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石雕刘萨诃瑞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静  魏文斌 《华夏考古》2011,(2):94-102,后插15-后插16
刘萨诃瑞像除了敦煌莫高窟唐至宋代的塑像与壁画以及刺绣作品外,甘肃永昌圣容寺现存的摩崖立佛被确定为北周时期的石雕刘萨诃瑞像,且为刘萨诃所预言在北周时期出现的凉州番禾郡御容山石像.笔者在参阅各种图录以及实际的调查中,又发现了五处分属于初唐、盛唐和晚唐的单体石雕或石窟中的刘萨诃瑞像.本文即对之进行考证,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窟现存一幅圣容瑞像壁画,题款“盘和都督府御谷山番禾县北圣容瑞像”,还有一幅圣僧壁画,题款“圣者刘萨诃和尚”。番禾县即甘肃永昌县,“御谷山”在县城北#$公里处的城关镇金川西村西端。御谷山西端就是昔日圣容寺址。刘萨诃和尚与圣容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刘萨诃,法名慧达,山西文成郡(今山西吉县)人,生于东晋穆帝升平四年("%$)。他年幼时不喜读书,及长,为人凶顽,不敬鬼神,暴食暴饮,横行乡里,四邻畏之如洪水猛兽。他家是地方首富,父亲为他所累,将他送入军营。初为凉州突骑,后调守襄阳。"$岁那年,刘萨诃…  相似文献   

3.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记载他的事迹和传说的佛典和史籍很多;近40年来,学者们进行刘萨诃研究,成果颇丰,对相关资料的搜罗运用似乎到了“竭泽而渔”的程度,但其中却缺少了一般典籍所不载,而为酒泉本地所独有的一些资料。刘萨诃迁化于酒泉,在酒泉留下了一些遗迹。本文汇辑《肃镇华夷志》、《重修肃州新志》以及《西峰宝刹碑记》中有关刘萨诃的资料,以供专家采摭利用;同时还结合实地考察,对这些资料予以考订和阐释,以期拾遗补阙,为进一步拓宽刘萨诃研究领域,解决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把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巫鸿贺词     
##正##得闻ORIENTATIONS将于2014年以《美成在久》的名称出版中文版,十分高兴。我和ORIENTATIONS结缘已久。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的不少文章都是在这份杂志上发表的,其中包括《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1985)、《徐州古代美术与地域美术考古观念》(1990)、《敦煌172号窟“观无量寿经变”及其宗教、礼仪和美术的关系》(1992)、《再论刘萨诃—圣僧的创造与瑞像的发生》(1996)、《眼睛就是一  相似文献   

5.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是凉州瑞像研究的主要文献,只是因为它充满神话色彩,研究者需要抽丝剥茧,才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据此可以推测6世纪初当地确有造像活动,但是未必发生在"正光"年间。因为这则材料中有关时间的记载都普遍缺乏准确性,在佛教上层精英的眼中,"正光"是佛教僧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瑞像的无首状态和正光佛教态势契合,因此"正光说"可能也是高僧传经布道的一种权宜方便。  相似文献   

6.
凉州瑞像信仰盛于北朝隋唐五代宋时期,其遗迹遍及今天山西、甘肃、新疆乃至四川地区。马蹄寺千佛洞隋唐洞窟第6窟主尊原为凉州瑞像,但是经过1963年至1992年之间的重修之后,主尊题材转变成阿弥陀佛,从而造成了学术界对其定名的分歧。此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首次揭示这次重修活动所造的影响,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再考。  相似文献   

7.
酒泉西峰寺因刘萨诃和尚而建,至迟在7世纪上半叶就已存在,并立有碑碣.现存西峰宝刹碑立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碑文撰写者为弘治元年(1488)大整肃中被谪戍边卫的方士赵玉芝.本文对<西峰宝刹碑记>进行了校录考释,从碑记及其他资料中探讨了撰碑者赵玉芝、碑文所述刘萨诃和尚,以及西峰寺在明代的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或重建情况.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5,(3):50-51
北魏第257窟西壁的《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是莫高窟最动人的因缘故事画,也是同一题材中绘制最完美的一幅。此故事画依据《贤愚因缘经》绘制,横卷连环画式,按照时空顺序描绘了故事的主要情节。画面装饰性极强,追求神似,不追求形似,许多画面来自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9.
凉州建德大地震与番禾瑞像信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周建德年间番禾瑞像曾经发生多次佛首跌落事件。释道安和释道宣直接将其与北周政权的覆亡和北周武帝发动的灭法运动相联系。正是因为这种"预言"功能,番禾瑞像信仰随后兴盛起来。然而经过考察发现,番禾瑞像佛首跌落事件实际上和建德年间凉州大地震存在密切的关系;释道安和释道宣对此却避而不谈,直接将此与政权存亡和佛教兴衰联系起来。这段记载大概也是曲笔之作,反映出两位高僧大德的末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西魏第285窟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是莫高窟最早的因缘故事画。故事画绘在南壁上层,从东到西,画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故事情节的发展统一地组织在一个完整的时空环境之中。此故事画是莫高窟北朝故事画中的一个特例,具有中原南朝山水人物画的风格特点。画中人物形象清瘦,显出“秀骨清像”的中原南朝的特点。人物造型以线描为主,敷色淡雅,抛开了西域式的晕染法。  相似文献   

11.
自1937年至2014年,成都地区陆续出土了9件南朝梁至北周时期的石刻阿育王像。这批造像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阿育王像实物资料。结合造像题刻及相关文献可知,这类造像的性质为瑞像。阿育王瑞像的样式受到了犍陀罗、马图拉造像的影响,但同时又有本地特色。综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及莫高窟第72窟的壁画可知,阿育王瑞像的样式是通过先丈量造像,然后按比例临摹的方式传播开来的。阿育王瑞像分像身、头光、莲座等三部分示现的灵瑞故事,实际上是佛教文献对造像结构的神秘化叙述。  相似文献   

12.
史道德的族属、籍贯及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固原博物馆于《文物》1985年第11期上发表了《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结语中据墓志"其先建康飞桥人"的记载,推测"史道德可能是昭武九姓中史姓胡人的后裔"。时隔一年,赵超同志的文章《对史道德墓志及其族属的一点看法》(载《文物》1986年第12期)对胡人后裔说提出质疑,认为"史氏汉姓各分支中,也有祖籍河西建康的一支",意谓史道德乃十六国时期流寓凉州的汉人史淑的后裔。又两年之后,罗丰同志的文章《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关问题——答赵超同志》(载《文物》1988年第11期),不同意赵文的意见,进一步肯定了简报作者关于史道德族属的基本看法。拜读上述三篇文章,颇受启发,为使讨论深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4,(1)
<正>兹在《浮石禅师语录》卷首发现钱谦益序文一篇,即《浮石禅师诸会语录序》(以下简称"钱序")。此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辑补之《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乃钱谦益集外文。内容涉及钱氏在明末清初的佛事活动和佛教思想,是关于钱氏佛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今将序文录出标点如下:浮石禅师诸会语录序浮石禅师刻《福城语录》竟,请余为之序。既而携李、松陵、广陵诸会语录次第刻成,复以全录序为请。余之序福城录也,举善财南询因缘,谓"师于妙峰顶上,亲见德云,了毕大事";再举文殊采药因缘,拈出师一片  相似文献   

14.
刘煜 《环球人物》2012,(24):83-84
乐评人李皖谈音乐盛衰当保罗·麦卡特尼唱着英伦摇滚,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引发数万人合唱之时,著名乐评人李皖在博客中写道:"‘激励一代人’的奥运口号,也将摇滚乐的意义和盘托出。"今年46岁的李皖,从大学时期便开始接触西方摇滚乐,翻译摇滚歌词,今年8月,他出版了《人间、地狱和天堂之歌:世界摇滚歌词集》,里面收录了他翻译的300  相似文献   

15.
叶茂林 《丝绸之路》2013,(11):69-73
在史前"巫玉"时期,玉为石之美、石之精,为神物,为祭器,是沟通神与人、天与地的原始宗教法器和道具。在上古"王玉"时期,玉为君子人格国格的显示,为权力身份等级符号和神圣象征的礼器。在中古"民玉"时期,玉成为人们心中崇尚的圣洁高贵的灵瑞祥符,是贯通高堂圣殿与普照民间凡俗的祥和灵物瑞器。玉石之韵,包含了中国人审美观念的追求,包含了原始天人观的哲学思想,蕴含了崇高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论》《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相似文献   

17.
尚丽新 《文献》2007,(1):65-74
高僧刘萨诃①主要活动在四世纪下半叶到五世纪初.他在出家以前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稽胡族下级军吏,三十岁时巡游地狱的偶发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由一个杀生为业的罪人变成了一个精勤福业的游方僧人.他去江东寻觅礼拜阿育王塔、阿育王像的传说给江南佛教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一个普通僧人而名列宝唱的<名僧传>和慧皎的<高僧传>.  相似文献   

18.
敦煌《诗经》写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宗的中古时期的手写本,为研究中古《诗经》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证材料。利用这批材料,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记载的中古时期《毛诗》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我们还因此搞清楚了《毛诗正义》原本之体裁格式、音隐类著作之体裁,看到了中古时期《毛诗音》一类著作的面貌。同时,由于这是一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写本,保存了当时《毛诗传笺》的文本面貌,是汉晋简本时代与宋以后的刻本时代之间《毛诗传笺》文本演变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探寻汉时《毛诗》文本之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2,(3):159-162,212,213,217
一、人胜人胜和剪綵花,都是节令物事,前者的制作与佩戴,在人日,后者为立春。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候的情景。人日故事,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隋杜公瞻注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①"所谓"华胜",本为汉代流行的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二十一》"花胜"一项引此条作:"花胜,草化(花)也。言人形容正等,人着之则胜。②"花胜,即华胜。"形容正等",犹后世谓人容貌端正也。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其人物命运遭际与情感纠葛,其实是啼笑“非”缘,是其情节发展、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使然,作者的文化选择使然,大众审美取向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