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3年8月,冯玉祥将军因组织察绥抗战失败,怀着愤懑的心情再次移居泰山。当年11月14日是他51岁生日。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参谋长邱山宁仿照泰山北齐金刚经石刻,写了一个隶体的“寿”字送给冯玉祥。冯玉祥沉思片刻,提笔在“寿”字  相似文献   

2.
赵氵阳 《文史天地》2014,(10):48-52
正民国乱战,当首鼠两端的小军阀遭遇翻云覆雨的小政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1929年,军阀重开战。冯玉祥和蒋介石这对各怀心机的盟兄弟终于公然翻脸,冯玉祥被"中正弟"冠以"勾结苏俄,叛党叛国"的罪名撤职并永远开除党籍;而"焕  相似文献   

3.
正冯玉祥与翦伯赞,一位曾是国民党党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位是中共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很难想象,这样人生轨迹截然不同的两位名人,竟会在人生的后半程成为亦师亦友的知己。周恩来批准翦伯赞为冯玉祥授课冯玉祥与翦伯赞两人的交往,始自1940年的山城重庆。彼时,冯玉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奔波于各项进步文化工作;翦伯赞则按照党的指示,赴渝任"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  相似文献   

4.
<正>巢菊初(1930—2016),江苏武进人,生于天津。其父巢章甫,名章,以字行,擅书画,精鉴赏,为张大千弟子。菊初受父亲熏陶,自幼喜爱书法绘画。1947年耀华学校毕业后,考入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1948年10月作梅花一帧,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大风堂同门画展("大风堂"为张大千室名)。作家雁声在《菊初书画》一文中称赞:"老梅秀石,着墨无多,可是玲珑峭拔的神韵直扑纸上。"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当年8月毕业时,组织上考虑她  相似文献   

5.
84年前的1929年,冯玉祥的一记耳光成为我父亲韩复榘"出走"的直接诱因,让西北军走向土崩瓦解,也开始了一段我父亲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此起彼伏、恩怨纠缠不断的历程,直至1938年我父亲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于武汉。当时,"讨桂之役"甫歇,南京方面与冯玉祥部的矛盾又变得尖锐起来。冯玉祥为生存与发展计,决心与蒋介石一决雌雄。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冯军将领大都不赞成冯玉祥"联阎打蒋"战略和"后退决战"军略。冯玉祥斥责我父亲:"你给我住嘴,到外边跪着去!"会议室外边还是一间屋子,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家是河南南阳,我的父亲尹心田,生于1903年,1922年投军冯玉祥部,在河南开封加入冯玉祥的"陆军十一师"学兵团。从1923年起,即被冯玉祥将军调到身边工作。1926年随冯玉祥将军赴苏联访问,并遵照冯的指示留苏学习军事,主修炮兵。1928年底奉命回国,历任冯的机要参谋、传令队长、钢甲列车大队长、交际课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被史家称为中国的"转折年代"。这一年里,国民党在军事上其势汹汹的攻势受挫,被迫转为守势,而国民党内部也是分崩离析,加速了走向失败的进程。蒋介石在当年11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全国各战场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李济深、冯玉祥且与之遥遥相应,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大举侵华前夕,土肥原企图分化中国实力派。他听说冯玉祥将军在泰山,便数次前往"拜访"。爱国将领冯玉祥平素极其痛  相似文献   

9.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0年生,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人。幼时,在本村读私塾。1905年考入临清县立中学。在校期间,于1911年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激流。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学习。1914年,怀着救国的壮志,毅然投笔从戎,入陆军第二十镇(师)车震部。1916年车部在湖南与护国军作战溃散后,张自忠返回故乡。不久,再次投军,加入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  相似文献   

10.
一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7日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认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应慎重考虑派守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部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由二一九团金振中的第三营防守城、桥最适合。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投军冯玉祥部队,给冯玉祥当侍卫兵,不久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爱国将领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在冯部历任排、连、营长,曾参…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中国历史,"隐居"通常是文人雅士之举,武人"隐居"实为罕见,但中国近现代风云人物冯玉祥却曾于1932年至1935年间先后两次"隐居"泰山,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原来,冯玉祥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最终于1929年和1930年爆发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即所谓的中原大战。战后,冯玉祥苦心经营20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所部被蒋收编。失去了武装力  相似文献   

12.
正1965年,我高中毕业于合肥一中。夏,高考落榜;秋,下放。作为下乡插队知识青年,我在祁门县横联公社(后称横联乡,现撤乡为村)生活了整整13年。先是在生产队务农5年,后到公社广播站工作8年。转眼53年过去,当年十八九岁的"知青",如今已年逾"古稀"。然当年的种种琐事,仍时时浮现脑海。全面铺开,内容过于庞杂,还是说说公社的那些小河、那些山,以及当时的生活琐事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教师节为每年的9月10日,而我国的第一个教师节则诞生于1931年6月6日。倡立者便是江苏东台籍教育家邰爽秋。 邰爽秋(1896~1976年),原名家(?),字叔龙。出生于东台时堰水乡一个书香门第,1914年秋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中共地下党的秘密工作,1933年6月,杨虎城陕军同红四方面军秘密达成"汉中密约",双方商定:以巴山为界,互不侵犯;相互配合打胡宗南;红军可以设立交通线,陕军提供一定的物资;在陕军阵地前沿设联络站,红军可以用隐蔽的方式来汉中采购部分日用品。"汉中密约"促成红军川陕红色交通线的建立,打通了中共中央、陕西省委、陕南特委与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5.
1956年9月,我作为解放军报社记者,在停泊青岛的鞍山舰采访期间,与当时任副舰长的冯洪达同志相识。他是冯玉祥将军的儿子,1948年随冯将军一道乘船返国。他曾向我说过冯将军在海上遇难的经过。1981年我再次去青岛时,洪达到宾馆看我。后来他送给我一本他与夫人余华心合著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冯将军的最后岁月。今年9月1日,是冯将军遇难50周年。这使我想起前几年不幸去世的洪达,想起冯玉祥将军。当年与冯将军一同返国的共八人:冯将军和夫人李德全、秘书赖亚力,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达和女婿罗元铮…  相似文献   

16.
丁晓平 《文史精华》2008,(Z2):36-37
说起冯玉祥,没人不知道他是一位"爱国将军"、 "抗日英雄"和"民主斗士",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都有冯玉祥将军的影响存在,从1911年滦州起义,到推翻袁世凯,挫败张勋复辟,驱出末代皇帝,誓师北伐,邀请孙中山北上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马一鸣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爱心大使。主要经历1993年7月以东北三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王燕、王洪利老师1996年7月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2000年7月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曾获奖项2002年11月在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金号杯"大赛中获"十佳歌手"奖  相似文献   

18.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帝、肩阔等。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正>我最喜欢的标题是——冯玉祥"巧卖"国宝。冯玉祥为了筹措军饷,施巧计,让富豪出钱,对贫民百姓,丝毫不扰,很有创意。(张贻桑)李幼华回忆父亲与贺龙的文章《父亲李仲公上交贺龙两封信的前前后后》一文,这样的史料弥足珍贵。我也非常同意本文末尾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故事报》"精神污染"冤案,开端于1983年秋,至今已经过去27个年头。时至今日,世人只知《故事报》当年发表了淫秽作品,却不知道原来这是一起子虚乌有的冤假错案。分管意识形态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于1994年春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