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越王赵佗     
正毛泽东凡与广东人说起广东,常常会提到当地的三个名人——孙中山、六祖慧能、南越王赵佗。这三个人,也是珠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孙中山和六祖慧能多数人都比较了解,而知道赵佗的人却不多。赵佗的老家在河北的正定。按照毛主席的说法,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这种借20世纪40年代特殊历史现象"南  相似文献   

2.
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思想史又产生了以六祖慧能《坛经》为代表的禅文化智慧,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如缘起论的哲学根基,并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发展到后期禅宗所倡导的"无情有性说",而这是一种万物平等观,它从宇宙范围内把人类与自然联系起来,将人的价值仅看作是自然价值的一部分,和草木瓦石等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伦理价值观有助于纠正人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断征服自然、索取自然的行为,从而真正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禅宗文化还是一种虽深受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尤其道家思想所影响的、却具有独创性的般若智慧,它凸显个体的心灵在瞬间直契自身本性,弥补了中国精神结构中的缺失,丰富了心灵的维度,于当下对治人们的焦虑、恐惧和彷徨等时代精神病症,不啻是一种心灵的环保。  相似文献   

4.
广东佛教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辉  李凡  王彬 《人文地理》2011,26(6):45-50
在分析文献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角度对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剖析比较,以解读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异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佛教早在汉代即已传入,后随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传播时间上,珠三角地区佛教传入最早,粤北和粤东北次之,粤东南潮汕地区则最迟;在空间分布上,广东佛教呈现明显的空间的分异现象,将广东佛教文化划分为三大文化区:广府、客家和福佬佛教文化区,分别以广州、韶关和潮州为中心,并在佛教信徒数量和比例关系及寺院规模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别;在佛教文化景观表现上,三大佛教文化区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突出地表现在佛教建筑风格、语言、音乐和民俗层面。而佛教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化深刻反映着广东对外交通条件、区域开发进程和水平及地理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山西是佛教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全国佛教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山西被誉为“佛  相似文献   

6.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7.
元和十年,嶺南節度使馬總奏請朝廷褒揚禪宗六祖慧能,詔賜"大鑒禪師"師號、"靈照之塔"塔號,請時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撰寫《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柳文沒有對禪宗宗義加以闡發,而是一方面基於"統合儒釋"立場,强調慧能禅宗思想"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的教化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大力表揚馬總的功績。按一般歷史記述,中晚唐時期禪宗洪州一派形勢大盛,籠蓋諸宗。而《大鑒禪師碑》則揭示了當時嶺南地方統治者支持禪宗"統合儒釋"、"以教輔政"的發展態勢。柳宗元的碑文作爲禪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獻,對於全面認識中晚唐禪宗乃至佛教的整體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相似文献   

8.
<正>新兴县是六祖惠能(又称慧能)的故乡。惠能年少时闻人诵《金刚经》,便结下了深深的佛缘。他在24岁时离开故乡前往湖北黄梅东山东禅寺拜五祖弘忍和尚为师,在最底层的艰辛劳动中渐悟佛性。在弘忍准备传以衣钵,命各人作偈呈验时,他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和众人深为惊异。弘忍认为惠能已深得佛教精髓,便向惠能宣讲《金刚经》,并传顿教及衣  相似文献   

9.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六祖慧能实创禅宗。慧能是唐广东新州人,因闻人诵《金刚经》有所悟,便去湖北黄梅拜师,初为行者,因识心见性,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重视,秘传法衣于慧能。慧能前以《金刚般若经》为教学内容,讲经说法。慧能则讲《坛经》,后经神会的改编而为禅宗传宗的典据。安史之乱后至唐末五代时期为禅宗最盛行之时,此禅宗发展为五大家,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元明清三代,禅宗与净土宗逐渐合流,禅宗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与净土宗称名念佛、简单易行的成佛道路,吸引了众多的信徒。禅宗的教育思想,下仅流传最广,影响了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远播朝鲜与日本。 一、“见性成佛”的教育宗旨 禅宗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成佛的方式却有别其它各宗。佛性是人人具有的,“顿悟成佛说”成为禅宗所独有的教育宗旨。禅宗认为“心即真知”、“即心是佛”、“心即理”,把外在佛变为内在佛,把“真如佛性”视为本体,认为世上一切是心(佛性)的外化。认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  相似文献   

10.
常霞 《丝绸之路》2011,(12):52-53
本文介绍了陇西佛教传播的见证、数量众多的寺庙遗址、庞大的信教僧侣、闻名全国的高僧以及珍贵的佛教文物,从而说明了陇西是佛教向中国传播的重要地域,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同时,佛教在陇西的兴盛证明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4,(1)
<正>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是旅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重要内容,本展览从丰富的馆藏中遴选出精品,分为"诸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四个部分,以石雕、木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08,(7):2-3
6月20日,2008’中国普陀山国际佛教用品博览会在"海天佛国"普陀山风景名胜区隆重开幕,这是继观音文化节和"普陀山之春"旅游节后的又一重要节庆活动,博览会设有256个展位,3000余客商,日本、泰国、韩国、文莱、尼泊尔等20多个海外国家前来参展,展出国内外颇具特色的佛教用品和旅游工艺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推进了普陀山"世界佛教圣地、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陈曙雯 《古籍研究》2001,(3):67-69,122
禅宗六祖慧能共有三碑。先天二年(713年)慧能圆寂,王维受其弟子神会之请作碑文,此时北宗正处于鼎盛期,神龙二年(706)神秀卒时,诏赐大通禅师,而慧能则未能享此荣典。此后由于荷泽宗的兴盛和洪州禅的崛起,慧能一脉地位上升。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出面确定禅宗传法旁正,立神会为七祖。元和十年(815),因南海经略使马总之请,宪宗赐慧能大鉴禅师号,是为柳碑之缘起。三年后,刘禹锡又因道琳之请再作一碑。’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故有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是其中著名的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丝绸之路开通、印度佛教经像的传入及中国造像艺术、麦积山石窟佛教传入与历代营建、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营造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等进行了论述,侧重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弘扬与麦积山石窟开创和历代营建。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著名的盛勤禅师,象郡(今象州)人,六祖慧能后"一花五叶"云门宗之四世,时获御封"明教大师"的镡津(今广西藤县)人契嵩禅师曾亲自为他的舍利塔撰写塔铭(并叙),并为他作品《原宗集》写叙,禅宗典籍对他亦多有介绍。契嵩在所撰写的《原宗集叙》开篇即有"象郡勤师聚禅学百家之说",当即点明了盛  相似文献   

16.
介永强 《丝绸之路》2009,(6):105-107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路佛教文化研究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窟造像得天独厚。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从天山南北到河西走廊,再到关陇地区,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弥山跨谷,星罗棋布,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佛教石窟寺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风景轮廓线,是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寺,对于当前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赤松的启示     
赤松禅师开黔灵山,建弘福寺,到2002年是330周年纪念。按《锦江禅灯》排列佛家禅宗传承次序,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慧能第三十七世传人中有赤松。  相似文献   

18.
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  相似文献   

19.
惠能,佛教禅宗六祖,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对传统佛教做出了重大改革和创新,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它自己的社会和宗教发展背景,本文就是要从惠能创  相似文献   

20.
正辽国自太祖皇帝起,世代崇信佛教,对佛教皆采取支持、保护政策。辽国的佛教文化继承了盛唐时期的佛教佛学,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武宗会昌年间的灭佛运动中,大批佛教弟子、佛教文化及佛教文物流向了河北地区,为当地佛教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唐天复二年(902年),辽太祖于龙化洲修建了开化寺,自此迈出了契丹佛教起始点的大门。918年,"诏见孔子庙、佛寺、道观。"太祖天显二年(927年),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