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会合和团聚,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本文详尽叙述了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再现了长征途中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正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李富春在长征中一直是红军主要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之一,始终战斗在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中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34年8月底,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的决定。9月中旬,中央调时任中央苏区所在地的江西省  相似文献   

3.
从1934年8月率红六军团先遣长征到1936年10月率红二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任弼时经历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他虽然没有作为中革军委成员参与对各路红军长征的指挥,但对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神州》2007,(4)
长征会师地会宁兴起“红色旅游”热潮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这里因此成为红色纪念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热潮的兴起,长征会师地之一的甘肃省会宁县精心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目前  相似文献   

5.
正张国焘"密电"问题由来已久,学界对此问题一直有不同观点。要研究透彻这个问题,还得从红军长征在四川懋功会师说起。1935年6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终于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两军胜利会师后,红一方面军由于在长征途中连番征战,尤其是因为长征初期"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统治,牺牲巨大,损伤严重,此时仅剩约3万兵力,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红军长征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如"长征"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是不是"战略转移"?红一方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遵义会议是不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陈云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是不是传达提纲?"四渡赤水"是不是"真如神"?关于张国焘的"密电"问题,其他几支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路程究竟有多长?三大主力会师后究竟有多少人?应该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相继在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事实上,在80年前各路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征途中,先后有过七次会师。在一定意义上讲,与另一路红军会师就意味着某路红军战略转移任务的完成,意味着红军抵达新的革命根据地,意味着红军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意味着红军夺得长征的局部胜利或彻底胜利。对于长期在国民党军分割包围下孤军奋战的各路红军来说,兵力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会师,中央提出了北上的战略方针。一九三六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红军主力从懋功会师、甘孜会师到会宁会师的战斗历程,也就是中央  相似文献   

9.
刘乾坤  任大跃 《旅游》2005,(5):74-79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组歌》里有一段: "雪皑皑,野茫茫",这就是阿坝,这就是雪山草地。1935年4月下旬至1936年8月中旬的16个月时间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相继经过阿坝州。红军在这里经历了长征途中最艰苦、最漫长、最危险而又最辉煌的战斗历程,有不少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阿坝州,红军在这里创造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惊天动地、悲壮雄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和英雄业绩。阿坝州是最能集中体现红军长征精神的地方。美国作家索尔克兹伯所作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最精彩的篇章是在阿坝州写成的。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21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突围转移,1935年12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与突围北上的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006年10月为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壮举和落实中央加强红色旅游文化宣传的举措,本刊在2006年内,开辟专栏,刊载有关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芝琛 《百年潮》2006,(4):54-55
关于红军长征去陕北的决定,都说是在1935年9月21日,红军主力部队抵达甘肃省哈达铺看到"国民党的报纸"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导读     
《江淮文史》2016,(5):0-0
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陈云以亲渡金沙江为平生幸事、视艰难为坦途的自豪自信,是黄镇笔墨描绘征途景、意气风发画长征的乐观向上……为缅怀先烈、不忘  相似文献   

13.
四川松潘,扼控川甘边的战略要地。松潘古称松州,唐贞观年间,大唐和吐蕃在此激战,最终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民族联姻。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中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也在这里与堵截的国民党军发生了一场大血战。这场作战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是长征期间不多见的大规模、长时间的血战,又是最恶劣环  相似文献   

14.
长征精神永存文/李国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来在接见红军战士时说:"红军军都是英雄好汉!在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中,许多同志献出了生命.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世世代代记住他们!同志们,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15.
1935年3月到7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部分先后经过和占领了懋功(现名小金)一带地区,并在这里会师,召开了懋功会议.小金四面皆是大雪山环绕,东南有夹金山,南有蛇皮梁子,东北有牛头巴朗关、红桥山,北面有梦笔山.这些山都属于岷山山脉,高耸入云,终年积雪不化,毛主席在长征诗里写到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指的这一带地区.红军小金期间,组织了"川陕苏维埃懋功县经济委员会"、"川陕苏维埃懋功县土地革命委员会"、"川陕苏维埃懋功县妇女委员会"、"川陕苏维埃懋功县游击大队"等革命组织,进行了打恶霸分田地等革命斗争.红军在小金一带地区经过和组织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军将士曾历经3次长征:1930年春,红八军第一纵队历时半年苦战中越边和滇黔桂边七千里远征;同年11月,整编后的红七军将士在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的率领下开始了第二个悲壮的七千里远征,于次年7月东渡赣江进入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广西红军将士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成为作战劲旅,在长征途中浴血奋战、立下卓著战功……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6,(9)
《万水千山》导演:成荫华纯主演:刘宗蓝马黄凯梁玉儒陈惠良简介:1935年5月,在长征途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通过彝族区后,又出其不意地在安顺场突破了大渡河敌人的坚固河防。但由于渡口狭小,又仅有一条渡船,加之大渡河水流湍急,难以架桥,又不能涉水,数万大军难以通过。尾随之敌已经不远。蒋介石妄想在这里重演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历史,歼灭长征途中的红军。红军指挥部命令部队急转,掉头夺取敌人在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口。深夜,大渡河两岸,国民党军和红军点着火把,向泸定桥急速行军……1936年12月,经过艰难转战的红军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最英勇的长征。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会师后,主力向东转移。国民党军胡宗南第一军及第四十三、第九十七师分三路向东进红军进攻。红军为打破敌人的进攻,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于门月ZI日集中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第二十八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对前进至山城堡之敌第一军第七十八师发起进攻,至22日9时,歼灭该师一个多旅,击溃一个旅,俘敌 600人,毙伤团长以下 600余人,缴枪 600余枝(挺),击落飞机一架。山城堡的胜利是红军三大主力团结战斗的结果,对促进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和西安事变六十周年,今公布这组史料,对研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西安事变前的军事形势,颇有参考价值。为保存资料原貌,文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本刊未作删改,均按原文公布,请读者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却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红军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或者是遵义会议以后这样决定的;也有另一种论调,认为红军长征开始,“就当时来说,其实没有一个人那怕只是在梦中想到过要北上抗日。虽然抗日是主要的政治口号,但决不是党和红军领导者的军事计划。”  相似文献   

20.
诗词解读     
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和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受到"左"倾逃跑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凶残和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损失惨重,但将士们不畏艰难险阻,最终越过六盘山,胜利会师,为中国保留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途中比较有名的大山有:江西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