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虚拟耕地是指从具体农产品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耕地资源消耗,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作为一种不可移易的资源的耕地就可以虚拟地依存于具体农产品的贸易中,并成为一种可以在地区或国际间进行流动和贸易的虚拟资源。对1980~2004年中国虚拟耕地及其贸易量的分析表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粮食虚拟进口耕地和出口耕地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都较小;目前中国虚拟耕地贸易最重要的主体已经由粮食让位于油料,影响虚拟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粮食安全而是生活质量,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政治性决定了粮食的战略产品性质,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但中国应该动态把握耕地的有机调整。  相似文献   

2.
统购统销是我国政府在1953年开始对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一直持续了32年之久,直到1985年改为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它的实行对于建国初期城乡资本主义粮食工商业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和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粮食购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粮食改革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农民的补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概括起来叫"粮改"。"粮改"主要从三大政策开始,也可以称为是第一轮"粮改"。1979年的三大政策是:第一,让农民休养生息,如果南方稻谷产区的农民人均稻谷产量不够400斤,如果北方旱粮杂粮地区农民人均产粮不够300斤,国家即停止征收粮食。城里的粮食供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粮食,既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见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又因为“百物以粮价为中心”,市场粮价高低涨落变动,将直接波及粮食生产的增长,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而健康地发展;为此,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并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对促进找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由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产品价格改革,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农产品价格都已放开,只有粮、棉等少数重要农产品价格由国家直接管理,粮食实行的是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5.
庄琴学 《攀登》2003,22(4):70-72
自青海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保护价收购,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特别是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后,青海省的粮食流通格局及供需总量平衡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针对青海省粮食流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努力构筑青海省粮食安全体系,培育粮食市场体系,加快青海省的粮食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建立动态储备体系,建立稳定增产的粮食生产体系,建立省际间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培育和扶持具有一定优势的大型粮食企业和粮商,促进青海省粮食企业向现代化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痛批现行粮食直补政策:没补到点子上 “粮价涨了,粮农收入为何仍然低下?农民为何仍然不愿种粮?”一直心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批评,称“没补到点子上”。袁隆平认为,“国家按交粮数量直补给粮农,才是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始于在特定历史条件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它在实现保障向工业提供农产品原料这一初始政策目标的基础上,还承接起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成为服务于赶超战略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长期实施,对农村经济运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与加拿大牛奶、鸡蛋等某些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配额管理制度在农产品的计划生产、收购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制度背景、产生的动因和功能、计划管理的主体、实施范围的差异却导致了绩效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中加小麦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中国首次从加拿大进口粮食度荒,并由此改变此前的粮食自给自足现状。中 加小麦贸易不仅可以巩固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改革,也可使中国重返加拿大与西方市场,使外贸渠 道多样化,同时还促进了中加建交、打破美国的封锁孤立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粮食安全经历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几次较大波动:一是三次供过于求。第一次在1983—1984年,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带来的影响,从1979年开始粮食年均增长率达到6.7%,导致粮食供给超过了当时较低水平的有效需求;第二次在1992—1993年,受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带来种粮机会成本降低、粮价上升带来种粮预期收益提高等影响,1989年、1990年粮食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4%、9.5%,1993年又较199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立国之本。共和国的"大管家"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粮食问题,在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动乱期间,他辛勤操劳,呕心沥血地领导和主持制定了粮食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使国家和人民渡过了难关。请看《情系共和国粮食安全的周恩来》一文。  相似文献   

11.
1960年秋,鉴于国内严峻的粮食供应形势,中国着手重启并扩大同加拿大的粮食贸易,此举得到了加拿大的响应。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市场另一主要粮食供应国的澳大利亚,一方面试图与加拿大在对华粮食贸易上建立攻守同盟,另一方面却坚持其反共疏华姿态。两国态度的差异,为中国于1961年5月最终争取到有利的粮食进口条件提供了便利。回顾这段历史,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改革开放事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逐步推广的1978年至1984年,我国的农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8146亿斤,棉花总产量达到12516万担,油料总产量达到238.2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3.6%、188.8%和128.2%.而1985年至1990年,在畜产品、水产品、瓜果产品及非农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作物产品却出现连续多年的停滞、徘徊局面.许多人因此怀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能量是否已经释放完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其主要原因应当是,1985年以后,除大宗农产品(如粮、棉、油料等)外,其他农产品价格均已放开,成为受价值规律支配、被市场调节的产品,这就使得这部分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和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差距愈拉愈大.1985年以后,伴随着农产品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与价格体制也作了相应地调整,并出现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2015,(7)
<正>《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粮食连年丰收,确保了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用占世界约8.6%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在这则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数据背后,还有这样一则数据: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上,  相似文献   

14.
编纂《粮食志》首先要弄清楚我国粮食工作的特点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耕地少、人口多、人均粮食占有量相当低的大国,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的生产和分配极为重视,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保证粮食的合理分配,成立了粮食工作机构,制定了粮食政策,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担负全国城乡粮食分配的  相似文献   

15.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立足省情,着眼全局,不断推进粮价改革、完善粮价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淮文史》2008,(6):F0002-F0002
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8月经怀宁县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工商行政部门核准,由国有粮食工贸企业整合组建成立,2006年1月改制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粮食农副产品订单种植、收购储存、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百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资金总额1.5亿元,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关乎治国理政和国民生计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对历史、现实和理论三重逻辑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守耕地红线、正确处理国内自给与适度进口的关系、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节粮储粮等方面,就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有着丰富内涵的国家粮食安全观。习近平国家粮食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不仅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理论智慧。  相似文献   

18.
王慧英 《世界历史》2006,6(2):12-20
内容自20世纪20年代起,农产品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二战后初期,这一问题危及美国的农业安全。为处理剩余粮食,美国制定了《1954年农产品贸易开发与援助法》,即480公法,以无偿与有偿援助等方式对外提供粮食,从而开启了制度化的对外粮食援助计划。50年代末,美国将该计划命名为“以粮食换和平”计划,以突出利用粮食援助拉拢第三世界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功能。处理剩余农产品和为冷战遏制战略服务,成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粮食援助政策的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民元至抗战前夕粮食进口问题简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元至抗战前夕粮食进口问题简议徐畅我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然而自19世纪中晚期,尤其是民元以来,每年大量进口粮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从民元到抗战前夕粮食进口的概况、特点、原因及影响。一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包括大米、小麦和面粉3...  相似文献   

20.
统购统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1):50-60
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是新中国经济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政策的推行和不断发展不仅对此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造成深远影响,而且成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统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