月14日至16日,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在相传的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市举行。海外370多名烈山子民.前来谒祖认根。 据《国语》、《礼记》等史典记载.数千年前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生于“烈山石室”(烈山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西)。当时尚无纪年,但子民们代代相传,说农历的4月26日是炎帝神农的生辰。于是,每年这一天,烈山香火隆盛,深沉而激越的社鼓自夏代至春秋至明清,直敲到如会。厮守故园的子民如此,飘漂他乡的炎帝神农胄裔也莫不如此:寓居海外的同胞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同乡会、同宗会之类的民间团体——烈山宗新会。父母之邦…  相似文献   

12.
正炎帝,是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因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崇为华夏祖先之一。据推证,第一任炎帝神农氏距今约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炎帝神农氏及后人活动地域广,流传的故事多,但因历史久远,关于炎帝神农氏生长地的证据资料不充分,炎帝神农氏故里一直难以确定具体地点。目前,全国关于炎帝神农氏故里的观点主要  相似文献   

13.
马生涛 《文博》2011,(6):44-45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秦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焚书不会留下任何历史遗迹,但坑儒应该留下少许蛛丝马迹。关于坑儒谷的讨论历来不断,多是根据史书记载认为秦坑儒谷应在咸阳,也有人曾认为坑儒谷在临潼。与史书记载地不同,因此难以确认。笔者认为,咸阳是京师,坑儒之咸阳里广义指咸阳而非具体的咸阳之地。在这这里历代地名之变化都与坑儒有关,加之地表曾出镞头、人骨等。综合而这不同观点加以辨别,认为秦坑儒谷应在临潼油王与西安洪庆交界处。  相似文献   

14.
超越神话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如此描写自然山水,暗喻自己卓众的才情。湖北神农架,绵延于长江与汉水之间,它因上古先祖神农氏而得名,近世以来又增添了若有若无的野人传说,堪称一片有名且灵的中华胜地。其实仙与龙皆纯属虚构,在人间毫无踪迹可寻;神农氏、野人的存在感仍有待现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不懈研究、完善证据。其实把神农与野人放在一旁,作为新晋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自有其独特的遗产价值,让世人赞叹有加,心神往之。  相似文献   

15.
“积谷防荒”——由各个地方自行筹贮一定数量的粮食,用以调剂余缺、赈灾济贫,所谓“不动帑,不劳民”,“不假胥吏,不惊市廛”,而“以防天时之不常,济地利人和之不及也”,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积谷的存贮处所和经管单位为义仓或社仓,因而在历史古籍中,一般称之为“义谷”或“社谷”,至民国时期始总名为“积谷”。义仓和社仓有所不同,按照《大清会典》的划分,“凡民间收获时,随其所赢,听出粟麦,建仓储之,以备乡里借贷”者曰社仓;“凡绅士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大目龙(又称"C"字形龙)是"蜀"字的原型。"蜀"的本义为阳性生殖器,与器形非常吻合。"蜀"通"涿",蜀山氏、涿鹿,都指向农业之祖神农。有发达原始农业的红山文化应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考古学背景。炎黄之战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最早入侵以及二者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文与品茗艺术文/张侠生在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可谓一枝独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有关茶文化的论著与诗词浩若烟海。茶最早本是一种治病解毒的的良药。《本草》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很茶而解之("茶"古字...  相似文献   

18.
澤潞節度使盧從史元和元年(806)兵下太行,進成德節度使王士真之行爲,原爲唐憲宗所贊同,是憲宗欲於河朔三鎮用兵之試探性行動。而後,由於以翰林學士李絳爲代表的朝廷寬容派及以幽州節度使劉濟爲代表的割勢力的反對,憲宗態度發生變化,盧從史的出兵便以無果而告終,而盧從史本人也成爲朝廷猜忌之對象。考察盧從史出兵山東與唐憲宗欲用兵河朔三鎮之關係,可見當時政治軍事格局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八闽大地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海兼备,自然人文俱佳。在名山胜水中,洞穴旅游独占鳌头,魅力无限。福建名洞有著名的玉华、龙空、天鹅、桃源洞等十余处,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这些洞穴均是数万年前石灰岩溶蚀而成,景观奇特,倍受人们青睐。而政和境内的银洞则是人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1月22日至24日,首次“炎帝神农文化暨炎帝神农故里研讨会”在炎帝神农故里随州市召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襄阳师专、中国民族史学会、神农架林区、湖南省鄙县炎帝陵管理局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由湖北省社联发起,随州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