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毓华 《神州》2014,(9):18-18
对一个城镇来讲,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就不能发挥其优势,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千城一面”、“千镇一面”。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城镇文化建设。而城镇都是由乡村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是城镇文化的根基。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能因为城镇的崛起而失去了发展的根脉.  相似文献   

2.
姚远 《世界遗产》2014,(3):22-22
<正>中国的古城保护,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记得住乡愁",将"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纳入了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此后不久,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河北省政府在河北正定召开古城保护现场会并通过《正定宣言》。《宣言》指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  相似文献   

3.
今天在某些村地区看起来新奇甚至神秘的民俗活动,大都在当地延续了千百年并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成为极富中国民间特色的春节娱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它们将会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还是被现代流行文化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李瑞  郑超  银松  殷红梅 《人文地理》2022,37(2):94-102
以“高山流水”敬酒仪式为案例,运用访谈法与观察法,分析民族村寨旅游者主客互动仪式情感体验过程及唤醒机制。结果发现:①仪式展演中,敬酒人以物质投入营造仪式“氛围场”,借助道具与旅游者展开互动,经仪式要素驱动使其达到集体兴奋状态,获得积极情感体验。②经由主客互动,旅游者收获个体情感能量、群体团结、群体符号、道德感等效果,赋予道具以情感意义,使其成为象征敬酒仪式的文化符号。③文化符号负荷主客情感,日常生活情境中旅游者以文化符号相遇、体验情感分享、敬酒仪式代入方式实现仪式体验情感唤醒。本文构建了跨情境旅游者仪式体验情感唤醒机制,可为民族旅游地构建具有文化特色和体验价值的主客互动仪式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付百东 《风景名胜》2021,(6):0052-0054
特色小镇是当下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源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文化缺失以及特色不突出问题,以黟县西递遗产小镇城市设计研究为例,探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来建构小城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形象。通过对现状文化内涵的研判到空间布局的构筑、建筑元素的思考以及重点建筑的表达来传承发展特色小镇,为其它特色小镇的文化发掘、提炼以及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欧洲诞生了多种社会主义思潮,英国的情感社会主义就是其中之一。从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需求和民族情感出发,情感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主张复兴伟大传统,重建信仰、道德和情感等现代人的精神品质,吸收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7.
赵琢  彭蓬  邹昊燃 《风景名胜》2021,(5):0023-00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日益升温。城镇文化特色的挖掘也显得尤为重要。城镇文化特色营造文化氛围,对城镇的发展具有深而长远的作用,是推动城镇发展的巨大且持久的动力。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使当前城镇的文化特色、风俗保持传承与延续。本文以商丘古城为例,分析了古城的特色民俗文化和建筑风貌,并以此引出城镇文化特色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是在双重的涵义上阐述其历史理论的 :在形而上的层面 ,他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人与人相互依赖、人与物相互依赖和人的自由自觉的存在三个阶段 ;在现实的层面 ,他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 ,区分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人自身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马克思对人自身发展阶段的划分 ,具有深刻的文化学意义 ,它为我们研究人类文化模式的演进提供了一个标准。依此 ,我们可以将文化模式分为前现代的文化模式、现代的文化模式和未来的文化模式。后现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前现代文化模式的回复 ,并未超越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市县屡屡发生严重破坏地方特色文化的事件,笔者心灵受到很大震动。如果先辈们在世世代代的实践中形成的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在我们这代人手上以“现代化“的名义毁掉,我们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还有何面目告慰先人、面对子孙呢?为尽快了解我省地方特色文化的状况,我首先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启动编纂的新方志,其中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陆邵明 《人文地理》2013,28(3):51-57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林  孙颢 《满族研究》2012,(2):90-94
巴拉人是女真人的分支,他们居住在张广才岭的密林深处,既不入旗,也不接受招抚。巴拉人长期与旗人隔绝,受旗人文化影响较弱,使巴拉文化独具自身特色,成为最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巴拉人及其文化是女真人及其文化最后的活态遗存,对于我们了解女真各部的习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居住方式、文化生活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巴拉人"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开展,特色文化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文化小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本文以"老唐山风情小镇"为例,分析文化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特色文化小镇的建造、营运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利区域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湘元  彭蓬 《风景名胜》2021,(5):0035-0035
推进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不在于“打造”,而在于“培育” 。崀山镇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第三产业融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城市。本文从自然生态、民族文化、道路交通、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崀山特色城镇及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议 。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企业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洪俊 《神州》2012,(17):27-27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企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环境和精神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人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情感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威廉·雷迪的情感表达、情感体制、情感导航、情感自由、情感痛苦等理论,及其以"情感主义"为切入点对法国启蒙与大革命时代所作的研究,以情感为视角所呈现的全新的历史图景,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情感有自身的历史"这一论断,是雷迪所有理论构架与具体研究的起始点。持建构主义观点的人类学家强调情感是文化的建构物,而心理学家则尤重情感的生物学特征,二者都否认情感有自身的历史。雷迪批判地借鉴了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情感大体上但不完全是习得的":一方面,人的情感并非全然由文化塑造而成,另一方面,情感伴随着生理反应,但绝非仅具有生物学特征。由此,雷迪清晰勾勒出情感与认知、情感与理性、情感表达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情感有自身的历史",使情感成为历史学的合理研究面向,为情感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趋势,并且可以通过深挖区域自然与文化资源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文章首先从动力机制、融合机制和创新机制3个角度阐述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其次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面临的几大发展困境,包括市场需求不足、区域体育文化传承缺失、产品趋势模糊及特色体验缺失等;最后,为有效破除当前困境,相应地提出4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随着新时代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应该加强史志文化的抢救、整理、保存和发扬工作,充分发挥史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萍 《神州民俗》2007,(10):47-49
凤翔民间工艺类型多样,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流露出了真挚的思想情感,展现了鲜明的工艺特色,对其进行优、劣势两方面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扬长避短,更好的保护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这代表了现代民间工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刘爱华 《民俗研究》2016,(6):118-125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愁文化进一步被激活,推动着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的发展。当下乡愁文化的凸显,不是偶然现象,折射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背景下现代人的心灵迷失和精神失落。这就要求回归"人"本身,关注普通大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民俗文化的旨趣是一致的。因此,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积极融入人性维度,观照现代人的生活世界,是安放"乡愁"、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