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10月11日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主要围绕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任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评价以及加强对近代和当代民族史的研究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少代表认为解放后30多年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民族史的研究最繁荣。出版的少数民族专史、古代民族史、地区民族史、少数民族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等共200余部,发表论文1万多篇。此外,近年来出版的中国通史、专史、大百科全书、各类辞书、教科书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民族史的内容,反映了民族史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新中国民族教育立法的法律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进行探讨,为将来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偏激、落后,以蔑视少数民族、鼓吹"戎晋不杂"论的江统的《徙戎论》为代表;而南北朝时期则是南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而在这种相互争正统的政治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6,(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利用当代语境这一理论范畴对少数民族发展问题进行解构,从而赋予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以时代价值。在当代语境下,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日益成为主导少数民族发展的新变量,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因此有可能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而民族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多,唯有促进民族经济增长、增加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方能实现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络与互动,从而实现少数民族自身的良性发展,这也必将有利于新型民族关系的产生与培育。  相似文献   

5.
楚翘 《中国西藏》2014,(1):30-32
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时,民族出版社迎来了60岁的生日。春华秋实一甲子,民族出版社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辛勤付出向世界诠释着丰富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其中藏文图书出版硕果累累,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成为连接西藏、藏文化与海内外读者的重要纽带,为藏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53年,新中国万象更新。党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出于对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特殊办学形式。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管理工作是不断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的重要方面,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高等教育新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上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以及困难。建立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接轨”、“能力接轨”、“学业接轨”的教育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至南北朝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初起。唐宋辽夏金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展开,各民族史家以民族文字撰写出多种体裁民族史学著述。元明清少数民族史学兴盛,思想独特,制度完备,成就斐然,推动中国古代史学走到巅峰。20世纪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开拓、充分发展和走向全盛。前期,多部民族史确立民族史学初步框架,出现翦伯赞、白寿彝等民族史家群体,民族调查和民族文献整理取得成绩。后期,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出版意义深远,理论探求、学术研究全面展开,少数民族学者走上民族史学研究前沿,民族史学繁盛。傲视全球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武鸣县志》壮文版的率先公开出版,填补了广西无少数民族文字撰写的志书的空白,是广西地方志工作丰富地方文献、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彰显地方特色,真正从内容到形式的标杆性创新,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本民族文字的第一部志书,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的第一部民族文字志书,更是新中国新创少数民族文字的第一部志书,独具里程碑式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科学省审议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本宣扬"皇国史观"、"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所谓新教科书,将于2002年在日本正式采用.这是公然对中国人民挑衅的政治事件,我们中国学者表示坚决抗议.  相似文献   

10.
"因俗而治"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清朝是继承中国历代传统而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治理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时,制定了适宜新疆的民族政策,即用"因俗而治"原则管理新疆。清政府治理新疆之"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11.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之后第二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既有"清承明制"的体现,又有自己的创新。清初,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统治者汲取各朝民族政策之失,又集历代民族政策之大成,建立了疆域辽阔和空前统一的大一统帝国。清代民族政策虽有其消极一面,却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融合,也使中国大一统局面彻底实现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2.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43个少数民族,616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62%。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县和2个在省内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市,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45%以上),129个民族乡镇。辽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贫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9个县中,多半为民族地区(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个少数民族聚居县)。2个省级贫困县中有一个民族自治县。民族乡镇中也有一半以上是省、市的贫困乡镇。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不…  相似文献   

13.
耿敬  周曦 《满族研究》2008,(1):47-52
满族是继蒙古族之后,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王朝的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其重要而独特地位.在其统治时期内所创造和使用的各种制度不仅对整个"清"王朝的发展和衰落有所影响,而且对"民族"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重用.这些政治手段的使用使满族的发展有着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过程,其中最为特别的一项制度--八旗制度在前现代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塑造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针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与任务,提出了对少数民族发展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少数民族实施分类发展指导的初步探索与设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具体阐发和丰富补充,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早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这一结果体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新经验与新发展,开创了成功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民族融合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结合、一体化和同化。中华民族的融合有五种不同情况,华夏诸族融合为汉族;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起源相近、经济、语言、化相近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不同起源、不同经济、化、语言的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经过四次大融合,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从辽金元到明是第三次,从清到现在是第四次。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事业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基础公共服务能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完备民族政策理论体系等五方面主要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主要探索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调整区域发展模式,走符合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党延伟 《神州》2014,(5):5-6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其鲜明的文化特点和丰富的文化情感而著名。少数民族作家用其文化积淀和历史的眼光为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发人深省的文化作品。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对民族情感的深刻领悟赋予了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深度的文化精神。本文从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情怀出发,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体会他们内心的独特情感,以人格感染作品,以作品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新方志应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地方特色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志办公室马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那么,只有把“人口众多”和“地大物博”...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新时局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安排,其核心是通过"五通"的实现,建立和平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实现民心相通依靠文化先行。丝绸之路甘青段处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布局的重要节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以传统手工艺文化为代表的文旅资源更是丰富多彩,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0.
我省现有城市人口 162 0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 3 8.6%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 15 0万 ,占城市人口的 9.3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居全国第 3位。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省地区间、民族间、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和往来日益频繁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 ,城市民族工作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是热点问题增多 ,许多当前改革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突出地反映在民族问题上 ;二是复杂性增强 ,少数民族成份增加 ,居住却日趋分散 ,民族意识表现强烈 ;三是民族工作基层性加深 ,街道、社区、企业中的民族工作量日益扩展、加大。我省城市民族工作如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探索符合城市民族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 ,这是当前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本刊在本期刊登了本溪市河西街道办事处和抚顺矿务局城市民族工作典型经验 ,期望对开创辽宁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