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然而事实上,毛泽东和蒋介石曾有过同参一会或同处一城而未曾交际的情形,亦有过计划谋面而不得见的情形,毛泽东晚年还曾计划邀请蒋介石回大陆谋面,蒋介石暮年亦曾有邀请毛泽东到台湾走走看看的想法,终因种种原因而未成行,不免令人遗憾。那么,毛泽东与蒋介石一生有过多少次交集,历史上这两大政治对手之间又有哪些轶事呢?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在四川就有这一项内容:禁止妇女烫发。新中国成立后,类似的怪事也曾发生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上台后,一改此前美国的"放蒋出笼"政策,反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要求.肯尼迪政府阻拦蒋介石"反攻大陆"是因应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发展已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新中国政权是稳固的,无法以外力推翻.在策划"限蒋出笼"政策的过程中,肯尼迪政府就如何应付蒋介石的对策问题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从最初的模糊政策到最后向蒋介石摊牌,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4.
朱尚同曾回忆1988年冬,他与胡耀邦同志的一次谈话。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长的朱尚同在谈到农村教育时说,上面热衷于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度,下面就报假数字对付检查。可见讲真话也真不容易,就像周小舟同志说过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对此,耀邦同志深有感慨地说,我也讲过违心话。我这个人做过些工  相似文献   

5.
徐晓 《钟山风雨》2008,(4):57-57
蒋介石逃离大陆前,差一点被活捉。组织和指挥这一行动的是国民党军的中将张权。张权是北伐时期的师长,抗日时期任战车防御炮队总队长,下辖八个团(相当于师)。他为人正直,反对内战,曾当面规劝过蒋介石。他的秘书叫王亚文(即沙文权)。在王的联系下,他曾以国民党"视察  相似文献   

6.
莫永甫 《纵横》2008,(6):40-43
曾扩情是黄埔第一期学生,与共产党人林彪、陈赓、徐向前、蒋先云和许继慎是同学。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和他源渊深厚。在蒋介石当会长的黄埔同学会中,蒋先云和曾扩情都是筹备委员,在蒋先云的提议下,曾扩情担任了黄埔同学会的秘书。在蒋介石组建复兴社时,贺衷寒和曾扩情都是筹备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国共两党代表,特别是两党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聚首一堂,决定共同合作,和平建国。这是两党关系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多年来有关研究已多,我自己也曾写过《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一文,考察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变化,见于拙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辑。但是,还有一些重要问题若明若暗,并不清晰。本文将重点研究美苏两强和重庆谈判的  相似文献   

8.
刘畅  毛翊乔 《环球人物》2013,(28):56-59
李默庵,国民党陆军中将,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在黄埔期间,他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曾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中山舰事件"后,李默庵退出中国共产党。他曾视蒋介石为"新兴革命事业的卓越领导者",追随其血战沙场20多年,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从基层到高层,军队中的各个职务,他几乎都担任过。1949年,李默庵在香港与44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早年在日期间结识了陈其美,并与之结拜为兄弟。在陈其美的引导下,蒋介石加入同盟会,投身反清起义,很快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在随后的十年中,蒋介石跟随陈其美左右,既从事过反对袁世凯的活动,也干过被后人称之为"十分不光彩"的事。  相似文献   

10.
柳秋荣 《百年潮》2015,(2):30-34
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随即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九年。九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的痕迹,秀美的庐山已是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11.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1月10日,北京饭店的房间外,飘着鹅毛大雪,而屋内,气氛却暖融融的。国民党前"行政院院长"陈诚之子陈履安,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女士之邀,前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耿莹的父亲耿飚,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双方后代相见,感慨万千,促膝长谈。蒋介石曾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即蒋介石,而"辞修"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13.
正蒋介石与李宗仁同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在1920年代中后期,蒋介石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宗仁则是北伐名将、新桂系"一号人物",雄踞广西一隅。正因如此,当时面对各方力量难以驾驭的蒋介石曾为了笼络人心,拉拢桂系力量,主动"示好",向李宗仁抛出橄榄枝,与他交换兰谱,结拜兄弟。后来,两人在长达20多年的共事岁月中,这段"手足之情"中隐藏的利害关系、派系斗争逐渐显露出来,两人之间的矛盾愈加突显,直至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4.
蜚声中外的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教授(1882-1982年)斑澜的百年生涯中,曾在国民党立法院担任经济委员会委员、财政委员会委员。并作过蒋介石的老师和经济顾问。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他以一身正气、同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进行过顽强的斗争。被中国共产党誉为“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15.
宣侠父是被蒋介石开除的黄埔军校唯一的最"牛"的肄业生,蒋介石曾亲授他少将参议,他"一张嘴能顶两百门大炮"是令国民党西北行营最头痛的人,终于蒋介石"忍无可忍"下达了密裁宣侠父的手谕,宣侠父是蒋介石亲自下令秘密杀害的中共最高级别领导人。满怀报国志向、才华飞扬的年轻将军,在抗日战场硝烟正烈的时候,没有死在对日作战的沙场,却倒在特务的枪口下。  相似文献   

16.
赵映林 《文史春秋》2008,(10):16-18
国民党警察系统的最高学府是设在南京的中央警官学校,蒋介石本人亲自兼任校长,警校的日常工作由教育长李士珍主持。李士珍是浙江宁海人,黄埔二期毕业生,蒋介石曾保送他到日本留学,专攻警政教育。李士珍曾一度出任过中将军长,不过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7.
<正>方鼎英(1888—1976),曾被认为黄埔军校中的地位名望和影响仅次于蒋介石、周恩来的人物之一。他在黄埔军校初建时期有过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在军事与军校教育方面造诣颇深,进行诸多军事教育改革,为北伐军提供了大批精兵。方鼎英将军在黄埔军校任职近两年,在国共两党合作办校近四年的后半段,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蒋介石、周恩来等人  相似文献   

18.
司徒美堂是著名的美洲华侨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先后受到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崇高礼遇,与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并称为中国侨界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9.
项德颐 《古今谈》2004,(1):59-60,53
抗日战争胜利前,我在蒋介石侍从室工作,和蒋经国有过多次交往。我曾听他说起过在苏联留学的情况,奉化籍的侍卫官竺培基、蒋国辅也曾向我津津乐道,今凭记忆所及,记下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20.
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问题,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蒋介石对货币发行、币制改革等重大财经问题的基本态度,揭示了他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当局的深层矛盾。四省农民银行的纸币发行量曾受到多方面限制,蒋介石通过推动成立中国农民银行,使其运营范围和纸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1935年法币改革期间,蒋介石、孔祥熙、徐继庄围绕该行是否有资格发行法币等问题反复博弈。此后,蒋介石出于军政需要,不仅同意农行钞票与法币同样行使,而且一再允许该行增发纸币。然而,为顺利筹组"中央准备银行"以破解财政困局,蒋介石最终决定悉数收回中国农民银行的发行准备金,而国民政府权力架构的调整则是促使蒋介石与该行关系发生改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