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攀登》2021,40(2)
网络谣言轻松摆脱了现实的社会身份与地理空间的限制,游走于网络空间的各个场景,促使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发生了重要的断裂和转变。网络谣言呈现出组织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成效。网络谣言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性与动态性,一般来说,网络谣言的发生机理并非线性递延,而是沿着生成、传播、终结的机理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同时,网络谣言始终围绕着关注度、共鸣度、话语度而形成延展动力。因此,网络谣言的治理必须立足于现有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框架,回归制度的本位,形成价值规制、技术规制与法律规制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严昊 《攀登》2020,39(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谣言的界定与规制则是社会治理制度的细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谣言会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网络谣言,在探究其内涵的同时,把网络谣言的治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推进社会治理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小桓 《区域治理》2022,(5):105-109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产生与传播的谣言具有社会常态下谣言所不同的特点,因而虚假信息犯罪的认定与处理面临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特殊性,如何妥当考量"谣言"的范围,厘清"虚假信息"边界,是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在采取合理确信原则下的主观真实标准...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流言与讹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当社会出现冲突、矛盾、动乱甚至危机时 ,谣言或类谣言就会应运而生。汉代的流言和讹言 ,就是这样的类谣言。流言、讹言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常识”所认定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捏造的消息”。对秦汉时代流言、讹言的认真考察 ,有助于对当时的社会心理氛围做出更丰富的描述 ,对此类信息的“历史真实性”及其与特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完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李一聪  李静 《神州》2013,(34):262-262
近期,警方对涉及在网络上造谣、非法炒作、非法网络公关进行了严肃查处、处理。一系列举措使人们又将目光投到网络谣言上。网络的迅猛发展,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谣言的制造、传播插上“翅膀”。文章以网络谣言典型事件“抢盐风潮”为切入点,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对网络谣言的形成、危害进行一定分析,分析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机理,并提出抑制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12,(2):105-125
由上访村长钱云会之死引发的谣言流播,是2011年最重要的社会事件。随着钱案信息的不断披露,本该愈益清晰的真相却因意见领袖的鸡蛋情绪,以及各种政治诉求或经济诉求的推动,反而愈益扑朔迷离。谣言家在生产和传播谣言的同时,借助历史话语对谣言进行了“正义化”包装,将政治谣言提升到“为民请愿”的道德高度,赋予负面的谣言以正面价值,由此生产出一套“正义谣言”的反权力话语。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大众平台,意见领袖的立场和话语是受到民意制约的,而民意的向背,归根结底是由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的。谣言可以理解,也可以宽容,但必须受到理性的制约。保持对谣言的警惕,用理性制约谣言,恰恰是对谣言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刘滔滔 《神州》2012,(28):219-219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挑战。作为回应,我国应吾建立起一套网络谣言法律审查标准,在保障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权利、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使社会免受网络谣言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张岩  祝鹏程 《民俗研究》2016,(3):101-107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关于异文化的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这一谣言的生产和下水道的文化象征、社会现实的促动和文艺化的传谣方式密切相关,在谣言的生产过程中,对西方的想象和自我的反思贯穿其中,成为谣言生成的重要动力。这种想象虚构了一个完美的德国形象,并将中国塑造成了好大喜功的"暴发户"形象。这种想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但对我们真正了解西方先进文明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魏泉 《民俗研究》2016,(3):92-100
无论古今中外,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谣言之所以易于形成并被普遍传播,是因其根植于人性,善于迎合大众的心理、情感和利益诉求,因此谣言研究是涉及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市场学的重要课题。从文体角度出发,聚焦分析网络时代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体",对具有典型表征的"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等常见的网络谣言文章用语作细致深入的考察,可以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辨识谣言,避免其造成危害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并对当下的谣言研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10.
谣言通常是社会自发的产物,既非故意也非谋划。信息在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会繁衍出谣言。在谣言所构成的这种信息交流中,可以重新找到一切交换的原则,信息流传是因为它有价值。对于谣言的产生有以下认知:孙本文先生认为,谣言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发生变故;二是社会面临危机;三是社会内部结构紊乱;三种现象均表现为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们使用定量与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谣言,已经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通过建立"小世界"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他们精确追索和呈现出了谣言的源头及其传播形态。然而这种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诸如过分追求因果关系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大数据研究则会通过对总体性、相关关系的关注,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大数据的方法也将给谣言的定性研究,以及在口头性与书写性、语境、信仰等关键问题的思考方面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有关毛泽东的信息历来是民众关心的热点,虽然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家庭等已为群众所熟知,但仍有许多信息并不为一般人所知。部分人利用群众高度关注毛泽东相关信息的心理,制造和传播了多起谣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毛泽东"亿元稿费"谣言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毛泽东"亿元稿费"谣言经历了产生、发酵、扩散、真相大白的过程,其传播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也最先受网络谣言之害。1991年,一家网络服务机构因在网上散布谣言,受到法律制裁。2006年,一名在网上诽谤他人的女性被判赔偿1130万美元(约合6900万元人民币),创下网络造谣案赔付额最高纪录。为了扫描不良信息,美国执法部门投巨资研发或购买过滤软件,比如,有一款"谣言机器人"软件,能通过数据分析,实  相似文献   

14.
张静 《民俗研究》2016,(3):75-84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谣言的泛滥,中国学界对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探究,其中既有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也有民俗学的视角。民俗学视角的最大特色,是将谣言的传播和变异视作一种人类固有的文化现象。西方民俗学界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关注谣言,将之视作传说,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上取得了众多成果,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谣言的类型、语境、传播和变异展开研究,不仅推动了谣言的研究,也促进了传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7,(1)
微博话语霸权表现在制造传播谣言、压制真实民意、解构核心价值和破坏网络生态四个方面,大V的追权逐利思想、信息机会主义思想、网络自由主义思想是形成话语霸权的主体根源,网民对社会问题归因不当和网络"羊群行为"是客体根源,微博的中心节点传播和碎片化传播是载体根源。当前亟需构建一个平权的网络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6.
闫岩 《神州》2011,(3X):62-62,67
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为网上道德失范会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今天的失范最终会成为终身发展的遗憾。所以,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同时,查找原因,抵御消极作用,加强网络信息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今中外,谣言从未绝迹。谣言的传播对于社会团结、社会秩序和社会信任有极大的破坏力和危害性。面对谣言,我们要擦亮眼睛,使之无所遁形,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古代历史上,谣言从来没少过,尤其是在多事之秋,会产生更多的谣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且又面临诸多变局,所以,彼时不仅谣言纷起,而且,谣言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破坏力  相似文献   

18.
来信     
国粹千万不能丢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一个严酷的现实是,很多文化遗产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堪称“中国脸谱”的国粹,如中医、京剧和书法等,都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人错误地把“国粹”等同于陈旧落后,等同于跟不上时代潮流。其实,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在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呈现良不齐、泥沙俱下的乱象。前不久,某款软件因编造的信息“有理有据”,几乎以假乱真,被戏称为“史上最强造假工具”,引发人们对于虚假信息泛滥的担忧。另外,还有虚假汇款、虚假中奖、虚假招聘、虚假借贷、虚假认证等,给人们增添烦恼,甚至带来财产、精神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15,(2)
现今社会,每逢敏感事件、负面事件发生时,社会上总有谣言流传。谣言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破坏政府公信力,侵害了当事人个人名誉。主流媒体要做好信息把关人、增强应急报道反应能力、形成攻击谣言的强大合力、加大普法宣传及运用法律武器震慑造谣者、传谣者等措施,旗帜鲜明的正面直击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