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红瑛 《神州》2011,(8X):19-22
“做”是汉语中很常用但是用法又相当复杂的动词,汉韩词典中常以“ ”、“ ”为对应词。但“做”与“ ”和“ ”又不是完全对应的。正是一些词义和用法上的相似点和差异造成了很多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困惑,从而出现偏误。作者试图分清“做”与“ ”和“ ”之间的异同之处,总结它们的用法规律,帮助学生抓住不同点,正确使用“做”。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萧条”宋玉《风赋》中“萧条众芳”一句的“萧条”一词,注家多释作“寂寥”、“雕零”。这与安适富丽的楚王宫中景象和“宁体便人”的清爽大王雄风颇为不叶。“萧条”一词在这里应该解作“动”。它与“萧萧”、“骚骚”、“萧骚”、“搜搜”等词是同义语。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南部广东海南岛上,居住着四十多万黎族人民。解放前,在黎族社会中有一种人与人之间贫户投靠富戶的特殊关系,按黎族人民自己称谓的譯意是“主”和“貧”或“主公”和“貧仔”,而当地汉人習慣称之为“龙公”和“龙仔”。“龙公”和“龙仔”是海南的方言,意思即“义父”和“义子”。而黎族社会存在的这种人与入之間的关系在性質上却此“义父义子”关系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它既有較原始的“养父养子”关系的成份,亦有“主奴”关系和“保护者与被保护者”关系的成份,是研究黎族社会性質問題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有趣的問题。“龙公”和龙仔”的产生始自何时,尚無从查考,产生的原因,一般說来可分政治上和經济上兩  相似文献   

4.
“采”、和“采” “采”读cǎi不,八画,分上下两部分。“采”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用,也可以作偏旁,组成“彩”、“菜”和“踩”等。 “采”读biàn,七画,它同“采”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敬献“切玛”和“哈达”有着鲜明的尊敬、友谊、忠诚和厚道的民族特色。在藏区,每当过年、大型庆典、迎送宾客、操办婚事、搬迁新居等,都离不开“切玛”和“哈达”。 一、“切玛” “切玛”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在西藏,使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形成及它所表达的内涵等,藏史资料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从一些宗教典籍中却可以找出它的蛛丝蚂迹。  相似文献   

6.
“副”和“付” 常见有的把副、付两字通用。如“副食”写成“付食”、“副班长”写成“付班长”等。 其实这两个字音同义不同。“副”具有位居第二位的、辅助的;附带的、副职等意思;而“付”是交、给的意思,如付款、付出等.这两个字除了作量词(如一融手套)时可通用外,在其它情况下是不能通用的。 “作”和“做” 在现代汉语中,“作”的词义较古代汉语有所扩大,但一般不单独使用,它主要作为词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08,(8):35-35
“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是一对经常出现的词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弄璋”和“弄瓦”给“弄”糊涂。简单地说,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相似文献   

8.
“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是一对经常出现的词语,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弄璋”和“弄瓦”给“弄”糊涂。简单地说,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13,(11):78-81
“乡”、“县”、“州”这些今天还在沿用的行政单位,在诞生之初与“家”的概念息息相关。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便于政令的实施,完善赋税的管理,把一定数量的“户”固定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之内,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在男孩二十岁、女孩十五岁时要举行“冠礼”和“笄礼”。所谓“冠”,就是把头发盘到头顶,先从根部束住,盘成髻然后加冠以固定。“笄”则用“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有”“无”概念的提出及其讨论,始于老子。由于是哲学的最简单抽象,加上司马谈说“其辞难知”,因此,“有”“无”宛如一件“皇帝的新装”,历朝历代强作解人者,总不乏见。其结果,不是把这对概念解释得过于平实,平实到不需解释的程度,就是飘渺玄远,“妙处难与君说”。客观地讲,老子,包括后来的庄子所讲的有和无,固然不像一般理论那样平安易知,但也决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难以企及。它既不是故作高深的玄机妙理,也决不是让人作文字与逻辑游戏的自娱道具。“有”“无”本身不过是平实而深刻、简明而至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充满思辨,但没有任意性;高度统一,却也不乏灵活。那么,“有”和“无”的正解到底是什么呢?为了难确地找到它,需先对以往的主要议论作一番认真的回顾和清理。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关陈水扁“废统”的新闻非常多。到底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呢? “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是李登辉时期确立的。当时,他想借“国统会”的成立表明自己在“统独”问题上的立场,让岛内外放心。以便有足够的精力对付国民党内非主流势力。1990年10月7日,台当局以任务编组方式在“总统府”内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简称“国统会”), 负责两岸统一大政方针的研究与咨询。1991年2月23日, “国家统一纲领”(简称“国统纲领”)获得通过。它有两大要点:一是强调中国必须统一,海峡两岸应“共同重  相似文献   

13.
“咊”与“和”这两个字,都是以禾苗的“禾”为主干,仅仅是“口”的位置摆放不同: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在右的是现在的一个常用字,大家一见就认识。如“口”在左。恐怕认识的人就很少了。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5.
“京宫”与“康宫”是西周主要的王宫,对于“京宫”与“康宫”的性质,近百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本文依据西周金文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论证了西周的“京宫”与“康宫”都不是单纯的宗庙,而是王宫的总称,其中都有宗庙。“京宫”是以周王室在豳地居住的地名命名的王宫,其中有“太庙”和“周庙”;而“康宫”是以康王的谥号命名的王宫,其中有“周庙”和“康庙”,以及“康庙”中的昭宫、穆宫、夷宫、厉宫等宗庙。西周三个王都(岐周、宗周、成周)都有“京宫”和“康宫”。唐兰关于“京宫”与“康宫”是宗庙的说法不准确,不能够成立,但是唐兰认为“康宫”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尺,却是可信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表示地理方位常用“东”“西”“南”“北”,但在古代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用“阴”“阳”“左”“右”。为便于学习古诗文,特对古诗文中惯用的方位词“阴”“阳”“左”“右”的性能解释如下: “阴”,在古诗文中表示地理方位,常指水之南,山之北。如在某水  相似文献   

17.
许慎《说文解字》释“爵”字为“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对于其中“象爵”之解,前人争论颇多,然并未解释透彻。详细考证甲骨文、金文“爵”字字形可知:早期的“爵”字为象形文字,是先人们根据青铜酒器“爵”的形象创造的,后经演变,“爵”字字形加入了分别表示手和酒的构件,变成了会意字,而古人造爵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雀的形体。  相似文献   

18.
闽境自从有了“建安县”、“建安郡”、“建宁县”、“瓯宁县”、“建宁府”和“建安道”等举足轻重的行政区域.便出现了带有“安”字和“宁”字的邑名。这种“安宁文化”的辐射力与渗透力,与建瓯系闽源之地以及在闽境历史上的“领头羊”地位有关。其后衍生出来的邑名,共有“十安”、“六宁”.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国”一词大体用于追述前代和议论当朝。唐代“中国”有地域、文化、民族及政权的含义,可以用来指代朝廷直接统治区域、中原为核心的地区或内地,是“天下”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天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天下”指唐朝实际统治的范围即唐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唐朝“天下”的主要含义。此“天下”与“军国”、“邦国”基本同义,但各有侧重。“军国”最郑重,一般用于中央最高决策机构首脑的职掌范围;“邦国”更普通,主要用于官府和中央事务的层面;“天下”更广泛,一般用于中央和地方、官吏和百姓两方面事务的层面。广义的“天下”则指以“中国”为核心,以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狭义“天下”)为政治实体,包容其他国家的世界体系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魏源曾多次提到“攻夷”、“款夷”和“制夷”。比如在《海国图志叙》中,他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在《海国图志》的《筹海篇三·议战》中也说:“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人们对“师夷长技以制夷”十分重视,却忽视了“攻夷”和“款夷”。根据上面的引文,魏源的“攻夷”、“款夷”和“制夷”显然不是一回事。目前学术界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对“款夷”的解释,即“反对封建顽固派在对外贸易方面那种闭关锁国的保守观点,而主张在严禁鸦片贸易的同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平等的商品贸易”。(第五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