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華書局1984年點校本《徂徠石先生文集》中關於石介高足張續之名存在兩種寫法,除張續外,還有張績。張續見諸該書附録四《事迹評論》引歐陽修云:"先生二十年東魯,能使魯人皆好學。其間張續與李常,剖琢瑉石得天璞"(頁305);又引王闢之語:"濮人李植成伯與張續禹功師徂徠石守道,爲門人高第。歐陽文忠《讀徂徠集詩》云:‘常續最高第,騫遊各名科’"(頁313)。張績則見於該書卷二《古詩二十五首》之《贈張績禹功》(頁17)和卷一  相似文献   

2.
讀書柧録     
歐陽修《水谷夜行寄子美聖俞》:"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今人《歐陽修詩文集校箋》頁46注引蘇舜欽《答梅聖俞見寄》:"古貴知者稀,流俗豈足顧?"按:所引蘇句,與歐詩似無涉。蘇云知音稀少,正是古人之所貴;歐云梅如古貨,世俗之所不喜,故難於"脱手"耳。此本諧謔語,其前"譬如妖韶女,老自有餘態"云云,亦同。然"古貨難賣",確有來歷。《論衡·狀留》云:"大器晚成,寶貨難售也。不崇一朝,輒成賈者,菜果之物也。"王充之意,又本諸《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貢善賈,此節特語妙(按:黄暉《論衡校釋》"寶貨"句下,無注,今爲拈出)。  相似文献   

3.
林繼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35-368,396
杜甫詩《洗兵馬》錢謙益注歷來聚訟紛紜,它涉及理解的客觀性、歷史性,須進一步討論。本文先從《洗兵馬》所處整體語境進行考論,認爲該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的可能性較大,反映該時期特有的君臣士民平叛的"喜躍氣象"。錢注將該詩主題歸結爲"刺肅宗",有悖於文章顯示的主導氣氛,尤其是認定杜甫對肅宗"不欲其成乎爲君",是無視作者情志,有失於"客觀性"。然而文本意義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變化,闡釋者必然參與文本意義之建構,從這一角度看,則錢注將《洗兵馬》納入後半部杜詩之整體,發露文本的潛在意義,又有其合理性與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韓愈晚年是否服食硫黄以及爲何服食硫黄,是韓愈生平研究與品格評價中仍無定説的關鍵問題。以韓愈自述的"足弱不能步"、張籍的《祭退之》詩、白居易的《思舊》詩與隋唐相關醫籍相比對,韓愈確實服食了硫黄類的"藥湯";但服此藥湯的目的,是對症下藥地治療腳氣病中的"足弱"之症,而非喜好聲色的壯陽之需。韓愈罹患"足弱"的病原,則與其長期的南土經歷、豐肥的體型、遠貶潮州的沉重打擊有關。韓愈之卒,亦因"足弱"病症,而非硫黄中毒。  相似文献   

5.
正李戡(783—837),一名天授,一名飛,字定臣,李唐宗室,久居常州,少孤好學。憲宗元和七年(812)舉進士,恥爲吏唱名而入場屋,未試而返江東,遂隱陽羨。文宗大和九年在洛陽,與杜牧有過往。開成元年,爲平盧節度巡官。二年,府罷歸洛陽,以疾卒,年五十五。曾著文數百篇,又集唐初以來古詩若干首,編爲《唐詩》三卷,均不傳。杜牧爲其撰《唐故平盧軍節度巡官隴西李府君  相似文献   

6.
陳與義因靖康之亂避難南來,寓湖南武岡軍紫陽山,並留有不少詩文,是當地的歷史大事。在地方志中,因所據記載簡略,對他因何而來,有哪些作品,皆説不清楚。他所寓紫陽周漕的先人是北宋名臣,經他宣揚,成爲府、縣志中的名人、鄉賢,但事實上,因歷代方志或以訛傳訛,或憑主觀發揮,離事實越來越遠。本文意圖通過陳與義寓居武岡的故事及留下的遺迹,如何演繹爲方志和周姓族譜中於史無徵的傳説,從史料追根溯源,爲應如何利用方志提供示例參考。  相似文献   

7.
<正>魏晉名士嵇康,以神仙爲必有~①,"思欲登仙,以濟不朽"(《兄秀才入軍詩》)~②。又"性好服食,常御上藥"(《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嵇氏譜》)~③,志在養素全真,著"養生之論"~④。嵇康生平與道教之關係,前賢已有考説~⑤,至於其身後"仙緣"~⑥,則尚有剩義可述。兹以《道藏》文獻爲中心,結合幾處疑點問題,考論嵇康生前身後之"仙緣"。一"洛陽屍解"説與《神仙傳》魏景元四年(263)洛陽東市,嵇康臨刑,"三千太學生爲之請命"(《世説新  相似文献   

8.
李飛躍  韓婭非 《中华文史论丛》2023,(2):315-356+409-410
基於唐詩生成的兩種近體詩律模型,爲律絶創作、詩體研究和文獻校勘提供了基本準則。通過對《全唐詩》全部五七言四八句詩歌的格律統計發現,林庚和啓功先生所提格律模型呈現率相對較高,但整體上完全符合標準模型的詩作比例較小,只是隨着拗變量的增加而覆蓋面益廣。鑑於中土文獻有關標準詩型的記載出現較晚,本文基於現有詩例,從句、聯、篇等層面分類分期考察了詩律模型的生成與演變。前人受限於文本形態和技術手段,難以實現全樣本、精確化的聲律統計。將《全唐詩》、《全宋詩》甚至近體詩歌作爲一個文本集來統計,可以超越抽樣分析而把握近體詩律的要素特徵與歷史演變,避免將標準模型作爲字音研判、異文辨析、體式分别的先驗標準。唐宋詩歌的標引計量與實證分析,有望將相關研究命題交叉驗證、關聯共現,從更多維度刻畫和揭示古典詩歌的聲律特徵。  相似文献   

9.
張馳 《中华文史论丛》2023,(1):111-136+402-403
唐懿宗時期發生四星會聚於畢、昴的天象,分野爲趙、魏,懿宗令成德節度使王景崇披衮冕以厭勝之,《舊五代史·唐莊宗紀》認爲這是李存勗魏州即位之兆。僖宗時期,發生“木星入斗”的天象。《新唐書·天文志》將之繫於乾符六年(879),《北夢3)言》、《册府元龜》等則曰“乾符中”,並將之與王鐸問占、朱温天命建立起聯繫。根據計算,唐代後期確實發生了這兩個天象,但與史書記載時間並不吻合。實際發生過的天象,經過五代史官的改造,便成爲證明君主天命的有利徵兆。從這兩件史事中,可以一窺歷史記載的實相與變相、史官誤載的有意與無意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0.
《詩比興箋》是一部作者歸屬有争議的著作:一方面自清咸豐五年(1855)初刻本(下簡稱“刻本”)開始,即署“蕲水陳沆撰”;一方面自該書刊行起,即有“實魏默深先生之作”的傳聞。如楊守敬《與豹岑書》云:“吾鄉陳小舫為其尊人刻《詩比興箋》,實魏默深先生之作(原注:江南人皆知此事。敬以默深先生《詩古微》照之,其說至確)。當世不議其假託,而稱其孝思,況迂公  相似文献   

11.
中國早期經典的形成條件是作爲公衆集會的儀式和作爲典範知識之載體的教育。分佈在黄河、長江兩大流域,結構要素相近的彩陶圖案,提示了某種範本的存在,也提示了經典的起源。現有資料表明,《易》、《書》、《詩》都經歷了由儀式文本(巫師文本)到意義文本(政事文本)再到德教文本(經典)的過渡,由“贊治”、“造士”兩大需要推動而逐步形成。這一過程也表現爲對檔案文書、普通典籍加以選擇的過程,貫穿於其中的選擇標準正是對“德”和通識的重視。與之相對,是由“史”所代表的依靠世俗知識和工藝技術建構的價值系統。所謂“文勝質則史”、“數而不達於德爲史”,以及後來的“道”與“器”之分、“六藝”與“諸子”之分,其實是上古經典觀念的表現。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的閩中地區,被認為是有明一代宗唐詩學觀念與詩風播遷的一大策源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裹曾經誕生了以林鴻、高樑為首,所謂“閩中十子”的倡鸣唐詩之詩派,尤其自高棅《唐詩品彙》、《唐詩正聲》出,史稱“終明之世,館阁宗之”,“厥後李夢陽、何景明等,摹擬盛唐,名為崛起,其胚胎實兆於此”。  相似文献   

13.
關於《真誥》與唐詩的關係,學界有人認爲,盛唐時,《真誥》已對唐詩發生了相當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唐代道教授籙制度的考察,認爲道教三洞四輔體系在初盛唐依然得以維持,因此只有極少數拿到三洞法師籙位的道士,纔有機會接觸到上清經和《真誥》。《真誥》擴大傳播並真正發生較廣泛的影響應該在中唐之後。因安史之亂,唐代政權漸失去控制力,使依賴政權維持的道教三洞四輔制度難以爲繼。所以,《真誥》對唐詩發生影響的時間,相應在中唐之後。這一情況與唐詩可以互相印證。  相似文献   

14.
南宋慶元二年(1196)周必大刊刻《歐陽文忠公集》(原刻本)一百五十三卷,流傳至今。其中卷一三一至卷一三三收録歐陽修的詞集《近體樂府》。周必大刊刻的《歐陽文忠公集》(原刻本)曾于南宋時期幾經增補。在增補過程中,《近體樂府》添加了部分詞作,最終周必大《歐陽文忠公集》(原刻本)的《近體樂府》收録了一百八十一首。另一方面在周必大刊刻的《歐陽文忠公集》(原刻本)基礎上,南宋後期刊刻的天理圖書館所藏的《歐陽文忠公集》中的《近體樂府》增補十三首,總共收録一百九十四首。南宋時期關於這兩種《近體樂府》收録詞數目不同的情況,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完全未曾覺察到。本文基於之前的研究成果,首次對南宋時期存在的兩種《近體樂府》進行釐清。並且,基於南宋時期兩種既存的《近體樂府》,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角度,進一步對歐陽修《近體樂府》的傳承與相關問題進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佚書《毛詩譜》是鄭玄《詩經》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鄭氏《詩譜》主要由《譜》序、《譜》文和《譜》表構成,《譜》表是《詩譜》的核心。唐人所撰《毛詩正義》引録《譜》序和《譜》文,並對《譜》表加以描述,但未保留原表。《詩譜》亡佚後,《譜》表的主要内容以及《譜》序、《譜》文可據《正義》大致恢復,《譜》表之體式則成爲《詩譜》復原的關鍵。北宋歐陽修以《詩譜》殘本爲基礎作《詩譜補亡》,具備《譜》表,但又羼入了私見。以歐氏《詩譜補亡》版本及後來諸家所製《譜》表之體式爲基礎,裁之以《毛詩》經義、鄭學原義及《正義》對《譜》表的描述,鄭氏《譜》表之體式始得尋繹。在此基礎上,辨析《譜》表内容之疑義,兼及《譜》題,鄭氏《詩譜》原貌始得概見。  相似文献   

16.
<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就遇到回歸文學本位與固守文史考據如何取捨的兩難問題。雖然這需要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省思兩者之間不會絶緣的關係,但無法即刻具備的綽綽有餘裕的學術環境,使得解決問題的期限一再拖延。近些年,文學本位的呼唤仍舊在缺乏成效地持續,而文獻與歷史層面的研究則發生着不能無視的改變。  相似文献   

17.
《日本刀歌》爲歐陽修所作,抑或司馬光所作,今人譚彼岸(《〈日本刀歌〉作者新考》,《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2期)、王水照(《〈日本刀歌〉與漢籍回流》,《半肖居筆記》,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寧羣娣(《關於〈日本刀歌〉作者及其影響的考證》,《瀋陽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均有所考證。譚文較早,故近來出版之洪本健《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以其爲最早考辨文字(上海古籍出  相似文献   

18.
船山明亡後隱於深山四十餘年,以漢衣冠終其身,並世殆無第二人。其所以能如此,在深信人能以“養性”爲功於天地。船山以爲,通天下一氣,一陰一陽,絪緼相繼而不息。最清者》太虛“天氣”,純粹而靈;降而爲“地氣”或“五行之氣”,則稍濁而有礙;地氣凝結,則爲形質。人之所以有靈,在於有心,心中函有太虛天氣,是爲“神”,爲“性”。此神爲地氣所包,地氣則限於形質。心中之神雖得自太虛,然既生之後,則與地氣交通往來,人能自取自用。神之爲清爲濁,於是端賴於己。且人一生所爲所思,皆不滅而融入其神,死後同歸太虛。故君子“存事没寧”,不遺造化以疵纇。如此信仰,直可名爲儒家士君子之宗教也。  相似文献   

19.
<正>《華陽國志》記載宏富,考證翔實,久爲古今學者稱道,然歷代翻刻,訛誤在所難免,任乃强先生《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對該書進行了大量的訂補工作,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校書如掃落葉,該書仍有一些訛誤的地方,兹舉二例如下:《漢中志》:漢安帝永初二年……漢陽杜琦,自稱將軍,叛亂廣漢郡,  相似文献   

20.
杜集宋本從編次上可分爲分體本(按體裁)、編年本(按時間)與分類本(按内容)三種系統。今存杜集的祖本王洙本是分體本,但王洙本的源頭是大致按時間順序編纂的唐代"舊蜀本"。此後宋代杜集編纂一方面以王洙分體本爲祖本,另一方面又順應杜詩"詩史"性質,將分體本重新編纂爲編年形態,這就形成了"唐人‘以時爲序’之本——宋人分體本——宋人編年本"的否定與否定之否定。這種編次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調和,出現以分體本爲框架、又對每首詩加以"題下繫年"的《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體例甚奇"的"海内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實際上正是以《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爲底本,既保留每詩"題下繫年",又進一步以"體下再分體"方式編纂而成,成爲宋代杜集分體、編年調和的最終、也是最典型的文本形態。研究杜集,相對於宏觀的"卷帙分合"與微觀的"異文校勘"兩個層次,中觀層次的"篇目編次"研究具有合法性、合目的性與便於操作三點優勢。這對唐人别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