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选派留学生的政策沿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1949年以来中国留学史的回顾及70年代末中国派出留学生的历史背景二战以后,中国大陆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95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技术和人才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而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派遣留学生。但...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降,日本外务省为培养精通汉语的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来华。具体而言,外务省自1874年将留学生安排在北京学习,是对华派遣留学生之始;至1883年制定《清国北京留学生规则》,使留学生派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随后10余年间,留学生派遣制度在留学生选拔、在华培养及期满后安置等方面日臻完善;至1894年颁布《外务省留学生规程》时,将留华学生派遣纳入海外留学生派遣的整体制度框架;1919年又改将留华学生委托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培养,但以失败告终。外务省对华派遣留学生制度与近代中国之关联不可小觑,且培养出大量外交人才,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受制于日本侵华政策,其最终沦为侵略附庸,折射出时代的光与影。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中,华东沿海沿江地区的中共地下组织和人民解放军的敌后部门,广泛派遣人员,对国民党海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和起义策动。1949年4月至5月间,在江苏省的长江航道内,就先后发生了国民党海军第三机动艇队、海防第二舰队、海军永兴号和长治号军舰起义的壮举。其中,海防第二舰队是规模最大的一支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2,(36):12-12
从10月初起,正值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持续升温之际,美国除了与东亚的日本及韩国、菲律宾不断举行双边和多边军演外,又加大筹码,加速在日本冲绳基地布置最新式武器,同时派遣两大航母战斗群,进入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域。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细珠 《安徽史学》2001,(4):32-36,27
军事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极力主张废除传统的武科举制度,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学堂教育体系,并积极派遣军事留学生和出国军事考察人员,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近代军事人才培养体制。这些举措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军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近代军事人才,并因此而开启了晚清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杨玲玲 《黑龙江史志》2014,(16):146-148
洋务运动期间通过购买和仿造西方的先进机器,将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企业,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出一大批近代的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思想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技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的滞留与中国政府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中国而言,留学生的派遣从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交流活动。自1872年晚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起,留学生的派遣就打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深重历史烙印。一百年后,中国在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恢复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活动,这一活动依然肩负着一个民族忍辱...  相似文献   

8.
民初之海军,来源于清末的北洋海军,而北洋海军,是一支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手控制的近代化的新式海军。因此,在叙述民初海军之前,须简要交代一下北洋海军的情况。清代原先只有落后的旧式水师。从1871年(同治十年)开始,李鸿章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筹办海防,编练北洋海军,作为他办理洋务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北  相似文献   

9.
1898年5月,日本驻华公使建议日本政府接受中国留学生和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日本政府把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同对列强的协调外交结合起来,以促进日英同盟,企图实现联英联华一箭双雕的外交政策。戊戌政变后,清政府和日本政府根据各自的目的,就驱逐康有为等离开日本和招聘日本军事顾问等事进行交易。此后,日本军事顾问迅速介入了清末的军事改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部省虽自明治初年起便负责管理并对外派遣留学生,但在其后近30年间从未派遣学生来华留学。随着日本帝国大学中分科大学的设置、讲座制的引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文部省为培养胜任汉学等相关讲座的教师,自1899年起对华派遣留学生,从而开启日本学术型留华学生的先河,其中服部宇之吉便是名副其实的首位文部省留华学生。至1920年通过派遣留学生补充各新建大学师资的目的基本达成后,文部省又废止原有制度,代之以派遣"在外研究员",但与前期变化不大。文部省留华学生虽起步较晚且人数有限,受重视程度不及留学欧美者,并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但在近代日本对华派遣留学生史、日本汉学发展史,乃至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 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生的概况   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派出留学生的情况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WNSCO)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益的决议。从19 72年 9月开始 ,中国大陆恢复了因 196 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向外派遣留学生的工作 ,主要是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此前 ,由于“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和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主要被派往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从 195 0年至 196 5年 ,经高教部 (现教育部 )选派 ,中国共向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和古巴等 2 9个国家派遣留…  相似文献   

12.
留日士官生与晚清军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积弱不振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被动地迈开了富国强兵的步子,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生,专习陆军,这些留日士官生在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他们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派系问题是国民政府无法摆脱的痼疾,党、政、军系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海军内部派系尤为严重.全面抗战前,蒋介石一方面通过派系分治策略,以粤系、东北系制衡闽系海军,另一方面在镇江建立了电雷学校,培植嫡系.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抗战全局,蒋介石将电雷系归并于闽系控制的海军总司令部,统一了长江流域的海军指挥权,但蒋介石同时通过改组海军机构和派遣官兵赴英美训练等办法稀释闽系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借重建海军的机遇,完成了对海军机构、人事的改组与整合,但未能根本解决海军派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史学界有人提出中国古代不存在海军,只是到近代才开始有了海军。我因不同意这一看法,所以特地使用了“近代海军”一词,专指中国近代仿效西方所创建的新式海军,以与中国古代海军(老式海军)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湖广总督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的合奏提议获准后逐步开始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廷规定各省派留学生须有定额,其中规定贵州省每年送3名。但当时贵州未能照办。贵州派遣留学生,是林绍林主黔后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之前,自视甚高的清王朝以为天下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天下,所有外邦夷人只有来朝觐的份儿。然而,好梦终被惊醒,西方列强用军舰大炮与清政府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1861年清政府不得不“允许”外国列强在北京建立使馆。逐渐重视与洋人打交道,并且以自强为标榜学洋务办洋务,向国外派遣考察官员、派遣公使、派遣留学生,等等。回眸百年之前,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无论是官员还是学生,漂游海外,如飞鸿踏过雪泥。  相似文献   

17.
姜新 《史学月刊》2005,36(12):48-53
留学生归国考试是介于废除科举和实施文官考试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选拔人才形式。它不仅检验了早期留学活动,并且影响着留学生活动的规模与方向,推动了中国留学活动进入新的阶段。它不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性的总结,并且为文官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树立了榜样,推动了中国新式铨选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积弱不振的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接连向日本派遣了大批留学生,专习陆军,这些留日士官生学成归国后,被充实到各个军事部门。他们无论在主持军事教育,还是在充任现役军官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囿于时代的限制,他们纷纷卷入了军阀混战的旋涡,从而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败笔。  相似文献   

19.
刘炳峰 《文史春秋》2003,(12):21-23
人民海军是中国共产党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支现代化的新军种。作为我党、我军的最高领袖和统帅,毛泽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很早就对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强大的人民海军,给予了极大关心和重视。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的正式创建,标志着我军开始迈出由单一陆军向现代化合成军队过渡的历史新步伐。随后,在党和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人民空军、防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等新的军兵种相继创建,从此人民解放军进入到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还在抗日战争鏖战正急之际,毛泽东便着手考虑、研究人民海军的创建工作。我国有着180…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脑流失”的有益探索——评《中国脑流失在美国——90年代中国留学生、学者的观点》李其荣为了赶上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从1979年开始,决定派遣大量学生和学者到西方国家学习。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大量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和学者。1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