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浩 《历史研究》2016,(4):132-143,192
近年来,出土简帛书籍的大量发现为重新审视古书成书与流传的过程提供了许多新认识。通过将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与《尚书》、《逸周书》的流传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我们对古书成书复杂程度的估计严重不足,对其在流传过程中的未知因素了解还是太少。如果要对古书的成书年代进行准确把握,就必须首先了解古书"层累"作成的过程,并深入开展文本中每一处篇章字句来源与时代的考察。在考虑古书文本的流变时,还应适当考虑书写载体对文本演变起到的作用,而汉代人的古书整理工作对传世文本产生的影响也是考虑古书流传问题时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帛书《系辞》以外五篇《易传》的内容表明其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简单地将其视为先秦古书是有问题的。由人们关于帛书《系辞》与传本《系辞》关系的认识看,以为出土简帛文献的内容一定早于相应的传世文献,以简帛文献来定传世文献的是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简帛古书书名存在"单篇流传之书的书名""统摄众篇之书的书名"与"无书名"三种情况。其题写各有特点:单篇流传之书若抄于简册,受编绳数量、载体材质、收卷方式等因素影响,将书名题于简册前端、简背的上半段是其标准形式;若此类典籍被书于缣帛,则受载体材质、抄书程式等因素限制,书名大多题于正文篇末。统摄众篇之书,受装帧方式的制约,书名一般不题于正文载体之上,口耳相传或题于书帙、目录、牙签等处是其可能存在的方式。由于时代久远,此类信息或缺或残,书名亦随之亡佚,给今人造成"古书多无大题"的错觉。另外,简帛古书发展初期,很多典籍存在无书名的现象,书名自然在载体上得不到体现,这是受抄写时代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9月21—2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三届简帛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一、简帛整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了进一步总结简帛整理的经验教训,构建简帛整理的理论,作为本次会议的前期成果,会议主办方与《郑州大学学报》共同策划刊出了一组以"出土简帛整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笔谈,包括蔡万进《出土简帛整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刘国忠《流散简帛资料的整理及其学术价值》、刘国胜与王谷《楚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征引《博物志》、《太平御览》等多种传世文献,并辅之以出土简帛文献,详细论证了中国民间流传的检验女子贞洁的秘方——“戏”在秦汉时期是一种风行的方术,而在魏晋时期却逐渐转向了隐秘,并对其原因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晏昌贵 《江汉考古》2003,(4):89-91,17
刘乐贤著《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通过对出土简帛数术文献的字、词考释和文本的解析,进而对早期数术史进行通盘考察,提出了不少新见解。论著旁征博引,文献丰富;论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是简帛数术研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7.
在秦汉简帛文献《睡虎地秦墓竹简》、《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大通上孙家寨汉简》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称数法,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数量范畴,而此种用法在传世文献中也偶有用例。笔者在穷尽性分析此种特殊称数法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其出现原因与规律。  相似文献   

8.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20,(1):127-128
靳宝:《简帛文献与中国早期史学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5期)简帛文献中有不少与史学史直接相关的内容,如清华大学收藏的楚竹书《系年》,记录了从西周至战国早期的历史,是一部带有独特编纂意识的史书,让我们看到了战国史学的某种原始形态,对中国早期史书的形成也有更为直接而深入的了解。清华大学所收藏的楚竹书《楚居》《良臣》及睡虎地秦墓竹简《葉书》等史篇,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早期史学中“世”类史书的某种形态,推进了关于《世本》成书及来源的认识,有助于深入思考《世本》与《史记》的关系。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清华简《越公其事》等大量“语体”类文献,不仅有助于认识《国语》的形成背景、史学价值,而且丰富了对中国早期史学中“语”类史书叙事的了解。可以说,简帛文献中的史类文献,从某一层面再现了战国史学的繁荣,拓展和丰富了我们对先秦史学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浙江图书馆主办的"艺术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张宗祥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于2015年8月16—17日在杭州举行。一、传统文献考据与新材料的发现利用并重。马怡(历史研究所)《说书槴》结合传世文献与简帛实物、汉画像石、绘画资料,讨论了书棺这种古人用来藉承与收装  相似文献   

10.
《经典释文》中的异文和简帛典籍异文常常密合,可以互证。根据出土简帛文献,对《经典释文》中的异文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经典释文》中各种异文的内涵和本质,有助于深入理解经典中的异文现象。  相似文献   

11.
出土文献跨学科研究的杰作《简帛药名研究》读后余涛,苟晓燕张显成博士致力于出士简帛文献语言研究有年,其有关成果已逾百万字。最近,他的近40万字的新作《简帛药名研究》(下称《研究》)一书,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二十一...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文库"之一种,戴卫红著《韩国木简研究》一书,2017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韩国木简的发现及主要内容,韩国、日本、中国学术界对于韩国木简研究的现状,韩国木简研究团体及其组织的学术活动;下编主要利用韩国最新出土的百济、新罗时期的木简,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正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文库"之一种,戴卫红著《韩国木简研究》一书,2017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韩国木简的发现及主要内容,韩国、日本、中国学术界对于韩国木简研究的现状,韩国木简研究团体及其组织的学术活动;下编主要利用韩国最新出土的百济、新罗时期的木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献中保存有三件内容基本相同的“致书”——《肃州刺史刘臣壁致南蕃书》,抄写于不同时期.本文通过对这三件“致书”的格式特征的比较,复原了一件致书的原貌,并探讨了致书在流传过程中所发生的文本变异,发现文本变异往往与政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简帛》     
正《简帛》是中国古代简牍、帛书文献整理与先秦、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集刊,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6年创刊,每年10月出版一辑。2015年改为半年刊,每年5月、11月各出版一辑,每辑约30万字。迄今已出版22辑。  相似文献   

17.
《福乐智慧》是由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诗人、哲学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叙述长诗,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宗教学、史学、医学、天文、历法、军事等众多方面,在研究11世纪维吾尔族及突厥诸民族的语言、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哲学思想等方面给学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福乐智慧》现有三个抄本传世,其中两本是用阿拉伯文,一本是用回鹘文抄写的。本文主要讨论用回鹘文抄写《福乐智慧》维也纳抄本在书写方式上的特点及与其他回鹘文献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在安徽省阜阳县双古堆一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简牍,阜阳汉简整理组从中整理出一百七十余条《诗经》残简,其中有今本《诗经》《国风》中的六十五首,《小雅》中《鹿鸣》、《伐木》等四首。由于简片破碎严重,所见各诗仅存残句,有的则仅存篇名。尽管如此,它也使我们窥到了迄今为止,《诗经》最古的本子的一些原貌。 阜阳汉简整理组的胡平生、韩自强两位同志将阜阳汉简《诗经》与今本《诗经》及今已亡佚的鲁、齐、韩三象《诗》做了比勘,认为它不属于鲁、齐、韩、毛中任何一家《诗》的传本,“是否与《元王诗》有关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推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李学勤先生在《马王堆帛书与楚文化的流传》一文中曾推测阜阳汉简《诗经》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 古代文献最初成书或抄写的年代虽然距今已很久远,但是由于不同时代使用的文字形体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时代而不同地域的人在用字习惯上也有所不同,再加上我国古代又存在着避讳这一独有的历史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其最初成书或抄写的时代印迹。根据这些印迹,我们就有可能判定一部古代文献成书或抄写的时代。阜阳汉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出土文献对校读传世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阅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发现了可以校读传世古书《文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20.
何立民 《南方文物》2010,(3):29-39,43
上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发现大量简牍文书之后,中国本土的简牍帛书的出土,此起彼伏,蔚为大观;7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广泛开展,简帛实物出土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贵、形制之丰,更是震惊世界。简帛研究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综合、从草创到成熟的过程。纵观一百多年的简帛研究史,不仅涌现王国维、劳干、陈直、陈梦家、裘锡圭、森鹿三、大庭修、池田知久、何四维等多位影响深远的学者,产生出像《流沙坠简》、《汉简缀述》、《居延汉简研究》、《汉简研究》、《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等大批经典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与甲骨学、敦煌学等显学比肩的重要学科——简帛学。同时,显学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学人投入其中,逐渐成为简帛研究的中坚力量。随着文字考释、简帛整理等工作的坚实展开、各学科参与研究的深入进行,全面认真梳理近百年来简帛整理与研究的得失,从方法论角度予以概括总结,为未来简帛学研究指明方向,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从新的视角重读经典名著,从前辈研究中汲取营养、借鉴思路、提炼方法,是拓展未来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有鉴于此,本刊关注这一重要课题,拟连续刊载"经典重读——简帛部分"的文章,为初学者提供学术回顾,指点治学门径;为学术界简帛研究,提炼方法,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