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体育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施加影响,这还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体育运动的干预作用有:替代网络行为的心理体验,减少或消除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对网络行为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的迷恋,从而减轻网络依赖;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防止大学生因心理障碍问题而向网络靠近,并有效缓解和抵御网络成瘾所带来的某些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策略:科学设计运动处方;体育运动结合心理疗法进行综合;干预坚持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达到14.29%,其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在专业、家庭来源、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在家庭结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网络使用情况、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毕岩  张琳娜 《沧桑》2010,(6):67-68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在网络时代很容易陷入网络的种种诱惑中,对网络产生依赖。本文对大学生上网成瘾的因素作具体分析,并对如何运用网络心理学来控制大学生上网成瘾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艺丹 《神州》2012,(21):8-9
在现代社会,网络平台在给我们带来显著的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消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有许多的中学生沉醉干网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网络上,荒废了学业,逐渐发展为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并且身心健康也受到极大地损害。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状进行简要的论述,重点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中学生网络成癔的关注,共同努力,让深陷网络成瘾的中学生,早日返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5.
张燕 《神州》2011,(11):130-130,135
学习动机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在其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了解这些因素,同时能使用相应的策略能有利于教师创造一个适应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学习环境,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而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来自课堂教学的因素,本文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方面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燕 《神州》2011,(26):130+135
学习动机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在其学习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中,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了解这些因素,同时能使用相应的策略能有利于教师创造一个适应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学习环境,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而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来自课堂教学的因素,本文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方面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触网而导致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此给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积极的干预和预防,已成为影响这些新本科院校校风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瑞杰 《神州》2012,(9):379-379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莉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贾慧 《旅游纵览》2013,(8):189-190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意识较强的青年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范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着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态度和动机复杂、参与手段和结果的失范等问题,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成晓丽  苏淼 《神州》2014,(18):206-206
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出现,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我们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由于应激事件、物质滥用和网络成瘾等因素引起的心理危机而导致的自杀或他杀危及到当事人或别人生命安全的事件称为极端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极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我们的社会、家庭、高校和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都应该共同关注和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极端心理问题成因,以防止高职院校大学生极端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刘存志 《神州》2012,(6):291-291
初中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史胜梅 《神州》2013,(4):245-245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档次也水涨船高,甚至出现片面地、盲目地、过高地追求物质享受的风气。心理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也受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学生消费心理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非理性心理,表现为随意性、盲目性;一种是虚荣心理。表现为互相攀比和超前消费。这些心理倾向的出现不仅给家庭经济带来压力,更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和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成了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经济贫困导致了心理贫困,在性格、学业、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本文以心理资本理论为视角,帮助贫困大学生重新树立希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自信与增强心理韧性等,以此探讨提升该群体的心理资本的路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于海波 《旅游科学》2011,25(1):46-53
本文对利用网络话题获取定性数据的方法、对网络话题的分类、网络话题搜集方法的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探讨。网络话题方法根据研究者参与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不参与型、一般参与型与强势参与型三种类型,适用于取得多样的、深刻的观点内容。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以网络话题为样本,分析了我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表达。研究发现:旅游者多数从心理和情感需求角度来叙述旅游动机以及旅游对旅游者个人的影响;我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源于学习、探索、消除心理压力的需要。从网友的话题中还发现:旅游和旅行促进了某些旅游者对家与家乡的热爱,即通过外出旅游,认知了“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庞然 《文史月刊》2012,(Z3):127-128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从需要层级的视角阐释了人的需要与动机机制,本文从心理学的需要与动机的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为我党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可靠接班人,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质;弘扬先进典型,突出示范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树立服务意识;发挥网络优势,争抢网络阵地将成为纯洁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探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葛晓亮 《沧桑》2011,(2):114-11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致力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这一视角,通过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对南通市的2所初中的450名学生进行测量,并配合使用家庭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其中的34名IAD者和34名非IAD者进行测量,试图表明和揭示网络成瘾青少年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即对孩子缺少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多等等。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莉 《黑龙江史志》2008,(20):94-95
大量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网络社团在增加大学生表达渠道、丰富社会交往、调适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为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本文探讨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团的心理动因,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网络互动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这一新型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傅丽华 《黑龙江史志》2013,(11):259+262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够比较真实的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理,体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角度对大学校园的流行语展开探讨,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需要、创新精神、从众心理是校园流行语能够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