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暑     
JNTO 《风景名胜》2014,(7):12-12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2014年小署为农历六月十一,公历七月七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阵强劲的西北风,一时间东乡手抓羊肉馆占领了甘肃临夏市场“,东乡手抓羊肉”的香味,飘溢在临夏的大街小巷,其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使许多人为之瞠目。这股风四处扩散,“东乡手抓羊肉”风糜兰州及周邻各县,青海、宁夏各地也常常见“到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9,(1):69-69
两宋皇宫“御厨止用羊肉”,原则上“不登彘(猪)肉”。据记载,宋太祖宴请吴越国君主钱傲的第一道菜是“旋解”,即用羊肉制成;而仁宗禁止宫廷为半夜饥饿人等上“烧羊”,所以羊肉是宋代的宫廷食材用量上的至尊。当时陕西冯翊县出产的羊肉,时称“膏嫩第一”。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就是买于陕西。  相似文献   

4.
藏书羊肉     
藏书羊肉的老食客,都喜欢喝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揭开『堂盆』的盖子,羊汤乳白而不浑浊,浓香扑鼻而来,盛入碗里,煞是清澈.哦,是的,是应该用清澈这个词来形容藏书羊肉的汤. “去藏书吃羊肉吧.” 这是朋友在深冬对我的一次真诚邀约.  相似文献   

5.
一日顺手翻《齐民要术》,一节文字描述的物事竟有几分面熟,是老友远远迎面的感觉,细细看来,道是:“取羊盘肠,净洗治。”盘肠者,当是大肠。接着,“细锉羊肉,令如笼肉”。再接着,“细切葱白,盐,豆豉,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这不是临夏的一种风味小吃,一道大众美食嘛。赶紧再连读一遍,果然,是羊肉筏子。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3,(1)
荣河羊肉面,簿如纸,细如丝,煮不烂,挑不断,远近闻名。民谚云:“吃了荣河羊肉面,给个县长也不干。”正宗的羊肉面兴起于清代中期,用手擀成,大刀切之。始由陕西韩城传入宝鼎,后传到荣河。最早的擀面能手为黑娃,继为范新有、周新冒。周是临晋(今临猗)人,少时到荣河当学徒,受业于范新有。他尊师好学,悉心观察师傅操作,后来学成,一擀仗能擀10公斤面,叠24层,厚40厘米,用8公斤的大刀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4,(4)
现今北方冬季的风味名吃,要数涮羊肉了!“涮羊肉”这一名吃,不是凭空而有: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南征,路经山西时,一次,提出要吃草原上的清炖羊肉,厨师急忙宰羊剔骨,进行制作.正制作间,忽然探马报道,“敌军杀奔而来,离此不远”眼看清炖羊肉吃不成了,厨师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大片羊肉上,拣了几处好的部位,拉下来切成了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羊肉薄嫩,见火就熟,放在滚沸的水里搅和了几下就捞到碗里,加了点盐,送到忽必烈面前.由于煮的工夫小,肉片鲜嫩,忽必烈吃起来非常可口,饥不择食,饱餐了一顿.吃得满头大汗,遍身生温.吃罢,精神焕发,上阵迎敌,打了胜仗.  相似文献   

8.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又叫手抓、手扒羊肉,因用手抓食而得名。《说文》中说:“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被赋予吉祥的象征,是重  相似文献   

9.
羊肉含情     
每逢星期六,我都要到外婆那里去坐坐,享受一下外婆的好手艺。今天正逢周六,我照例来到了外婆家。一进门就闻到了喷香的羊肉味,便叫了起来:“阿婆,今天吃羊肉啊?”外婆一听见我的声音,就激动地从厨房里飞一般地跑了出来:“宝贝,你终于来了,阿婆今天买了好多羊肉,让你吃个痛快,省得你老是去吃那种油炸的羊肉串,多不卫生啊……”外婆喜滋滋地看着我,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此时,我的注意力已全集中在那锅羊肉上,她嗦嗦说了一大堆,我已全然听不见。我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外公外婆在一旁微笑地注视着我:“宝贝啊,慢着点,别烫着,没人跟你抢。”外婆…  相似文献   

10.
寒冬食羊肉     
天冷了,江南人爱食羊肉。 在苏州,出名的羊肉大概可分三支。第一支.抑或可称主流,那便是藏书羊肉。很奇怪。藏书那地方并不养羊,都是从外地进来的山羊,但那个地方创造了烧美味羊肉的独特方法,曾受到李根源先生的赞美和鼓励,久而久之,烧羊肉、卖羊肉成了藏书的一项产业,藏书的LOGO也是几只羊.一组羊的雕塑还矗立于入镇口。在苏州及周边城市,一入冬,大街小巷经常可见挂着“藏书羊肉”招牌的小店,二三十平方的空间,三两张方桌,又高又大的木桶里是热气腾腾的羊汤.小店主人在砧板前忙碌。  相似文献   

11.
北魏杨彳玄亍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一书记载北魏洛阳佛寺布局及其形制,素为治城市史和佛教史学者所重视。该书内容兼及洛阳社会都市风俗,于饮食生活颇多涉及。兹就其颇富民族融合特色者略事考述,以见北魏洛阳之饮食风貌。北魏鲜卑拓跋氏迁都洛阳后,“胡食”之风渐播中原,饮食中肉乳类食品比重不断增加。洛阳居民肉食品以种类分,主要有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牛、羊肉,汉人喜食的猪肉,及很大程度上受到南方饮食习惯影响而渐至风行的鱼鳖类水产品。北魏尚书令王肃,原为南齐秘书丞,初入北魏,“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但数年之…  相似文献   

12.
张掖大菜     
张掖大菜张建勋“张掖大菜”,俗称“杂烩”。“杂”是多的意思。此菜来源有二说:一是用料好,刀技奇巧,制作精良,肉、肝、肺统于一盘,色鲜味香;二是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属地及今兰州所辖的皋兰县以西,是集匈奴食羊肉之大成,故有“大菜”之名,乃古丝绸之路上脍...  相似文献   

13.
北京有涮羊肉,四川有火锅羊肉,青海有手抓羊肉,西安有羊肉泡馍,而苏北淮阴码头镇的汤羊肉也遐迩闻名,并不逊色。 淮阴区码头汤羊肉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末时期回民锁氏从河南迁居码头后,就开始做起了汤羊肉的手艺。当时,南来北往的船家客商只要路过码头总要停下来尝一尝汤羊肉。由此,码头汤羊肉的名气越来越大,周围数百里的人都经常慕名来品尝。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这个绝活被迫停此。  相似文献   

14.
脍炙人口狗肉香小飞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民间也有“今冬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说。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爱吃狗肉,早在商...  相似文献   

15.
靖江的佳肴名点颇具特色,声名远扬,江浙皖沪地区的人们对其情有独钟,常常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品尝。以“蟹黄汤包”、“长江四鲜”、“羊肉宴”为代表的靖江菜,深受来宾的喜爱,款待过多位外国元首、海外贵宾和国家领导人。靖江饮食化对外交流广泛,现有30余位厨师在外国从事餐饮业,其中有半数在我国驻外使馆,他们是靖江饮食化的形象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靖江餐饮企业与外地同行接触频繁,相互切磋,促进创新,使得靖江菜的内涵更为丰富,特点更为鲜明,技艺更见娴熟,影响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正中秋前后,暑气还未全消,西风只是初起,太仓大街小巷双凤羊肉面的生意就热闹起来了。以"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闻名的双凤肥羊大面,吸引着上海、苏州、南通等周边地区甚至港台及海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双凤羊肉面到底有什么烹制秘诀,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苏州地区,双凤羊肉面为何能独树一帜并久负盛名呢?精到的食材和独特的烹制方法双凤镇历史悠久,地处四五千年前长江口外的古海岸线,境内的维新遗址证实,早在4500年前已有先  相似文献   

17.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天",可究竟"三伏天"从哪天算起呢?这还得从"天干地支"说起。所谓的"天干地支",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相似文献   

18.
忽思慧在元代《饮膳正要》里记载的菜肴和面点类食品,有70%以上是用羊肉和羊五脏作主要材料。羊肉的烹调,大多是把羊肉煮熟切细,再加葱、姜等调料。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羊肉的食用方法越来越丰富,烹制技艺越来越精湛,煮、烤、汆、炸、煎、烹、溜、爆,无一不有。  相似文献   

19.
早起翻阅报纸.又看到一条坏消息。报载日:有着“肉羊第一镇”之谓的山东利津县盐窝镇,部分肉羊喂食瘦肉精。该地羊肉销往北京、大连等十七省市。  相似文献   

20.
清真牛羊肉业,是回族经济最大的行业之一,以牛肉业为主,辅以羊肉业.而牛肉行业又是由牛行业、牛肉批发业和牛肉零售业等行业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