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发展是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中原文化南移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有限,太平天国运动对湖湘文化的现代化影响深远;湖南独特的政治地理位置是湖南在中国文化地理版图中崛起的重要原因;"通经致用"思想影响是湖湘文化近代化转型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5)
正长沙博物馆新馆开馆首展《独立苍茫——湖湘名人书法展》集湖南三百年来代表人物的"立言"大观,展览由长沙博物馆联合湖南省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策划,特别延请知名学者王鲁湘先生担任策展人,选取三百年来五十一位湖湘名人的九十九件笔墨佳作,首次集中展出官方和民间收藏的这一时期湖湘名人书法艺术菁华,展现湖湘文化深厚的文脉底蕴和湖湘人杰翰墨的华彩风流。  相似文献   

3.
长沙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占据湖湘文化的核心地位。长沙文化精髓与人文风格集中体现在崇尚经世致用,济世力求“里手”;崇尚尚武精神,处世敢于“霸蛮”;崇尚敢为人先,行事作风“泼辣”。  相似文献   

4.
培育具有湖湘特色的湖南高校廉洁文化,是提高湖南高校廉洁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丰富其内涵的必然要求。湖湘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要积极吸收这些思想,使湖南高校廉洁文化具有鲜明的湖湘特色。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湖湘特色高校廉洁文化,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琴 《风景名胜》2021,(6):0049-0050
湘江是长沙的山水之纲、文化之脉、成长之轴。长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区境内,沿江两岸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和丁字六座古镇,各镇相距均在 10 公里以内,这些古镇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统称为长沙湘江古镇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水运方式不再盛行,这些沿江古镇逐步走向衰落,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长沙把古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建设魅力湘江古镇群的战略目标,六大古镇陆续修葺开街,藉秀美生态之基,彰湖湘文化之魂,乘旅游发展之风,借市场产业之力,古镇群在探索中行进,在行进中复兴,在复兴中壮大。湘江古镇群逐步成为长沙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长株潭地区的城郊休闲乐园、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典范和传统文化“活化”与振兴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政治生态反映了一个地方政治发展的现状,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湖南政治生态的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支撑,湖湘文化给予良好湖南政治生态注入了丰富的养分,湖南政治生态建设一定要以湖湘文化为依托,打造湖南地方特色的湖南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湖南旅游资源丰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使得湖南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湖湘文化传播的新的载体,因此文化旅游将是湖南旅游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对湖南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770年(唐大历五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带领一班骄兵起而造反,攻掠州城,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崔灌,潭州城内烈焰冲天,百姓半夜惊起,纷纷夺路而逃,史称“臧玠之乱”。1130年(北宋建炎四年)3月13日,金兵攻破潭州城,对潭州军民进行血腥屠杀和“扫荡式”的劫掠之后,在城内四处纵火,“掠潭州城六日,屠其城而去”。1275年(南宋德佑元年)除夕,元军强攻登城,潭州知州李芾领部将在熊湘阁积薪焚城,以身殉国。元军进城后又四处纵火,长沙百姓“多举有自  相似文献   

9.
正湘江古镇群是望城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自古商旅繁华,曾国藩曾在此与太平军鏖战;有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之称的铜官,记载初唐以来手工文明进程;有"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之称的乔口,渔耕商埠文化繁荣;新康戏乡剪纸、皮影戏等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是花鼓戏名剧《洪兰桂打  相似文献   

10.
湖湘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儿女值得弘扬和学习的地域民族精神。但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湖湘精神正似乎在被人淡忘。湖南的明天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更离不开文化和精神的支持和引导。湖湘精神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将如此。现时代,当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迫切需要进行自我转型。通过发掘湖湘文化精神的巨大能量以促进湖南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并藉此助推湖湘精神顺利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中旬,安福县江南乡老农罗伏生把自家责任田中出土的一件元代铜权上交给县博物馆。 该铜权通高9.9、底径5.3、腹径4.7厘米,重837克,呈葫芦形,上有方钮,圆孔,鼓腹的两边分别有“大德元年”、“潭州路造”的铭文,是不可多得的元代官方颁行的标准衡器实物。 “大德元年”,即公元1297年;潭州路,今湖南长沙一带,路治设长沙。 农耕时代,一部分安福人在务农之余,走出山门到相邻的湖南,本省的南昌、袁州、吉州,甚至远涉两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经商。俗话说:“一个包袱一把伞,走到外面当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以稳定的心理积淀隐藏在人的心灵世界中,并形成固定的文化观念支配人的一切,以至于人在日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都会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刘显世是民国时期贵州督军、省长,“兴义系”军阀的领军人物,其祖籍为湖南,他在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大家族中成长起来,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固定的心理意识在支配着他,并形成其文化品格,这就使其思维及行为方式都表现出鲜明的湖湘文化的特征,那就是:兴办教育、重视人才;尚变求新、机敏睿智;经世致用、勇于任事。本文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解读对他一生作出最合乎逻辑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正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笔者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因人施教,全生得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国梦"这一核心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国文化转型与建设过程中的文化"意义"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湖湘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坚持"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2,(3):107-107
大死一番去 唐代潭州(今湖南长沙)的神山僧密禅师,是云岩昙晟禅师的法嗣弟子。 一天,一位名叫慧新的行脚禅僧来到神山僧密禅师的道场,向禅师探问:“末学对于生死之事,还不太能理解,请禅师慈悲开示。”  相似文献   

16.
100多年前,长沙辛亥革命志士杨德邻(1870-1913,字性恂,今长沙县高桥镇人,是一位一生追随进步的湖湘志士)写给母亲的家书,是他1905年留学日本时写下的。8年之后,这位革命志士因追随宋教仁、反对袁世凯,被湖南督军汤芗铭杀害于长沙。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30年代,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中国;7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有500余只东北虎,而中国只剩下不到20只。"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东北虎能否归去来兮?  相似文献   

18.
杨昌济的伦理学思想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伦理思想的影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②一文中对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批判。总体而言,他的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中西结合;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立足现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音"故事知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可见,"知音"原只是一阐述音乐之词。而赋予"知音"文化内涵的则是发生在汉阳的那段动人的故事。春秋时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尤其是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晋国大夫伯牙乃先秦典籍所录士阶层中最早以名传世的音  相似文献   

20.
湖湘迁谪文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从湖湘地域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湖湘迁谪文学丰富着湖湘文化的内涵,影响着湖湘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