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郑韩故城位于现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关一带,是春秋时期郑国和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遗址。城内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城墙,把郑韩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一般把东部称为东城(亦称外城),西部称为西城(也称内城)。在郑韩故城内已经钻探发现和发掘出的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的夯土建筑基址,其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西城内中部偏北和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地带,即今阁老坟村周围。已钻探发现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宫城遗址,就在阁老坟村南一带。宫城的城垣略呈  相似文献   

3.
郑韩故城发现战国时期大型制陶作坊遗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郑韩故城发现的陶作坊遗址 ,主要遗迹有窑址群。作坊建筑。陶洗池。捶泥池。囤泥池。陶排水管道等。发掘与钻探证明 ,这里是一处战国晚期韩国的大型作坊遗址 ,属郑城司工衙门管辖 ,废弃后此地成为零星民窑区 ,沿用至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4.
一荥阳故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曾对城西汉代冶铁遗址进行发掘(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1982年秦文生同志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到一批战国陶文(见秦文生《荥阳故城新考》,《中原文物》1983年  相似文献   

5.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相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吕凯  陈永婷 《南方文物》2022,(1):187-193
10号建筑遗址是近年来齐国故城考古工作一项重要发现。遗址主体为大型战国夯土基址,形制较为特殊,区别于以桓公台为代表的典型高台建筑。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材料,从遗址在宫城中的位置、台基平面形状、周围绕以”圜水”的特点以及出土遗物的特殊性几个方面,推测其性质为战国时期田氏齐王的宗庙,并对建筑兴废沿革进行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对邯郸段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随处可见,遂对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文物调查,采集了大量北齐至明代的文物标本,为揭示深淤于地下600余年的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郑国祭祀遗址及青铜礼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郑郑韩故城发掘清理出春秋时期的青铜礼乐器坑18座。除4座历史上已被盗掘外,其余14座出土青铜器348件,其中青铜礼器142件、编钟206件。同时还清理出春秋时期的殉马坑45座,以及一批商、西周和东周时期的其他文化遗存[1]。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行遗址的性质、郑韩故城区域内先民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宗教礼仪习俗、用鼎制度、青铜器的分期断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遗址性质关于中行遗址的性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认识。第一,该遗存的年代始于二里岗上、下层文化,历经西周、春秋直到战国,延续1200…  相似文献   

9.
《陇右文博》2007年1期发表李仲立先生《议“京”字初义非神农宗庙》一文,说京是大窑洞,驳我在《陇右文博》2004年1期发表的拙文《“京”字初义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一宁县庙嘴坪遗址浅释》中“京”是神农氏炎帝族宗庙神舍的观点。故欲借贵刊一席之地。与李先生商榷。以期“京”字初义及“京”文化发展轨迹昭彰于世。  相似文献   

10.
汉集灵宫为武帝求仙所建,汉华阴县为高祖八年更名设立,二者均位于华山北麓。《水经注·渭水》对其地望记载明确,本无争议,但近人研究却逐渐将其位置相互混淆。汉华阴故城年代稍早于集灵宫,二者性质、年代和功能均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调查华阴市境内,在此发现并详细调查了杨家城、瓦渣梁等10处秦汉时期遗址,采集到大量可供断代的遗物标本,为解决华阴境内秦汉时期遗址的性质提供了科学、详实的资料。其中杨家城遗址通常被认为是汉"华阴故城遗址",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遗址年代较晚,与文献记载的汉华阴县城不符,反而与汉集灵宫在年代和地望上非常吻合,应当是汉集灵宫遗址所在。考古队在杨家城遗址以东还发现了另外两个重要遗址—瓦渣梁与黄埔峪遗址,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遗址当分别为汉华阴故城和华山祠所在。  相似文献   

11.
燕下都故城,是战国时期的名都之一。从故城遗址内各种规模宏大的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来看,这里是当时燕国的手工业中心。燕下都遗址内大量燕国货币和铸币范的出土,充分反映了燕下都故城也是燕国货币的铸造中心。尤其是铸币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燕国货币的铸造,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现根据燕下都遗址已出土的燕国布币铸范的材料,对有关“(?)”布的几个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在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附近发掘了三座战国早、中期的墓葬。这三座墓东西并列,有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墓。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式,葬具皆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少量铜兵器、石器、蚌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汉魏故城所在区域东周时期的城市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虞国故城遗址位于山西平陆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2017年4月—5月调查。遗址现存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由大城和小城两部分组成,小城位于大城东北角。大城北墙保存最好,西墙次之,南墙大多保存较好,东墙不存。城址内发现有龙山、两周和汉代遗存。大城年代不早于西周中期,小城的年代不早于战国早期,均不晚于汉代。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在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东南部,探方T642H2164灰坑内,发现一批战国墨书账簿。这些账簿以牛肋骨为载体,不但记录了出入库的物品位置编号、当事人、物名和数量,而且还记录了相关借贷事项与赋息。其虽属流水账性质,已较原始记量记录有了历史性的进步。此发现不仅填补了战国时代缺少诸侯国仓廪账簿的空白,也为研究中式簿记的发展,战国文字、韩国书法艺术、记事叙述风格、古汉语语法及我国会计史、度量衡史等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高昌故城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因素,墙体的结构坍塌是土遗址破坏的重要体现。为了保护和继承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在对高昌故城土遗址病害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故城土遗址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为以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为代表的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结构的加固、保护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6,(8)
10号建筑遗址位于山东临淄齐闺故城小城东北部。2012年4~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淄博市临淄区文物管理局对遗址中心的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建筑基址分为两期:第一期劳土包括台基和周围地面两部分,建造年代上限不早于战国早期,下限不晚于战国晚期,使用年代西下限不晚于西汉中晚期;第二期夯土位于第一期台基北部缺口范围内。出土器物主贤有陶逑筑构件、生活用具及铜铺首衔坏和构件。通过本次发掘,基本明确了战国夯土台基的形制与规模,并为其性质判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一九六四年秋至一九六五年五月底,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郑韩故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调查和钻探工作。制骨遗址就是在这次钻探中发现的。该遗址位于“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的北部,北距张龙庄约400米,东距故城墙约500米,县城至火车站的公路由西向东穿过遗址中心(图一)。  相似文献   

18.
启(开)封故城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开封文物工作队丘刚启封,又称开封、南开封,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的古城村。1984年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了故城的部分遗迹。1987年,开封文物工作队在开封县文化馆的积极配合下,对故城遗址进行勘探,在初步探明四墙的基...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4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即墨故城进行调查 ,发现即墨故城外城夯筑而成 ,保存较好 ,内城地面不存。故城的文化遗存主要为战国、汉代两个时期 ,其始建年代及城内布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工作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金相学理论与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的战国晚期11件铸铁样品及原材料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发现郑韩故城先民已熟练掌握铁器铸造技术,且在各个诸侯国中应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