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立钢 《旅游》2002,(1):42-43
有这样一座山,当年秦始皇立国之初曾东巡齐鲁.即首次登临此山.携众卧封禅奉拜,并由名承相李斯撰文刻石,留下了著名的泰峰山碑.它是东岳泰山的门户,又是孔子、孟子故里的后花园,在这座山下,曾出现过多个谈诗论道的著名书院——春秋书院、峰阳书院.孤桐书院和子思书院,云集过从春秋战国到明清王朝的历代先贤圣哲、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有一个旧名叫黄草坝。黄草即是中药材中的金仅石锁。好一片秀丽而辽阔的高原台地,以它的文物古迹,奇山佳水,早就被称为南盘江畔~颗明珠,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耐人寻味和思考的故事。我这里只说一说它在清代末期和民国初年,出国留学生多达四十余人,这是不寻常的现象,也是可供教育史研究的一个课题。清嘉庆2年(1798)建县,王前已经设立书院,经过嘉庆、光绪年间两次迁移、扩修,到光绪15年(188)这座远近闻名的笔山书院就为培育地方人才作出了相当可观的贡献,这里先要提到刘统之这个人。在贵阳白沙…  相似文献   

3.
徐守成 《古今谈》2001,(4):32-34,31
为考证明代王阳明在杭州的行踪,我们几乎踏遍了杭州城,不管是凤凰山麓万松岭的万松书院,还是玉皇山麓天真山的天真书院;不管是净寺、虎跑,还是杭州浙江贡院。可惜岁月的风尘已经掩埋了王阳明在杭州的遗迹。据历史记载,王阳明与西子湖是有情有缘的,虽然王阳明没有在杭州任过职,但却在杭州这块土地上,留下不少脚印。  相似文献   

4.
草堂山之名首见朱熹好友梁克家《三山志》中,宋明以及清康熙方志的记载都否定草堂山与朱子有关。现存乾隆、嘉庆二碑揭示:草堂山的遗址不是紫阳书院遗址,而是韶溪书院遗址。崇祯"紫阳朱先生书院"碑与乾隆《福清县志》相关记载均属民间传说的产物,不可采信。据唐萧项诗、宋《莆阳比事》与康熙《闽粤巡海纪略》等记载,结合实地考察,认定草堂山在唐末为翁承赞兄弟读书的漆林书堂,后毁。大致在朱熹去世后的南宋末,宋儒黄伯谷在书堂旧址创"韶溪书院"。  相似文献   

5.
正站在营盘古堡旧址上往下望扰绕村,散落山下的房舍在云影、树荫中静谧恬淡,山风吹过,就算是简单的一瞥,就已经知道所谓的"天荒地老"、"庭院无声,"岁月静好"都在这里了。高坡扰绕村,是以苗族为主要人口的高坡乡唯一的布依族村子,村子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布依族。扰绕村,拗口的村名,处在海拔1500米的山地上,这里有四季不同的田园风光,这里有景致奇绝的红岩峡谷,还有几百年前留下的营盘古堡。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西南军阀史,绕不开兴义系;提起兴义系,绕不开笔山书院。——题记过去,提起书院,人们会想起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他们与朱熹、张栻、陆九渊这些名字联系在一起。书院,顾名思义,是远离尘嚣闭门读书、潜心修养的所在。笔山书院,培养出了众多栋梁之才,如王伯群、保衡、刘显治、李培先、何应钦、王聘贤、刘若遗、王文华等。品读民国时期贵州军阀历史,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李克明 《沧桑》2011,(3):54-57
平定书院的正式出现,据光绪《平定州志》载,始于元初,但其孕育胚化要追溯至北宋末年和金代。书院的持续发展为平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平定文化理论思维高度,书院的藏书、刻书事业促进了平定文化的发展,书院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为平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扎尕那是地质运动造就的怪胎,位于高山峡谷,迭山断裂带、白龙江隆起与洮河凹陷的交界处,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成都盆地的三不管边缘.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才留下这块与世隔绝的秘境.  相似文献   

9.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这是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书院正是这样一所"庭院"。它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宋代是书院的鼎盛期,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曾写道:"国初海内向平,文风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白鹿,天下所谓四大书院者。"800年过去,这四大书院依然存在,就是今天所说的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10.
<正>大溪地(又译为塔希提),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物产丰富、四季如春,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大约一百万到三百万年前,海底的火山活动造就了大溪地的风貌,以及海域周围的珊瑚礁地貌,不过直到1520年这里才留下人类的足迹。如今,大溪地是南太平洋著名的旅游胜地,深秋时节,不妨乘坐邮轮细细品味这片岛屿的纯净。  相似文献   

11.
附设于北京辅仁大学,由教宗驻华代表创立,委托天主教圣言会管理的司铎书院(1938—1950),是为司铎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其直接目的,是为天主教中学和修院培养师资;其长远目标,则是以提高国籍司铎教育程度,达到学术传教的目的。"学术传教"作为一种传教方法,作为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的进路之一,是始自利玛窦时代,民国时期由马相伯、英敛之所继承的重要思想。司铎书院承载了"学术传教"理想,为中国天主教修院储备了师资,为天主教的本地化培养了领袖人才,并发掘和造就了各类学术专才,推动了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文笔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灵川县知县王引楷再度捐资重修"义学",并改名为"文笔书院"。旧址在今灵川县三街凤凰圩南。学员一般为十五六岁男生。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山场租,每年收租银25元。以学生自修为主,辅以教师指导。咸丰三年(1853),遭火焚毁。同治四年(1865),知县江正本与官绅捐资重建文笔书院,并改名"培英书院"。院宽6丈,深20丈,内外讲堂各1间,有前后廊房。经费来源于学田租谷和租银。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办。后曾为三街镇爱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贵山书院是清代贵州省级重点书院,唯一的高等学府。“贵山三先生”留下了宝贵而非常有价值的办学育才经验。时至清末,随着社会教育的变革,书院遂改为贵州第一所高等学府一一贵州大学堂,为近代贵州新教育改革发展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正一南香山及莲花书院名考南香山位于增城市永宁街,海拔433.2米,自古名号为南樵山,与东樵罗浮山和南海西樵山合称为粤中"三樵"。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有三樵,曰东樵,曰南樵,曰西樵"。南樵山靠近珠江口,濒临南海。清乾隆年间增城知县管一清远眺南樵山,写下《舟中望南樵山》一诗,其中有:"一曲娥眉横海上,南樵风致胜东樵"的诗句。"一曲娥眉横海上"的娥眉,是古代南香山的正式名字。古时除号为南樵山  相似文献   

15.
田青刚 《黑龙江史志》2011,(10):51-52,55
鸡公山避暑胜地的形成,与西方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传教士是近代鸡公山开发的先驱.西人钟情鸡公山,缘于该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在这里,西方人留下了永久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8月9—1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明清史重点学科共同主办的"明清书院文献与书院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会议围绕书院文献编纂与考订、明清书院相关史实考证、明清书院与学术及政治之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与对话。陈时龙共考证了明代96种书院志,对其记载对象、作者、卷数、编纂时间、体例等均进行了详尽考察,呈现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明代书院志专题目录。刘艳伟通过分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古代书院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书院,充分显示出书院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教育需求的特点。岳麓、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重镇,曾经主导湖湘文化的发展方向。白鹿洞书院,曾经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与学术中心。东林书院因承接程朱之学而有"洛闽中枢"而闻名天下。安定书院所祀胡瑗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声。鹅湖书院因阐扬理学之功而获得清康熙帝手书"穷理居敬"之匾。浙江书院推进了江浙地  相似文献   

18.
传道与为己并兼是传统书院的办学宗旨。传道即道统传承与创新,其实质就是如何"为学"。"为己",就是成就自己,完善自我人格,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在书院教育中,"为学"与"做人"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书院在其讲学方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讲学形式与独具特色的会讲制度,体现了书院追求规范宰制与精神自主的平衡。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从书院文化传统中借鉴其办学宗旨的精神实质,处理好为学与做人的关系;吸取其讲学方式的精神内涵,处理好规范与自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熟悉孟子经典的人对这句话不会陌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是峄山,位于邹城境内,如今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峄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诗》《书经》《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而秦始皇泰山封禅的途中,峄山则是重要的前站,历代帝王将相、文豪名擘,都曾慕名登临,留下了峄阳、孤桐、子思、春秋“四大书院”和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  相似文献   

20.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读书、讲学之所,由来久矣。书院的兴起,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基地,更是士人相聚论道、结为学术派系的场所,对后世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承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和是闽北边陲山区小县,古时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山谷阻险,民罕十连之聚"。然而,就是这个"僻居山陬"的"下邑",却素称"文献之地",自古就有"先贤过化之乡"称誉,其原因就在于宋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