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作家李文瀚的散曲集《味尘轩词余》曾被《全清散曲》辑编者所关注,但由于条件所限而未能被收入。笔者在国家重大项目《古本散曲集成》的文献普查工作中发现了原书,该书共收录散曲套数十五篇,其中有八篇可补《全清散曲》之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本文对这八篇套数进行了校点,对相关人物作了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李文瀚的散曲创作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杨基是明初“吴中四杰”之一,以诗名世,而文向来少有人留意,其别集《眉庵集》亦不收。以下四篇佚文的辑出,或可补其阙略。  相似文献   

3.
王志强 《福建史志》2023,(6):34-41+76
我国方志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其中不少文献为文人别集所遗收。笔者于各地方志中发现漳州大儒黄道周集外佚文11篇,其中墓表四篇、记两篇、序两篇、书信两篇以及代崇祯帝写的诰制一篇,将其整理,可补《黄道周集》之遗。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6,(5)
朱熹著作有《晦庵集》(《正集》)、《续集》、《别集》三部分。《正集》、《别集》因有序文,编者及编定时间较为明确,惟《续集》无序,何人何时何地所编至今成谜。江苏丹阳东王村民国《王氏宗谱》及金坛岳阳村民国《王氏宗谱》,存王遂《晦庵先生续集序》,解开了《晦庵续集》成书之谜,即:王遂主导收集,以蔡模所"抄录"的底本为主体,经刘忠考订、校勘、编撰而成,淳祐五年五月刻印于建安。另辑得王遂佚文二篇。又,《全宋文》之《节斋蔡先生墓志铭》显系嘉靖《建阳县志》所节录,今据《蔡氏九儒书》卷三《节斋公集》附录所存《节斋先生墓志铭》予以补全。  相似文献   

5.
福建人林鍼于清道光年间赴美教习中文和游历,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写成《西海纪游草》一书。书成之后,稿本曾在厦门、福州等地流传,曾为洋务派闽浙总督左宗棠等人注目存阅,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付梓刊刻。刻本正文由《西海纪游自序》和《西海纪游诗》组成,附录《救回被诱潮人记》等二篇,首尾有序、跋和题诗二十六篇,全书不分卷。由于当日刊刻数量不多,现在已是罕见的珍本了。我从厦门李熙  相似文献   

6.
《张可久集校注》订补张如安张可久(小山)是历代公认的元代散曲创作的“词林宗匠”、“一代巨手”。吕薇芬、杨镰合著的《张可久集校注》(浙江右籍出版社1995年版)是目前搜罗最全、校勘最精、资料最富的一部张氏曲、词、诗、文的合集,这无凝是当的散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查阅《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下称《四库》),发现重复、误收和漏缮书共五种。录述如下,仅供读者研究、查阅是书的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重复收入书三种。 (一)集部三、别集类二,《洪龟父集》上下二卷,宋洪朋撰。《总目》云:《永乐大典》本。 集部四、别集类三,《西渡集》上下二卷并《补遗》一卷,宋洪炎撰。《附录》二卷(一卷,《诗》九首,宋洪朋撰;一卷,《诗》二十四首、《记》二篇,宋洪刍撰。)。《总目》云: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按:《西渡集》书前《提要》云:“……卷末所附朋《诗》九首,刍《诗》二十四首、《记》二篇。不知何人所辑。……二人集已别著录。此为  相似文献   

8.
清初硕学朱彝尊(1629-1709)《曝书亭集》卷44《桂林风土记跋》说该书“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膑、李渤诸人诗。采唐音者均未著于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也”。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总目》卷70《史部&;#183;地理类三》录《桂林风土记》,继朱说曰:“今观诸诗外,尚有杨尚书、陆宏休二首,亦唐代轶篇,为他书之所未载。  相似文献   

9.
魏丽 《沧桑》2011,(4):114-116
贯云石是元代延、至治曲坛上独领时代风骚的"曲状元",元代散曲创作成就自不用说。同时,他的诗文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豪放直率中蕴含着清新淡雅。在语言方面,通俗自然又不乏雅炼精整。他的作品兼收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气,又具有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莫仲予先生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诗坛和书坛耆宿他的《留花庵诗稿》和《莫仲予章草集》最近由香港创慧文化和岭南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其中《留花庵诗稿》收入他近70年来的诗作300多篇,全部由作者用行书誊写读者从中既可欣赏他那雄浑古雅的诗,又可欣赏他那秀逸洒脱的书法。《莫仲予章草集》收入他的章草作品60余幅:为了探讨诗词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莫仲予诗书艺术研讨会暨《留花庵诗稿》、《莫仲予章草集》首发式”。现将研讨会和首发式上部分学者、诗人和书法家的发言选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彭元瑞藏知圣道斋本《周益公集》编校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大臣,著述卷帙浩繁。他的嗣子周纶将他的文集的首一百廿五卷、附 录五卷和周纶撰的年谱会梓,余下的大量 记和书稿则由郑子敬募工人刻印。全书合共二百卷、附 录五卷和年谱一卷,名为《文忠集》。清道光末年,欧阳 与彭邦畴等以彭元瑞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 购得的《周益公集》为底本,重新编刊周必大集,书名《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此本卷末所录《记钞周 益国文忠公集始末》简述这部《周益公集》的背景,惜仅存半篇,未能清楚交代此本的编校过程。幸而 《 宋楼藏书志》载入了宋宾王为周必大集写的跋文,其前半篇的内容与《记钞周益国文忠公集始末》 十分相似,这不但证明了宋宾王是《记钞周益国文忠公集始末》的作者,他的跋文还扼要记录了宋宾 王、谢浦泰等人校订这部《周益公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杨焄 《文献》2007,(3):116
王士禛是清代前期诗坛的盟主,也是当时知名的藏书家.他对于经手之书,常写有题跋,加以评骘或考订.清人刘坚曾辑有《渔洋书籍跋尾》(《啸园丛书》本),近人陈乃乾又有《重辑渔洋书跋》(中华书局1958年版),今人王绍曾、杜泽逊在此基础上,将纂辑范围扩展至王氏文集、笔记,以至诸家簿录,汇为《渔洋读书记》一书(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所得读书评跋多达六百四十篇,数量可称富赡.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著作,收录自周武王迄于五代金石拓本数千篇,编为一千卷。又“撮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①命子为目录十卷,附于跋尾之后。②今存《集古录跋尾》十卷,其于历史、文学、书法等各方面都有考订评论,多所发见,对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集古录跋尾》卷五《唐孔子庙堂碑》详言是书修撰之由:右《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余为童儿时,尝得此碑以学书,当时刻画完好。后二十余年,复得斯本,则残缺如此。因感夫物之终敝,虽金石之坚不能以自久,于是始欲集…  相似文献   

14.
张綖文辑录     
张綖是明代中期重要的词论家,著述甚丰,如《杜诗通》《杜律本义》《诗余图谱》等著作影响深远。其诗词作品收录在《张南湖先生诗集》,但散文未能都为一集,多已散佚,诚为憾事。现从多种传世文献中辑出张文计11篇,略加考证,以说明其出处、题旨和作意。这11篇文章多为序、跋、记文,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观、人生观和文学观,对进一步研究其生平、思想、交游和文学创作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工诗文、善书画。与董其昌、陈继儒友善。与王鉴、王、王原祁而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家领袖人物。作为清初"四王"画派的奠基人。王时敏的仿古创作理论与艺术实践,不仅主导了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推动了  相似文献   

16.
杨慎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杨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人。历官至翰林学士。因“仪大礼”触怒世宗而下诏狱,被廷杖削籍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达30多年逝世,年74岁。杨慎幼警敏,11岁能诗,12岁能作文,人以神童视之。工乐府、善弹词。除诗文而外,还有著作一百余种。有《升庵集》《、丹铅余录》《、广夷坚志》《、古今谚》《、诗活补遗》《、风雅逸篇》《、滇载记》等诗文集,阅览之博,著作之富,有明一代,首推杨慎为第一。杨慎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如其《新都县八阵图记》文:院林谪慎乐升补,著朴“…  相似文献   

17.
刘大胜 《安徽史学》2015,(3):161-165
牟润孙在《励耘书屋问学回忆--陈援庵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感言》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
  先师很少批评人,时常诵“不薄今人爱古人”这句诗。五四以后,梁任公、胡适都大捧章实斋,我曾问过先师“章实斋学问如何?”先生笑着说“乡曲之士”!我当初不明白为什么说他是乡下人?后来看到章氏著《史籍考》,自称仿效朱彝尊著的《经义考》,却不知朱氏之书是仿自僧的《出三藏记集》。所见不广,岂不是乡下人?先师时常说,“读书少的人,好发议论”。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万千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嘶家、翻译家于一身,其清雅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新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  相似文献   

19.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惊骇文坛的“《南山集》案”终于有了最终的裁决:曾以撰著《南山集》而扬名一时的戴名世,以书中“语多狂悖”获罪而被处以极刑。自然,他的著作也被禁毁。此案牵涉到三百多人,大多受到处罚,虽侥幸逃生,但人人如惊弓之鸟,噤若寒蝉,从此缄口不谈戴名世。 此案到底缘何而起呢? 忧庵,是戴名世48岁时给自己取的号,其缘由见《忧庵记》:“五行之乖诊入吾之膏盲,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元气之败坏毒吾之肺肠。”他为此“纠纷郁结、彷徨辗转”,以至病痛愁苦,“疾且益殆”。很明显,他不仅仅是为个人的落拓不遇而忧伤愁苦,…  相似文献   

20.
《嗓淡行院》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明 《文献》1999,(4):95-99
元高安道的《嗓淡行院》是治戏曲史者每每引用的一篇名作,这篇散曲中所透露的众多戏曲与俗文化信息只有《庄家不识勾栏》、《拘刷行院》等三两篇散曲可以与之媲美.虽然其内容引述者众多,但其题意自王国维以降,尚无人解之.由于无法解题,势必影响对其内容的正确理解.本文旨在对《嗓淡行院》题意进行考释,并进而发明其在戏曲史中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