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集历代诗人咏宁夏的诗词名句重组的一首词。它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宁夏历史地域文化边塞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东,西苕溪系天目而来三百里,娉姌袅袅汇于湖州。合流后的苕溪的一部分水流又经清源门,安定门分路,贯于湖州中,外注具区(太湖最早的别称)。苕水在城中流出一个近乎大篆的“人”字,掌起了湖州史移水晶宫的主干水脉。“人”宇的那一“撇”,自城西的上,下塘(即元人郭翼诗中称为“上塘船行无断头,下塘船少好安流。两岸青山天上坐,  相似文献   

3.
正“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古道这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生活的艰辛,商贾的兴衰,文化的底蕴以及历史的变迁。除了道路本身,其周边还可能有一些有形的遗存,如寺庙、岩画、关隘、民居,及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民俗、轶事、饮食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古道上宝贵的文化符号。北京西部的山地属太行山脉,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山中有几十  相似文献   

4.
开拓西部的长城文化李永良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筑成的历史丰碑。千百年来,她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一个蕴藏极为丰富的文化带,是全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中国自春秋战国开始修筑长城...  相似文献   

5.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春雷 《文博》2016,(4):62-67
陕西战国魏长城、秦昭王长城、汉"故塞"、隋长城、明长城自成一个系列,各具特征,相互之间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体现了长城发展进化的局部轨迹。  相似文献   

8.
贵州高原,既出产茶,又出产马,茶马文化,相当发达。关于贵州茶,《明实录》写道:“命户部于四川、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按:即今贵州省遵义市大部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部),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云南省组织开展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全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5371处,其中新发现11446处,极大地丰富了云南省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在普查中,大量新型文化遗产得到认定。文化线路、线性遗产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长城,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也经历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长城,是一座连绵不断的军阵铁壁,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古典智慧和文明成果。现如今,长城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山西等省,其中山西省的长城遗址从战国一直延续至明代,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所有时代,是研究中国长城历史的重要区域。山西省的长城,虽  相似文献   

11.
长城,本来是阻隔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推进的一道实体墙,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长城也从隔离带变成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岁月沉淀,长城文化由长城的本体建筑的物质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2018年《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这次展览是国内几大博物馆首次合作的有关长城文化的特展,对研究长城内外农耕文明、游牧文明、长城文化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义乌兵南抗倭、北抗虏历史功绩凿凿,参与明长城,特别是山海关老龙头入海长城的修建,是义乌兵的历史贡献,更是义乌人的骄傲。尔后,义乌兵世代根植长城脚下,瓜瓞延绵,乃成群落,趁第二轮修志,《义乌市志》编辑部组织的"重走义乌兵戍边路,义乌兵后裔桑梓行"活动,使400多年文化予以对接,并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两地亲情,历久弥坚,成为激发两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扬传统,使方志资源为现实服务,实施文史搭台、经济唱戏,探索政府修志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方言在进化过程中虽然逐渐趋于弱势,但还是保留了一些独特的、极具贵阳特色的方言词语。这些只能用汉语拼音标示出近似发音、却写不出相应汉字的词语,至今仍然高频率地流通于贵阳人的语言交流之中。只要听见说这些词语,就知道是地道的贵阳话了。  相似文献   

14.
罗布泊南古城 位于若羌县东北,楼兰古城遗址以南50公里的荒漠中,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属楼兰国辖区,始建于奏汉时期,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废弃于公元400年前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成都的东大路.是成都沟通川东方向的必经之路,最早在蜀汉成型,史称蜀巴大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驻防武康郡(今简阳)的车骑大将军强独乐等11位将帅为称颂北周文王宇文泰平定南方,此道得以重新开通,特意在龙泉驿区山泉铺东面的显益之岗大佛寺为其建记功碑(即北周文王碑)。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际长城之友会长威廉·林赛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就长城保护问题举行了专题讲座,《华夏地理》杂志社捐赠了200本杂志以及部分长城主题地图,威廉把它们作为礼品赠送给了参加讲座的嘉宾和数百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华夏地理》2007,(5):23-23
目前,国际长城之友会长威廉·林赛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就长城保护问题举行了专题讲座,《华夏地理》杂志社捐赠了200本杂志以及部分长城主题地图,威廉把它们作为礼品赠送给了参加讲座的嘉宾和数百名大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金长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金长城文化资源目前的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保护规划的制定,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长城学"的深入研究四个层面探讨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徐国军 《东方收藏》2023,(6):101-103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其境内汉明两代的长城修筑史见证了中国古代西北边防的变迁。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不仅要对长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保护和管控,更要结合相关文化遗存,提炼地域特色,培育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增强长城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文章立足于武威现存的长城文化资源,把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提出通过完善长城保护管理体制、加强长城文化研究水平、激发文化遗产传承活力、鼓励长城专题文艺创作等方式,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