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献分析法,对西方高端人才跨国流动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其跨国流动的空间特征、动力机制和社会影响。跨国人才主要的流动方向为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人才交换,以及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回流,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世界城市。其流动机制包括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转型、跨国流动渠道、政府管制以及流动者个体决策。其为流出地带来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人才回流的红利,为流入地带来社会分化、居住隔离和种族排斥等社会问题。最后,就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对文物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对策研究实有必要。本文结合基层文物执法现状,对当前基层文物执法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从转变保护理念,提高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机制三个层面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文物行政执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庞道宁 《区域治理》2022,(13):201-204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因其施工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总体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建成后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其建设往往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做好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施工期间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既能有效提振建设者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获得感,又能有效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为工程建设优质、安全、有序推进保驾护...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留学生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的涌现,留学生的社会影响渐渐波及到千家万户,正由一般的教育问题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学者投身到了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近十年来,有关留学生的论著不断增多,相关的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可以讲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留学生的研究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学术层次,就成了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刊组织的这组“留学生史研究笔谈”,旨在这方面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共西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树立“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本文深入总结西宁市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及其经验,深刻分析、全面把握当前干群关系面临的问题和现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加拿大二线城市卡尔加里和爱德蒙顿华人新移民的主要特点、移民动机和融合过程中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移民在加拿大向下层社会流动的问题。研究显示,新移民在经济融合过程中遭遇多方面的障碍,尤其在就业和语言方面。他们在移民加拿大之后,经历了去技能化和以前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贬值,促使他们向下层社会流动,而这种状况反过来又阻碍了他们的融合进程。华人新移民的负面经历可以归因于由玻璃大门、玻璃房门和玻璃天花板构成的"三重玻璃效应"。加拿大政府应采纳融合框架政策,除承认移民的流动自由外,还要保证他们能享有与其他加拿大人一样同等的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7.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留学生以其特有的化魅力,逐步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的涌现,留学生的社会影响渐渐波及到千家万户,正由一般的教育问题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现实还是历史,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的学投身到了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近十年来。有关留学生的论不断增多,相关的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可以讲中国留学生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留学生的研究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学术层次,就成了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本刊组织的这组“留学生史研究笔谈”。旨在这方面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已引起了我国高校的普遍重视,相关研究需要及时跟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需要学校做出改变。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入手,全面探讨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如何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全国重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高等教育工作,对其他高校开展类似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王晴佳 《中华文史论丛》2023,(1):369-399+408
近代學者陳寅恪以其史學名世,但他治學的方向,經歷了幾次明顯的轉變。陳寅恪自早年在海外求學開始,專注學習外國語言,以文字學(philology)的研究爲專攻,歷史學爲輔。1919年他在哈佛求學,與白璧德(Irving Babbitt)晤面,討論佛理,由此而專研亞洲文字,以漢朝以降的“殊族之文、塞外之史”爲對象,直至任教清華期間(1926—1937)。但抗戰的爆發,迫使他轉向隋唐史,基於通史類的著作,撰寫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二書,對隋唐史的演變,做出了宏觀、通貫的獨到解釋,確立了他在史學界的地位,其國際、國内影響延續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