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开"校父"严范孙,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曾因致力于改革科举制度而名闻天下。因他,才有百年南开的辉煌。但他的慧眼识才识人,却不尽为世人所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进入南开学校学习,很快崭露头角,引起了校董严范孙的注意。1914年,南开学校举行全校作文竞赛,严范孙和校长张伯苓都亲自出任评委。  相似文献   

2.
1913年8月,15岁的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他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南开学校座落在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当时,全国各地来南开报考的人数相当多.一个班里往往就有好几个外省来的人,1913年8月到1917年6月,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4年的中学生活(当时学制是4年).南开学校的东楼建于lop年,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楼上并排5大间。周恩来毕业那年,就在这座教学楼上北头第二间教室上课。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周恩来同志在校时,正值辛亥革命之后。那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封建军阀割据四方,人民深受苦难。周恩来深切地…  相似文献   

3.
南开学校校名与郑菊如先生《炎黄春秋》2004年第10期刊登了南开中学校友申泮文院士的《培育出新中国两位总理的名校》。我作为天津南开中学的校友,读了之后,十分高兴,对母校的历史和南开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申泮文的文章在述说了严修改家塾为敬业学堂之后,说:“后因房舍不敷应用,1906年在南开洼购地建新校,改称南开中学。”事实上,南开校址的土地,不是购买的,而是郑菊如先生捐赠的。根据“中华民国四年夏季订”的《天津南开学校章程》中的《沿革志略》中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邑绅郑菊如先生以南开水闸旁空地十余亩捐助本校。…  相似文献   

4.
张我一 《中国钱币》2004,(3):68-75,F008
陈铁卿先生为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以降成就斐然的泉学学者 ,但泉界所知不多 ,笔者遂初有意动笔。今年适逢天津南开中学百年华诞 ,因先生出自南开 ,终于泉学 ,故促使我们以此为切入作深入探究 :是什么造就了南开学子陈钢和学者陈铁卿 ?本文将作实事求是的剖析。生 平  陈铁卿先生 (名钢 ,别号铁卿 ,离开南开学校后以别号行 ) ① 祖籍绍兴 ,1 892年 1 0月 2 0日生于天津 ,1 982年病逝 ,享年九十。先生早年就读天津南开中学 ,毕业即留学日本 ;1 91 8年因意外重病被迫放弃学业。返国后先生入地方政界 ,历任河北省政府科长、县长等职 ;1 936年…  相似文献   

5.
张颖 《文史月刊》2013,(6):38-39
天津南开中学的入门处,立着一面醒目的大镜,镜子上方篆刻着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书写的"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短短几十个字,却令人回味无穷。把"容止格言"镌刻在"可以正衣冠"的镜子上面,的确别有一番深意,我们不妨称之为"镜箴"。"镜箴"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对于学生的外表,"镜箴"的要求非常严格: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14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南开中古社会史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中古中国的都市与社会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古时期的城乡关系、都城及都城圈社会、都城中的人物活动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甘怀真以《周礼》的国家观念考察汉晋间从里制到村制的变化,认为豪族庄制、村共同体制运用儒释道的学说作为人际关系的原理,屯田制则是皇帝制国家利用里制  相似文献   

7.
兼士 《安徽史学》2005,(5):51-51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8月22-24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日本、美国、韩国、法国的学者6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31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日常生活的物质性、物质生活的多样性、物质文化及其他、物质性与地方社会、民族文化交流、城市生活、医疗生活与文化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卢建荣分析了唐宋时期的游园文化以及士大夫的政治心态。刘永华以"物"的  相似文献   

9.
赵铁信诗文书法兼善,是我国当代一位学贯古今,德才兼备,有口皆碑的优秀书法家。他出生于燕赵大地,毕业于南开大学,堪称"燕赵一杰"和"南开才子"。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26—27日,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古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第三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海内外近40位学者与会。特别演讲部分。刘尊志强调考古资料在日常生活史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对秦汉时期居住建筑装饰的考察,勾勒出汉代民众居住环境的基本场景。阿部幸信考察了魏晋  相似文献   

11.
正南开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立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Y.M.C.A.)简称"青年会",是基督教新教的社会活动组织之一,1844年由英国人乔治·威廉在伦敦创立。1895年,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青年会组织——青年会北美协会派遣来会理(David W. Lyon)来华开展工作。同  相似文献   

12.
叶公超其人     
一、学源中西 叶公超(1904-1981)原 名崇智,公超系笔铝、表字,从 政后始以字行。 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 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 叶恭绰(1881-1968),号誉 虎。民初交通界政要。嗜收藏 古物,能诗擅画,饮誉一时。叔 父视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 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 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 史,间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 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 学。"五四运动"时,天津南开 中学率先响应,16岁的叶公 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  相似文献   

13.
到马来西亚的游客几乎没有不到云顶的,云顶高原是闻名遐迩的赌场和世界级旅游胜地。然而,2007年10月23日上午11时20分,白手起家的云顶集团创办人、被誉为"亚洲四大赌王"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凡 《世界历史》2004,(6):125-128
2004年6月19—20日,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暨纪念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成立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同时也是南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即“亚太地区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的专家、学及有关研究生共110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少年时期就立下救国之志。他小学毕业时曾表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的四年里,他品学兼优,更坚定了救国之心。1917年夏从南开学校毕业后,周恩来决定东渡日本继续求学。临行前,他先到沈阳探望了伯父,并同小学时代的师友话别。他给同学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反映了其远大志向。1917年9月,周恩来登轮东渡  相似文献   

16.
张伯苓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具有发展性的理念让私立南开从无到有再到可以与清华、北大相匹敌的强校。他的"本土化"的教育思想、"允公允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民主的管理思想,不仅对南开大学有积极的影响,也对现代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也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37年9月28日夜,中国天津。静寂之夜突然被阵阵炮火声打破。驻守海光寺的日军把一墙之隔的南开做为目标,实行密集轰炸。顷刻间,美丽宁静的南开校园一片惨状,房屋倾塌,浓烟伴着烈火冲天而起。轰炸一直持续到29日,南开已成为废墟。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占全国高校损失之1/10。幸南开师生早已南迁,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悲惨事件。南开校长张伯苓适在南京,惊闻南开四部校舍皆毁,俱已化为灰烬,不禁悲从中来。“念及四十年来惨淡经营,一草  相似文献   

18.
1998年4月15日,是天津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老教育家黄钰生诞辰100周年。黄钰生的名字是和南开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长期担任南开大学秘书长,辅佐校长张伯苓,全面主持南开校务;“七七”事变后,他组织员工长途跋涉抵达昆明,代表南开与北大、清华两校通力合作,创建了战时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并多年担任西南联大师范学院院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师范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在一片废墟上主持了南开大学的重建工作,使南开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天津解放前夕,带领员工英勇护校,将南开大学完整无缺地献给人民政权。1952年后,…  相似文献   

19.
江沛 《民国档案》2011,(1):69-79
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的关系,以往研究几乎无人涉及.1930年代初,教育理念相近的蒋介石与南开校长张伯苓由初识到相知,政治与教育的相互需求以及私人友情的增长,对于此后南开大学的存续与发展关系重大.抗战爆发,毁于战火的南开大学成为战时高等教育损失的标志性形象,蒋介石在广泛的舆论同情中做出了"有中国即有南开"的承诺.其后...  相似文献   

20.
黄铭 《百年潮》2014,(3):14-20
正朱光亚,核物理学家,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当代科技领域的一位帅才。他曾多次说:"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成为中国原子弹秘密计划的重要一员朱光亚,1924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宜昌。由于勤奋好学,考取了当时国内最好的高等学府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